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牛市与股灾(3 / 4)
陈光良走到几个中环高级白领面前,说道:“上班谈论股票,我看现在整个社会风气都是这样。在我看来,你们是死在临头不自知,肥皂泡越大,越容易爆炸。”
大家纷纷望着老板,脸上写着惊讶和复杂表情。
陈光良没有继续废话,而是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叫来陈文杰。
“爸”
“马上下发集团内部通知,凡集团职员不得在工作期间炒股,建议清空股票,专心工作。并向大家提出警告,股市的肥皂沫已经越来越大,随时都也爆的可能,建议大家郑重考虑,回归工作。”
陈文杰连忙说道:“好,我马上去安排。”
此时他们的股票,已经套现两个月,虽然剩下的一个月会继续套现,但已经不影响太多。
父亲发布这样的通知,是避免同事们因为炒股而走向不归路,这也影响集团的运作。
很快,长实集团、环球集团、长江工业集团、平安金融集团都发布了同样的内部文件,凡是写字楼里的职员,几乎都得到一份。
而这份内部文件的署名,豁然是集团的‘精神支柱’陈光良先生。
“工作期间一律不能炒股,不能谈论股票,违者重罚!”
“肥皂沫越来越大,随时都有宝的可能!”
“建议大家慎重考虑投资,回归工作才是正途。”
环球集团。
三十岁的谭国始,看到这样的内部文件后,左顾右望一番,低声对同事唐顺波,说道:“阿波,是陈生发的内部文件。”
唐顺波凝重的说道:“是啊,陈生很少操心这些事,这次发内部文件,听说人人都有,看来事情很严重。”
谭国始怀疑的说道:“你说,是不是老板看我们上班在谈论股票,所以心生不满,才吓唬大家的。”
唐顺波气道:“你小子可不要不识好人心。我觉得陈生一定是为我们大家好,要知道他是什么人物,当年在上嗨滩就有‘金子大王’称号,对金融拿手的很。反正我下周一就开始抛售股票了,管他的,落袋为安吧!”
谭国始脸红一下,说道:“只是,我今年初才入市,赚的也就七八成,哪有你翻了几倍!”
唐顺波看着谭国始,劝道:“听陈生的。而且以后上班再提股票,搞不好你工作都没有了!”
“喔”
一时间,四大集团的职员纷纷开始考虑套现离场,当然也有三成炒股的抱着侥幸的心理,甚至有极个别人因为这份内部文件而干脆辞职炒股。
1973年3月9日(星期五),一个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的日子,既没有特别轰动的利好消息,也没有什么显著的资金涌入,平安指数却因市场过度炒作而飙升至2174.96点的历史高位,单日成交量达7.59亿元,使很多股民极为雀跃。
可惜,到了下一个交易日(3月12日,星期一),股市便因发现3张合和实业有限公司的假股票而逐步滑落,并触动了一浪接一浪的抛售潮。
晨间(上午)开盘,各股份造价仍甚壮观。但此股劲力只属昙一现,未几即遭受庞大回吞压力袭击,使到各股份作价纷纷回落。
据股市中人透露,形成跌市之主因,是银行收紧经纪的借贷。与此同时,“淡友”亦乘机作祟,使昨日的股市走势软弱。
3月15日。《东方日报》评论:因发现几张假股票,即引起股价连续下跌,可见本港股市本质脆弱,禁受不起一点风吹动……近来股市狂热,几乎无人不在悉索敝赋,从事股票的申请(认购)和买卖,其动机多非投资保值,而是投机,以求暴利……对于这种情势,头脑清醒的人,都会感到其间孕育着很大的危险性。
之后,股市仍无法摆脱弱势,并且愈跌愈急。由于气氛逆转,部分投资者便因“走避不及”而蒙受巨大损失。
对于这种情况,报纸的报道是:“连日股市急跌……许多股票持有者对着这个凄惨的跌风,无不焦头烂额、胆战心惊,大有谈虎色变之势”(《东方日报》, 1973年3月23日)。
不过,可以这样说, 3月上旬的“大跌市”,只是这场巨大灾难的序幕,真正的“焦头烂额、胆战心惊”还在后头。那些不肯在此时“止蚀离场”,甚至抱着“趁跌市拾平货”的投机者,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返回顶部↑
大家纷纷望着老板,脸上写着惊讶和复杂表情。
陈光良没有继续废话,而是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叫来陈文杰。
“爸”
“马上下发集团内部通知,凡集团职员不得在工作期间炒股,建议清空股票,专心工作。并向大家提出警告,股市的肥皂沫已经越来越大,随时都也爆的可能,建议大家郑重考虑,回归工作。”
陈文杰连忙说道:“好,我马上去安排。”
此时他们的股票,已经套现两个月,虽然剩下的一个月会继续套现,但已经不影响太多。
父亲发布这样的通知,是避免同事们因为炒股而走向不归路,这也影响集团的运作。
很快,长实集团、环球集团、长江工业集团、平安金融集团都发布了同样的内部文件,凡是写字楼里的职员,几乎都得到一份。
而这份内部文件的署名,豁然是集团的‘精神支柱’陈光良先生。
“工作期间一律不能炒股,不能谈论股票,违者重罚!”
