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天子之名(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元伯,”刘辩沉吟片刻,对高览吩咐道,“即刻修书一封,回復先生。其一,告知眼下北路无恙,朕亦安然,令其安心。其二,中路战事將起,务必提醒他,董卓麾下有一將领,名唤徐荣,此人……颇有將才,用兵谨慎,善於谋略,绝非易与之辈,若遇此人领军,务必加倍小心!若战况不利,切记……保重自身安危为上!”
  “诺!末將明白!”高览深知天子一向关心臣子,郑重应下。
  然后,刘辩才重新將话题拉回眼前的战马之事。
  “元伯,战马既已到位,禁军训练之事,刻不容缓,自即日起,你当专心带领禁军將士,將训练重心全力转向骑术,务必在最短时间內,让全军士卒,都能熟练掌握驭马之术,至於马蹄铁,眼下可以多挑一些马匹尝试,若有问题,稟报与我及时改进,不过,眼下时机未到,暂且对外保密,不要大规模装备。”
  高览闻言,心中虽有一丝不解,但出於对刘辩的绝对信任,他毫不犹豫地抱拳应道:“诺!末將谨记!定当严守秘密!”
  刘辩微微頷首,心中稍安。
  他之所以如此安排,自有深远考量。
  那小小的马蹄铁,看似不起眼,实则时机合適,是有著改变战场的巨大力量,它能让战马在复杂地形下如履平地,极大提升骑兵的机动性、持久力和衝击力!
  这將是未来他手中最锋利的矛,最坚固的盾!
  然而,眼下他实力尚弱,根基未稳。
  袁绍虽倚重他“天子”的名號,但绝不会允许一支真正强大且独立於其掌控之外的禁军存在,若过早暴露马蹄铁的秘密,让袁绍或其他诸侯得知此物作用,以他们的眼光和手段,必然能迅速仿製。
  届时,这“出其不意,攻无不克”的优势將荡然无存。
  更让刘辩担忧的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一旦此物引起袁绍的覬覦或猜忌,那少不了引起许多没必要的麻烦。
  因此,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高览秘密打造足够的蹄铁样品储备起来,同时全力训练禁军骑术,让將士们熟练掌握控马技能。
  至於何时大规模装备……必须等待一个绝佳的时机,一个能让他这支“白马金甲”之师,在关键时刻一鸣惊人、奠定时局的时机,而这个时机,绝非现在。
  “元伯,去吧,骑术训练,乃当务之急!务必抓紧!”刘辩最后叮嘱道。
  “诺!末將告退!”高览再次抱拳,转身大步离去,身影迅速消失在门外。
  ------------
  与此同时,袁绍那边。
  按照刘辩原本的打算,只需鼓动袁绍给他一个“登台祭天”的舞台,他便能藉机施展最后一步计划。
  然而,刘辩终究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人们对“天命”的迷信程度。
  袁绍自那日从刘辩处听闻“先祖託梦”之事后,心中便如同压了一块巨石。
  他反覆掂量,越想越觉得此事非同小可,若非真是汉室先祖显灵,又怎会流言频出,且天子有梦?
  可若真是汉室先祖向天子昭示天命,那他袁本初作为臣子,万一怠慢疏忽,未能妥善安排祭天告慰,岂不是……大不敬?
  若真是因此导致討董失败,错失天佑良机,那就太过得不偿失了。
  思虑再三,袁绍竟直接下令,召集军中工匠与民夫,打算在怀县城外择一风水宝地,大兴土木,建造一座规模宏大的祭天台,意图以隆重礼仪,让天子告慰先祖,祈求庇佑。
  此令一出,袁绍帐下的一眾谋士坐不住了。
  眼下大战在即,粮草军械消耗巨大,民夫劳力本就紧张,若再耗费巨资,抽调大量人力去建造一座华而不实的祭台,不仅劳民伤財,更可能延误军机,动摇根本。
  眾人连忙苦劝。
  许攸更是直言不讳:“主公!祭天告祖,心诚则灵!眼下军情如火,实不宜大兴土木!只需择一高阜之地,设一临时祭坛,规制虽简,但心意周全,足矣!若强建高台,恐反招物议,有损主公清誉!”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