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亲征代北(4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梁广环视群臣,“慕容垂、拓跋会师於牛川,平城一场大战在所难免,单靠李方一人恐怕不足以掌控局面。
  这一战关係到太原、并州安危,关係到大周在关西的统治长存。
  故而,朕决定轻装简行赶赴平城,亲自调度大军指挥作战!”
  大殿內经过短暂安静,响起一阵“陛下圣明”的山呼声。
  群臣心里都明白,这一次慕容垂和拓跋来势汹汹,平城大战绝不容有失。
  此战胜败虽说上升不到国家存亡的高度,却关乎大周在潼关以东的统治。
  如今大周的经营重点,恢復到先汉时期的关中本位政策,採用汉胡合力来激发国家活力,先关中后并州八郡,以此作为根基进取天下。
  并州八郡的人口、財富逐渐徙入关中,至少二三十万男女丁口在鲜卑作乱时期迁入河东,如今隨著关中局势稳定,这部分人丁又逐步回迁,
  还有五万户府兵的迁入,三四年间,已有数十万人口迁入关中,充实三秦大地的青壮劳力。
  并州八郡的人口实际上也没有下降太多,大周势力拓展至汉水一带,襄阳、南阳之地的百姓通过安康、南乡两郡,走商洛道进入关中的也不在少数。
  河內、鄴城、河洛、滎阳等地迁入上党、河东的百姓也不少,这也是得益於东西燕繁重的赋役,再加上周国强力推行的均田政策,百姓用脚投票,想方设法衝破层层阻碍迁入周国境內。
  均田制和主客户制大大保障了底层庶民的生存空间,犹如一盏明灯,吸引著天下百姓嚮往。
  这或许也是慕容垂迫不及待发动对周战爭的原因。
  核心统治层完全是鲜卑部酋联席制度的东燕国,根本无法突破自身藩篱进行土地人户改革。
  只有通过不断的对外战爭来扩充疆土,做大蛋糕,才能维繫自身统治。
  这些深层次政治制度问题,慕容垂看得清,梁广同样看得清,大周朝堂上的公卿重臣也看得清。
  所以平城一战至关重要,或许也是大周染指关东的绝佳机会。
  给事中崔宏奏道:“陛下亲征代北,关中、长安还须安排留守之人,臣请陛下特旨,詔令太子监国!”
  “臣请陛下詔令太子监国!”
  崔宏的提议得到一眾臣僚附和,大多是以崔宏、韦华、赵瑜为首的士族首领为代表。
  王买德微皱眉头,了这几人一眼,沉著脸不说话。
  尚书左丞韦洵神情淡然,和崔相视一眼没有多言。
  梁广高坐御位,打眼一扫便把一眾臣僚的神色反应看在眼里,嘴角不禁泛起一丝古怪笑意。
  太子梁桓尚不满六岁,即便勤奋好学也不足以堪当监国之任。
  崔宏等人当然明白这一点,他们之所以提议太子监国,实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目的是向他这位强势的大周开国之君討要更多权力。
  太子监国离不开臣僚辅佐,而在君主离京征討期间,某些决策大权必须要下放。
  三省六部制的完善和推行,极大制约了公卿臣僚的权力扩展,以往录尚书事、总百的实权丞相基本不可能出现。
  大周朝廷和晋室朝廷最大的不同,就是权力归属和分配。
  晋室朝廷是皇权和士族门阀共享权力,士人高官也是国家主人之一。
  大周朝廷则完全不一样,梁广自立国起就完善三省制,明確权责划分,中书草詔、门下审议、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