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二刘反目(1 / 4)
第533章 二刘反目
京口大营內的绿柳一如去年青翠,可营中气氛却截然不同。
自刘牢之接替王恭出任南徐州刺史,都督青、充二州军事,成为北府兵统帅,坐镇京口的方伯军阀以来,营中士气竟是一日不如一日。
起因是自打刘牢之上任,东海、晋陵、广陵、琅琊等郡的士族豪强便削减了供应京口大营的粮帛酒肉,以至兵士们后勤保障难以维繫,时间一长自然怨声载道。
刘牢之战功多,威望高,可他显然不是治兵治民之才,成为一镇统帅不光要有威望,更要为磨下將士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刘牢之上任前或许没有想到,带兵和养兵可不一样,之前他只需要考虑战场上的事,现在他要通盘考虑。
刘牢之意识到,弄死了王恭,並不足以让他顺利接手北府兵。
掌握京口大营的关键不在於南徐州刺史之位,而在於谁能联络江东士族,说服他们心甘情愿维持对北府兵的军需供应。
北府兵士卒大多来源於北方流民,可军需保障却是江东士族一手操办。
之前的北府统帅,不论是谢石、谢安又或是王恭,都是高姓门阀出身,本身就在江东士族里拥有巨大威望和號召力。
短暂上任的譙王司马恬,背后也有司马道子支持,有司马道子做靠山,朝廷和江东士族也会尽心尽力输送军需。
刘牢之虽然祖上阔绰过,可他的门第毕竟寒微,在江东士族眼中,他就是个依靠军功上位的寒门武人。
刘牢之背叛王恭,將其擒获执送建康,更是触怒了一眾与王恭关係紧密的吴地士族群体。
更微妙的是,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对刘牢之的態度也很暖味,对他上奏诉苦的章疏视而不见,对江东土族集团削减供应北府兵的军需也不闻不问。
如此一来,刘牢之日子更难过。
他终於明白,北府统帅这个烫屁股的位子,並不是谁都能做。
王恭能凭藉此位置与建康朝廷对抗,甚至一度兵逼朝廷迫使王国宝奔逃大周,靠的不仅是先帝司马曜的支持,还有其本身太原王氏的门第背书。
他刘牢之一介寒素武人,靠著背叛王恭获此高位,不服他的人明里暗里一大堆。
单单是维係数万大军的日常用度开支,就是一件足以让他精疲力竭的难事。
近日来,京口大营里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
月前发生的一营兵士哗乱之事尚未平息,又传出一件令整个大营不安的小道消息:使君刘牢之有投降梁周之意!
傍晚时,孙无终、刘轨、兰谦之、诸葛侃一眾北府將领聚集在平虏將军刘裕帐內。
“刘龙骤欲降梁周?此事断不可行!”扬威將军孙无终愤愤不平地喝道。
作为北府兵中资格较老的將领,孙无终也算跟隨刘牢之多年。
刘牢之背叛王恭,孙无终权衡之后选择支持。
可如今刘牢之有意降周,孙无终无法接受“若降周,吾等被发左社矣!”刘轨忧心地长嘆一声。
不过一眾將领对此倒是反应平淡,梁周立国多年,汉胡分治之法早已废黜,江北地界隨处可见周军游骑出没,那些个周军將士,除了衣甲旗帜和他们这些“南人”也没什么不同。
也有一些胡人样貌明显的兵士,张嘴一口流利的关中口音。
这些跡象都表明,如今大江对岸的周军,和此前的氏秦军队、慕容鲜卑军队都截然不同。
被发左社不光在周军里见不到,就连徐州、彭城这些“敌占区”也极少看见。 ↑返回顶部↑
京口大营內的绿柳一如去年青翠,可营中气氛却截然不同。
自刘牢之接替王恭出任南徐州刺史,都督青、充二州军事,成为北府兵统帅,坐镇京口的方伯军阀以来,营中士气竟是一日不如一日。
起因是自打刘牢之上任,东海、晋陵、广陵、琅琊等郡的士族豪强便削减了供应京口大营的粮帛酒肉,以至兵士们后勤保障难以维繫,时间一长自然怨声载道。
刘牢之战功多,威望高,可他显然不是治兵治民之才,成为一镇统帅不光要有威望,更要为磨下將士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刘牢之上任前或许没有想到,带兵和养兵可不一样,之前他只需要考虑战场上的事,现在他要通盘考虑。
刘牢之意识到,弄死了王恭,並不足以让他顺利接手北府兵。
掌握京口大营的关键不在於南徐州刺史之位,而在於谁能联络江东士族,说服他们心甘情愿维持对北府兵的军需供应。
北府兵士卒大多来源於北方流民,可军需保障却是江东士族一手操办。
之前的北府统帅,不论是谢石、谢安又或是王恭,都是高姓门阀出身,本身就在江东士族里拥有巨大威望和號召力。
短暂上任的譙王司马恬,背后也有司马道子支持,有司马道子做靠山,朝廷和江东士族也会尽心尽力输送军需。
刘牢之虽然祖上阔绰过,可他的门第毕竟寒微,在江东士族眼中,他就是个依靠军功上位的寒门武人。
刘牢之背叛王恭,將其擒获执送建康,更是触怒了一眾与王恭关係紧密的吴地士族群体。
更微妙的是,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对刘牢之的態度也很暖味,对他上奏诉苦的章疏视而不见,对江东土族集团削减供应北府兵的军需也不闻不问。
如此一来,刘牢之日子更难过。
他终於明白,北府统帅这个烫屁股的位子,並不是谁都能做。
王恭能凭藉此位置与建康朝廷对抗,甚至一度兵逼朝廷迫使王国宝奔逃大周,靠的不仅是先帝司马曜的支持,还有其本身太原王氏的门第背书。
他刘牢之一介寒素武人,靠著背叛王恭获此高位,不服他的人明里暗里一大堆。
单单是维係数万大军的日常用度开支,就是一件足以让他精疲力竭的难事。
近日来,京口大营里的气氛突然紧张起来,
月前发生的一营兵士哗乱之事尚未平息,又传出一件令整个大营不安的小道消息:使君刘牢之有投降梁周之意!
傍晚时,孙无终、刘轨、兰谦之、诸葛侃一眾北府將领聚集在平虏將军刘裕帐內。
“刘龙骤欲降梁周?此事断不可行!”扬威將军孙无终愤愤不平地喝道。
作为北府兵中资格较老的將领,孙无终也算跟隨刘牢之多年。
刘牢之背叛王恭,孙无终权衡之后选择支持。
可如今刘牢之有意降周,孙无终无法接受“若降周,吾等被发左社矣!”刘轨忧心地长嘆一声。
不过一眾將领对此倒是反应平淡,梁周立国多年,汉胡分治之法早已废黜,江北地界隨处可见周军游骑出没,那些个周军將士,除了衣甲旗帜和他们这些“南人”也没什么不同。
也有一些胡人样貌明显的兵士,张嘴一口流利的关中口音。
这些跡象都表明,如今大江对岸的周军,和此前的氏秦军队、慕容鲜卑军队都截然不同。
被发左社不光在周军里见不到,就连徐州、彭城这些“敌占区”也极少看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