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此行有求於人(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此刻他必须承认,作为开国之君,朱元璋那份为子孙披荆斩棘的赤诚毋庸置疑。即便某些举措因时代局限適得其反,但那份呕心沥血的担当——
  胡惟庸凝视著眼前这位帝王,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正如朱元璋所言,此事牵涉甚广,远非训练工匠仿製火炮那般简单。
  若不建立完善的工匠培养、晋升与研发体系,日后火器研製岂能全仰仗胡大老爷亲力亲为?即便火器得以问世,军制亦需隨之革新。如今的卫所兵制,如何支撑这支依赖后勤、强调专业训练的火器部队?
  暂且搁置卫所与军制之议,水师又当如何?专业的舰船设计、战船研发与製造,无一不是浩大工程。诸多事务交织,必然凸显一个根本问题——国库空虚!
  更准確地说,是財政收入不足。因此,税制改革势在必行。必须打破士族免税的特权,推行士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及商税改革。粗略盘算至此,胡大老爷已觉心惊。此举將触动多少利益?地主、士族自不必提,单是军制与工匠体系的变革,便是在挑战千年积习。
  尤其宋代以降“以文御武“与“工匠卑贱“的观念根深蒂固。若要彻底顛覆旧制、重建新规……莫说胡大老爷,即便朱元璋父子决意推行,恐怕也难保天下太平。
  胡大老爷举棋不定。饭菜上桌许久,他仍端著碗筷沉思。直至朱元璋为他夹了满筷肉块,他才恍然回神,望著对面笑意盈盈的皇帝,意味深长道:“重八,此事容后再详谈。你父子初心甚善,我確有对策。但须切记——此举將招致举世非议!“
  “不过我可担保绝非陷阱,若成事,大明国运至少延续百年。先用膳吧。“
  此刻胡大老爷已然豁然。他本欲作閒云野鹤,但念及朱元璋的情谊,终究不能袖手旁观。既如此,不如倾囊相授,將利弊剖析透彻。至於日后如何施行,且由他们父子自行定夺。方才那碗饭的工夫,他总算悟透了这个道理。
  提建议归提建议,即便所言极是,堪称良策。
  可说到底,这江山终究不是自己的。
  不过是条依附大明混日子的老咸鱼罢了。
  真正坐立难安的,是当家做主的老朱家父子。
  他们才是这江山的主人。
  该由他们去思量是否可行,该如何施行。
  何必在此庸人自扰?
  难道真以为提议一出,就得事事亲力亲为?
  说到底,这大明江山,还轮不到我做主。
  故而,胡大老爷心安理得地躺平了。
  胡大老爷倒是高枕无忧,却苦了老朱家父子寢食难安。
  实在是方才那番话太过骇人。
  天知道要捅出多大的娄子,才能让当朝天子与储君面临烽火连天、四海鼎沸的局面?
  总不至於他们父子要先自乱阵脚?
  但胡大老爷刚平復心绪,哪还有閒心理会他们父子。
  正好,你们父子不是急著召我星夜兼程赶回吗?
  如今也让你们尝尝这提心弔胆的滋味。
  否则难消老夫心头鬱结。
  於是胡大老爷这顿饭吃得格外酣畅。
  先前在谨身殿食不甘味,草草扒拉两口便作罢。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