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华人股神(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庆典过半,宾客乘复古观光车游览项目。
  车行至会所西侧,几十幢低密度小洋房正在施工,灰色屋顶、浅色系外墙,每幢带独立庭院,间距宽敞,与市区“鸽子笼”形成鲜明对比。
  “这些低密度洋房,仅临高尔夫球场,每幢两层,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尺”项目负责人介绍。
  车厢里议论纷纷:
  “这么大的房子,不知道价格怎么样”
  “不会贵吧,这里只能靠码头去中环,交通是硬伤”
  观光车行至球场东侧山脚,六幢现代简约风格独立别墅藏于绿荫中,每幢配无边际泳池与观景露台,视野俯瞰整个愉景湾。
  “这是香港兴业的自留物业,对外出租为主”
  负责人话音落,宾客暗自咋舌——恐怕是陈氏家族将最好地块留作自用,更显愉景湾的顶级定位。
  庆典尾声,香港兴业总经理致辞:“我们要为精英阶层打造‘离尘不离城’的居所,不追求高密度,只保留自然风貌。”
  当晚,会所举办盛大晚宴,灯光照亮球场夜空,宾客举杯畅谈,满是对愉景湾的赞叹与对洋房的期待。
  1971年的这场开业,不仅为香港富豪圈添了一处顶级社交场,更揭开陈氏家族打造“世界级豪宅区”的序幕——这片山海秘境,自此成为香港地产史上的传奇开端。
  在3月份(1971),香港第三家证券交易会——金银证券交易所宣布成立。
  对此,陈光良看完新闻是露出了笑容。
  他希望香港的股市越火热越好,这样他才能在这一波‘洗劫’大量的财富。例如1970年的股市成交额,仅为78亿港币,那么陈光良家族的庞大资本,很容易造成影响。
  但陈光良知道,接下来每年的股市成交额,将呈现出成倍成倍的增加;例如前世1972年的成交额是455亿,那么这一世的1972年可能达到500亿以上,因为香港的财富比前世增加了。
  而前世1973年的第一季度,交易额便高达150亿以上。
  如此高的成交量,陈光良家族获利5亿港币,算是不会造成塌方。
  至于怎么赚,其实就是很简单的方式——现在每上市一家企业,‘陈光良家族办公室’的资金就会买入这家企业的一定股票,等到平安指数达到一定的程度,便顺势抛售掉。
  抛售的时机,其实很好把握,无非就是平安指数达到1200以上,便可以持续套现;亦或者,香港炒股已经到了疯狂的程度,市井之人纷纷跟进的时候,差不多就是套现的时候。
  历史再怎么改变,很多规律是无法改变的。
  目前,陈氏家族投资香港股市分为两部分:平安投资、陈光良家族办公室。陈光良将这两部分分配好,投资并不重合。(本章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