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遇事不决,办个大学(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118章 遇事不决,办个大学
  在李长安的理想里,他要打造一座东方的巴塞隆纳。
  以公共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网格状布局,像棋盘一样整齐。每个街区具备完整的生活、居民消费、基础医疗、基本教育等功能。
  一旦遭遇战爭,立即可以封闭出入口,封堵一二楼的沿街门窗,把街区变成一个堡垒投入战斗。
  他不可能为这座新城配套高大的城墙,那需要海量的人工,而且耗时日久。
  这种街区制,在歷史上是受过多个文明检验的,將生活和防御结合的最完美的形式从公元前的罗马,到隋唐的大兴城,一直到19世纪的曼哈顿。
  几乎人类史上的每一座伟大的城市,在初期阶段,都会採用这种最为简便,但是也最高效的单元式城建方案。
  可他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开封这地方,或许几万年前还是海床,地势太低了。
  地势低,降水多,又是大平原,虽然西北高一点,可十公里的落差才仅仅五米。
  叠加上此时温暖多雨,降水量集中的气候,简直是造城的噩梦。
  经过几轮討论,大家得出一个方向,如果不能在加高的台地上修房子,无论怎么排水,最终这里都还会和老城一样。
  开封城內包括金水河一共五条水道,每逢大雨,五河同发,水根本排不出去。
  除非能挖一个足够大的坑,一来完成了取土建房,二来能蓄积大雨时排泄不出去的雨水。
  可经过计算,这工程量,比修一座城的难度还大。
  以能容纳半个月的降水量为计,夏季开封单月降水量可达一尺,新城长二十里,宽十里。如若想要存续这么多水,把坑挖到一丈深,那么这个坑要有二十平方里大,也就是十分之一个新城。
  全靠人力,估计大宋黄了这坑还没挖完。
  第一轮的会议没开出个结果,第二拨的工具器械招標会又来了。
  这次来的都是行会和商会的高层,半个月之前,大家接到了李长安的招標说明。
  铁丝、铁筛子、钢锯、新式铁锹、手推翻斗车、吊篮机构、运输木轨.....
  今天,他们是来看稀奇的。
  自古以来工匠都是帝国的战略人才,他们父子、师徒相传,掌握著帝国所需要的一切建造和铸造技术。
  从来没有一个外行能搞出来李长安这么多的新词,妄想来指导他们工匠怎么製造工具想抢鲁班祖师爷的位置,这人得狂成什么样?
  自称小財神骗骗穷鬼也就算了,还大言不惭的要带来工具界的革新,这是做梦吃上龙肉了么?
  第二波人的態度明显跟第一波不一样。
  他们眼中带著审视,坐在椅子上向后靠著,像要晒化了的腊人,整个人都汰歪著。
  不像是来投標,更像是来听取李长安的匯报。
  会议开始,李长安叫人端上来各种样品和模型,一一给大家介绍要招標的各种產品。
  介绍完了,公布採购的总量和价格。
  眾人拿著价目表开始交头接耳,李长安的思绪又回到了怎么给新城排水的问题上。
  拆迁工作都推进了,要是排水方案没有,下一步怎么开工啊。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