“肥皂沫越来越大,随时都有宝的可能!”
“建议大家慎重考虑投资,回归工作才是正途。”
环球集团。
三十岁的谭国始,看到这样的内部文件后,左顾右望一番,低声对同事唐顺波,说道:“阿波,是陈生发的内部文件。”
唐顺波凝重的说道:“是啊,陈生很少操心这些事,这次发内部文件,听说人人都有,看来事情很严重。”
谭国始怀疑的说道:“你说,是不是老板看我们上班在谈论股票,所以心生不满,才吓唬大家的。”
唐顺波气道:“你小子可不要不识好人心。我觉得陈生一定是为我们大家好,要知道他是什么人物,当年在上嗨滩就有‘金子大王’称号,对金融拿手的很。反正我下周一就开始抛售股票了,管他的,落袋为安吧!”
谭国始脸红一下,说道:“只是,我今年初才入市,赚的也就七八成,哪有你翻了几倍!”
唐顺波看着谭国始,劝道:“听陈生的。而且以后上班再提股票,搞不好你工作都没有了!”
“喔”
一时间,四大集团的职员纷纷开始考虑套现离场,当然也有三成炒股的抱着侥幸的心理,甚至有极个别人因为这份内部文件而干脆辞职炒股。
1973年3月9日(星期五),一个平平凡凡、简简单单的日子,既没有特别轰动的利好消息,也没有什么显著的资金涌入,平安指数却因市场过度炒作而飙升至2174.96点的历史高位,单日成交量达7.59亿元,使很多股民极为雀跃。
可惜,到了下一个交易日(3月12日,星期一),股市便因发现3张合和实业有限公司的假股票而逐步滑落,并触动了一浪接一浪的抛售潮。
晨间(上午)开盘,各股份造价仍甚壮观。但此股劲力只属昙一现,未几即遭受庞大回吞压力袭击,使到各股份作价纷纷回落。
据股市中人透露,形成跌市之主因,是银行收紧经纪的借贷。与此同时,“淡友”亦乘机作祟,使昨日的股市走势软弱。
3月15日。《东方日报》评论:因发现几张假股票,即引起股价连续下跌,可见本港股市本质脆弱,禁受不起一点风吹动……近来股市狂热,几乎无人不在悉索敝赋,从事股票的申请(认购)和买卖,其动机多非投资保值,而是投机,以求暴利……对于这种情势,头脑清醒的人,都会感到其间孕育着很大的危险性。
之后,股市仍无法摆脱弱势,并且愈跌愈急。由于气氛逆转,部分投资者便因“走避不及”而蒙受巨大损失。
对于这种情况,报纸的报道是:“连日股市急跌……许多股票持有者对着这个凄惨的跌风,无不焦头烂额、胆战心惊,大有谈虎色变之势”(《东方日报》, 1973年3月23日)。
不过,可以这样说, 3月上旬的“大跌市”,只是这场巨大灾难的序幕,真正的“焦头烂额、胆战心惊”还在后头。那些不肯在此时“止蚀离场”,甚至抱着“趁跌市拾平货”的投机者,因此而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