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342:内功小成(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盛子,你说的这些,国家层面不是看不到。”韩三坪叹了口气,端起已经微凉的茶杯,语气带着几分无奈和现实的沉重,“广电总局的《电影科技‘十五’发展规划》里,也提到了要推进电影数字化。但是,没钱啊。”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熙攘的车流:“国家现在要钱的地方太多了,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科技研发……哪一样不是吞金兽?
  电影产业,说到底在很多人眼里还是‘文化娱乐’,优先级排不到最前面。指望财政拿出大笔资金投入数字电影基地、数字影厅这种前瞻性项目,难啊。”
  他转过身,目光复杂地看着王盛:“要不然,你以为我这把年纪,凭什么能像坐火箭一样,这么快在中影集团内部拿到实实在在推动行业改革的权力?
  还不是因为上面看到了咱们这几年来,没怎么靠国家输血,自己愣是闯出了一条路子,证明了市场化改革能成功,能赚钱,能盘活资源!”
  韩三坪的话语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和自嘲。
  他的快速晋升,固然有其个人能力和人脉的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世纪之交中国电影产业在面临入世冲击、市场低迷困境下的自救图存。
  以北影厂联盟和盛影传媒为代表的改革实践,通过《家和万事兴》等电视电影打开市场,通过“中影盛世院线”重塑渠道,证明了即使在国有体制内,引入市场化机制、拥抱民营资本,也能焕发活力,甚至创造巨额效益。
  这套成功经验,恰好契合了高层希望在不增加过多财政负担的前提下,推动电影产业改革的思路。
  韩三坪,作为这套模式的核心推动者之一,自然被赋予了更大的权柄,成为执行改革政策的“尖兵”。
  这权力,是机遇,更是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
  “所以,一切还得靠我们自己。”韩三坪走回座位,重重坐下,“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老祖宗的话,到现在也不过时。”
  话题重新回到了《博物馆奇妙夜》的项目上。
  “说说吧,这个大家伙,你打算怎么搞?”韩三坪指了指那份厚重的项目书,“融资,是关键。”
  王盛早有准备,直接问道:“老师,中影这边,北影制片公司,能出多少?”
  韩三坪没有立刻回答,显然在心里快速盘算着。
  过了一会儿,他才开口道:
  “北影制片公司这几年,跟着你的项目,确实赚了不少。
  但你要知道,集团有集团的规矩,部分利润要上交,统一分配,这也是我能得到集团内部其他派系支持,顺利推行改革的原因之一,利益要共享嘛。
  剩下留存在北影的利润,大部分也投入到了北影制片基地的设备更新和人才引进上了。毕竟,咱们的‘内功’不能只停留在纸面上。”
  他停顿了一下,给出了一个数字:“我能动用的,最多……五千万。这已经是极限了,还得上会讨论。”
  王盛点点头,对这个数字并不意外。
  国企的运作模式有其固有的程序和限制,韩三坪能挤出五千万,已经显示了极大的支持和魄力。
  “五千万……”王盛沉吟着,“是个重要的基石。”
  韩三坪看着他,继续说道:“除了这五千万,我还可以想想其他办法。
  比如,拿着你这个‘弘扬中华文明’的题材和创意,去游说一下其他几家跟文化口关系近的国企,看看能不能拉点投资。
  另外,广电那边或者宣传部,对于一些重点的、有文化输出潜力的项目,偶尔会有一些专项补助或者政策扶持,虽然额度不会太大,但也是个补充。我可以去试试争取一下。”
  王盛明白,这就是韩三坪作为体制内掌舵人的价值和能量所在,他能撬动一些王盛作为民营公司难以直接触碰的资源。
  “那就辛苦老师先帮忙问问,探探路。”王盛从善如流,“至于最终的投资比例和具体方案……”
  他顿了顿:“等下个月,成龙老师拍完《尖峰时刻2》就会来京城,我们约好了详谈。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