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未名湖畔(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霍生举杯时动情地说道:“今天我们在工人体育场看到的,不仅是八万人的掌声,更是血浓於水的亲情。这支球队证明了香港同胞与內地同胞心连心!”
  陈耀豪在祝酒时则展现出商人的远见,说道:“体育是增进了解的最佳媒介。今天这场胜利让我们看到,通过体育交流,香港与內地可以建立更紧密的联繫。我相信,这样的交流必將结出更多硕果。”
  宴会间隙,几位体委的年轻干部主动与陈耀豪交谈。
  他们好奇地询问香港职业体育的发展模式,对陈耀豪提出的“体育產业化”理念表现出浓厚兴趣。
  “商业赞助不是简单地投钱。”陈耀豪耐心解释道:“而是要建立完整的產业链,从青少年培养到职业联赛,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其中一位戴眼镜的干部若有所悟,说道:“您的见解让我们很受启发。
  其实我们正在研討体育改革方案,您说的这些市场化思路,或许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场原本单纯的足球赛事,正在悄然开启一扇新的大门。
  陈耀豪敏锐地意识到,体育或许能成为他融入內地发展的独特切入点。
  看著宴会厅內相谈甚欢的两地人士,他仿佛已经看到,一条全新的道路正在脚下延伸。
  窗外,长安街上的灯火与天安门广场的红色灯笼交相辉映,见证著这个不平凡的夜晚。
  而在宴会厅內,香港足球的歷史性胜利,正悄然转化为推动两地交流的强劲动力。
  七月九日上午,阳光透过古朴的槐树洒下斑驳光影,两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燕园。
  京城大学西门那对著名的石狮静默佇立,朱漆大门上鎏金匾额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校长办公室主任早已在临湖轩前等候,见到车队便快步迎上。
  陈耀豪与霍生在工作人员引导下走出车门,立即被这座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所感染。
  未名湖畔书声琅琅,博雅塔下学子匆匆,处处透著求知若渴的气息。
  “欢迎陈先生、霍先生蒞临北大!”周培源校长带著几位系主任亲自在办公楼前相迎,他身著朴素的中山装,笑容温厚,“得知二位要来,我们的师生都很期待啊。
  在简朴却不失庄重的会客室里,双方进行了亲切交谈。
  陈耀豪环顾四周,注意到墙上悬掛的校史照片,以及书架上密密麻麻的外文典籍,不禁感嘆道:“北大不愧是最高学府,这里的学术氛围令人敬佩。”
  “国家要发展,教育必须先行。”周校长恳切地说道:“只是目前我们的实验设备还比较落后,很多研究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这时,陈耀豪隨即郑重地说道:“周校长,这次我们特意准备了一份薄礼。
  除了已经运抵的一百台彩色电视机,我还將向北大捐赠价值一千万港幣的科研仪器。”
  会客室里顿时一片寂静,几位系主任面面相,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周校长扶了扶眼镜,声音有些颤抖:“陈先生,您说的是......一千万港幣?”
  “正是。”陈耀豪从容不迫地说道:“你们可以列出一个清单,价格在一千方港幣以內,我可以给你们去採购,並用陈振南基金会的名义捐赠给你们。
  ,这次捐赠是陈耀豪临时起意,但他心中也早有復稿。
  至於为什么不直接捐现款,这个时候百之百落不到北大头。如今捐赠设备,都不敢保证有多少真正落到他们头上。
  物理系主任激动地站起身说道:“我们希望有一台电子显微镜,这我们的材料研究就能取得突破性进展!”
  “陈先生、霍先生,这份厚礼让我们十分感动。”周校长沉吟片刻,面带难色,说道: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