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黄鱼宴(2 / 8)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黄和泰说着从衣袖里掏出两封信来。
  林浅说是推掉手头的工,但以他的性子,工作到了眼前,岂有不做的道理。
  林浅将报功呈文接过,只见内容和上次一样,写的极合理详尽,证据充分,让人挑不出破绽。
  黄和泰这种营兵军官,平日琢磨的,都是怎么将战败说成战胜,现在将战胜说成战胜,简直是大材小用。
  林浅将呈文和黄和泰给副总兵的私信都看过了,没发现什么问题,将两封信还给他。
  “就照这样上报吧。”
  黄和泰收回信,朝身后一招手,随从将锦盒端上。
  “这是黄某手信,请舵公笑纳。”
  林浅不接。
  黄和泰反应过来,知道林浅对自己有防备,便口称失礼,将盒子打开,只见盒中躺着一柄长刀。
  刀鞘、刀把都极朴素,没有镶嵌装饰,刀长约四尺,尚未出鞘,亦有种古拙、苍劲之感。
  林浅看多了粗制滥造的大明制式军刀,只一眼便认出此刀不凡。
  黄和泰将刀拿出,拔刀出鞘,只听锵的一声,刀身轻吟,寒光赫然。
  黄和泰一手持刀把,一手托刀身,刃口向内,将刀献给林浅。
  “嘉靖四十四年,戚大帅和俞大帅登南澳岛,绞杀倭寇吴平,大胜离岛后,留下此刀,刀名‘杀倭’。
  此后杀倭刀一直悬于总兵府内蒙尘,今既舵公登岛,该当此刀出世,特将此刀献上!”
  林浅暗忖:“杀倭?好霸道的名字。”
  他身为海寇,金银财宝根本不缺,若送些寻常铜臭之物,他正眼都懒得瞧。
  黄和泰这个手信则不同,不仅兼具实用性和文化价值,而且,还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拿林浅与戚大帅作比,拍个林浅敬谢不敏的的马屁。
  第二层意思,是将总兵府内,副总兵的东西拿来送人,表示对林浅的投靠、归顺。
  果然大明官员都是人精,仅送一柄刀而已,什么旁的话都没说,又什么都说了。
  当真是送的恰到好处。
  林浅将刀握在手中,只觉持握舒适,刀身配重完美。
  借着夕阳望去,刀背平直,刃口反射森森寒光。
  刀形弯似禾苗,因是戚继光所制,故民间称戚家刀或是苗刀。
  林浅以手指轻抚刀身,只觉微微寒气从指尖传来,深入骨缝。
  刀身上遍布类似大马士革钢的繁复纹,说明此刀乃是镔铁制成,刃口用了覆土烧刃之法。
  在这个时代,属于顶尖工艺。
  对比粗制滥造的普通军刀,这把“杀倭”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也未可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