第115章 我也曾翘家(4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两伙比较奇特,一个是大食人组成的团队,他们拿的是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设计图。
  另一伙是赐乐业人,搞得方案有点像匈牙利的河畔城市方案。
  评標有技术处和聘请的將作监师傅,李长安只负责提要求和听取施工成本估算。
  挖沟好挖,可是排水怎么排,大家都陷入了技术困境。
  开封地下水位高,小孩拿著铁锹一天都能挖出来井水,这一下雨地面就成了汪洋,几条运河便沟满壕平。
  除非把城市像威尼斯一样建在木桩上,要不就一定会面临这个难题。
  一屋子人愁眉不展,拿不出排水方案,大家的標就都是废標。
  忽然,一个年轻人举手,“小可这里倒是有一个办法,只是耗费增多,达不到李东家经济的標准。”
  眾人把目光转向他,这人姓刘,徽州人,是沈括推荐来的。
  “诸位听过圩堤么?”
  在座都是搞工程的精英,圩堤这种事儿怎么可能没听过,换成另一个词就是围湖造田。
  “开封虽然没有湖,我们仍然可以做出台地和谷地,台地修房造屋,谷地铺路走水。
  旱时打井取水,涝时水还於地下。只要使房屋地基高出三尺,便不再有雨水浸倒屋墙之事。”
  大伙摇了摇头,別说工程量,就是你这办法也只解决了一半啊。
  啥意思,一下大雨大家出门靠船啊,道路就成了河流?
  李长安也是发愁,世纪工程居然卡在了开头第一项。
  现代开封比宋开封整体拔高了十五米还多,那都是黄河母亲的功劳,总不能现在自己去扒黄河大堤。
  金兵都没敢干的事儿,自己还是別想了。
  可怎么搞呢,才能让开封之水,有处可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