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大风刮来的钱(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起来,昨天送走了大长老之后,张shu记和某几位高官就作为上面的代表就留了下来,和他商谈了一系列有关水处理的事宜。
  其中,上面已经拍板决定首先在京津卫附近建造一个年产10亿吨淡水的海水淡化工厂,作为海水淡化新技术的示范性工程。
  刘峰估摸着,这里面,大概需要10000吨的新材料,生产成本10亿元左右,当然,翻倍销售的话能卖20亿(再高国内就卖不出去了),如果再加上其他七七八八的厂房、管道、输水设施等等,上面的预算大概要30亿。
  自己的厂子都还没建好,就已经有了20亿的生意以及大约10个亿的毛利润,即便是对金钱已经没有什么‘感觉’的刘峰,一想起来都觉得美滋滋的。
  然而,万事具备,就差新材料能够生产出来了!
  但究竟怎么个生产法?
  光凭借他手中的1.5亿资金,又能干啥?
  最多也就能建成一个年生产能力在10000吨左右的新材料生产线罢了,完全不能满足国家的需求嘛!
  那些人的意思是,如果京津卫的这个新工厂效益不错,国家后面可是要像下饺子一般的建造海水淡化工厂的!
  最多一年时间,到时候后面可就不是10000吨,而是10万吨、百万吨甚至是千万吨级别的新材料需求了!
  而他的1.5亿,勉勉建成一个万吨级别的生产线,连后续需要的采购生产原料、人工费等支出,都没地方周转,因此,这就是张勤和他具体讨论的问题了。
  产量不够,但又不能提价提得太狠!
  不然成本太高海水淡化工厂就建不起来了。
  因此,没钱建厂?
  国家有啊!
  银行可以给你提供贷款,甚至于还可以2年免税、3年半税的支持你开工厂!
  如果实在生产不过来,还可以进行专利授权,和国家合作嘛!
  上面出钱出人出地盘,你小子躺着数钱就可以了!
  妈的!真是一个算计得比一个精!
  刘峰自觉得自己那点小智商完全不够和这些人玩的。
  于是讨价还价之下,第1年,以专利技术进行抵押,向上面借了100亿的贷款,直接建造一个年产大概在60万吨的新材料生产线。
  至于后面几年的供不应求,刘峰可以进行专利授权,谁爱建厂谁建厂去!
  只不过每生产一吨新材料,给咱5000块的专利费就行了,也不多,也就5%的专利成本而已,很良心了吧!
  11万的成本,甚至生产能力越高,成本越低,再20万卖出去,怎么也有赚的吧……
  其实,说白了,就是相当于国家免费借给他100亿的本钱,又给了他1年的专利独享时间,能有多少先发优势就看你自己了;1年过后,专利必须授权出去,允许人家也生产!
  总之,私人垄断的行为,绝对是不被允许的……
  借了100亿,即便是对方继樊再放心,刘峰心里也有些犯怵,因此这才向张勤提了句没有足够人才的问题,然而,对此,书记大人走的时候也只是笑了笑,并没有给他回话。
  哪知道这家伙动作竟然这么快?
  现在大把大把的人才都已经自己送上门来了,刘峰却对此顾虑起来了。
  这些人的来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