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331:我只是想搞事情(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说明,当某种“电影节美学”(如聚焦边缘群体、社会苦难、特定东方意象)被反复运用后,国内观众和媒体开始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引发关于“自我东方主义”以满足西方评委期待的争议。
  使得后来者获奖的“纯粹性”和“荣誉感”在公众认知中打了折扣。
  仔细观察会发现,2000年后的许多获奖电影人,在社会上产生的声量极其拉胯,这就是转变。
  更有意思的一点,社会大规模批判欧洲三大电影节和欧洲三大电影节有重回神坛迹象的历史瞬间,竟然很巧合的集中出现在短视频自媒体爆发的年代。
  王盛无心评价这些获奖者,他只是对这股历史潮流很感兴趣,想搞些事情罢了。
  比如用媒体话语权重新定义“好电影”的标准和“获奖”的意义。
  这个需要慢慢布局。
  不急,好大哥还没刷火箭,距离成功入世还早着呢。
  ……
  除了构思新项目。
  没啥事干的王盛,一边想着今年要拍什么电影,一边抽查公司去年生产的电视电影。
  这些成本相对较低、制作周期短的片子,是培养新人导演、演员和编剧的重要阵地,也时常能发现被埋没的璞玉。
  自打发掘了黄勃后,王盛就向电视电影事业部下达过明确指令,要多用合适且有潜力草根的演员。
  他让李婷婷调来了几十部收视和口碑不错的电视电影录像带,随机抽看。
  大部分作品符合预期,工业化流水线下稳定的产出,偶有亮点,但难言惊喜。
  直到他放入一套名为《少年县令》的系列电视电影。
  这是一部古装悬疑破案单元剧,讲述一个年轻县令带着他的跟班,在辖区内侦破各种奇案的故事。
  制作算不上精良,但剧本还算扎实,推理逻辑清晰,带有一些轻喜剧元素。
  王盛快进着观看,主要想了解这类古装探案剧的市场接受度。
  然而,当镜头扫过男主角身边那个饰演跟班——一个有点小聪明、胆小却忠诚、身手不俗、带着浓厚地方口音的年轻演员时,王盛的手指下意识地按下了暂停键。
  屏幕定格在一张其貌不扬,甚至带着几分憨傻气的脸上。
  但那双眼睛里,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和独特的喜感。
  王保漒。
  屏幕上这张生动的脸,与他记忆中那个未来在影视圈以独特喜剧风格站稳脚跟的演员重合了。
  这是一个潜力股,一块尚未被充分打磨的璞玉。
  他的外形限制了他走偶像派路线,但那种天然的草根气息和独特的节奏感,在喜剧角色,甚至某些特定正剧角色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王盛几乎没有犹豫,拿起桌上的内线电话,接通了李婷婷。
  “婷婷,查一下我们去年拍的《少年县令》系列电视电影里,饰演男主跟班的那个演员,叫王保漒。找到他的详细资料,联系方式、履历、签约情况。”
  “好的,王总。”李婷婷干练地回应,没有多问一句为什么。
  “找到后,把资料交给光线传媒的蔡怡浓总监,告诉她,这个人,我看好了,签下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