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决战(上)·巡抚镇陕(2 / 2)
与此同时,渭水南岸的堡垒里,正上演著另一番景象。朱仪征將家属接到此处,並非为了避险,而是要告诉军民:“我全家与城共存亡。”他的妻子每日带著妇人们在伤兵营忙碌,指尖被草药染得发绿,却笑著给断腿的士兵餵粥;十岁的女儿朱淑,在堡垒的空地上摆起沙盘,教难民孩童认字,稚嫩的声音念著“赳赳老秦,共赴国难”。
某日清晨,瓦剌派来小股骑兵试探。他们刚靠近堡垒,就听到墙上传来整齐的歌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於兴师,修我戈矛……”是《秦风·无衣》,那是两千多年前秦人抗敌的战歌。唱歌的不仅有士兵,还有抱著孩子的妇人、拄著拐杖的老汉,甚至连朱淑都站在母亲身边,小脸涨得通红地跟著唱。
瓦剌骑兵愣住了。他们听不懂歌词,却能感受到那歌声里的血气——不是哭嚎,不是哀求,而是一种寧死不屈的劲儿。有个在中原当过奴隶的老兵,听懂了几句,突然勒住马:“这是汉人在说,要同生共死。”他想起自己部落被博罗纳哈勒劫掠时的惨状,突然觉得手里的弯刀格外沉重。
“撤!”带队的百夫长烦躁地挥挥手。骑兵们调转马头,蹄声散乱,再没了来时的囂张。堡垒上的歌声渐渐停歇,朱仪征的妻子望著敌骑远去的背影,將一块刚烤熟的饼递给身边的士兵:“吃点东西,养足精神。”
渭水两岸,风向悄然改变。
北岸的瓦剌军营里,士兵们得知主將的左肩竟然烫出了疤痕而窃窃私语;南岸的堡垒中,妇孺的歌声与士兵的操练声交织成一片。邓恆站在城头,看著北岸瓦剌营垒的炊烟日渐稀疏,嘴角则勾起一抹笑意——胜负,早已在人心的天平上,悄悄倾斜。 ↑返回顶部↑
某日清晨,瓦剌派来小股骑兵试探。他们刚靠近堡垒,就听到墙上传来整齐的歌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於兴师,修我戈矛……”是《秦风·无衣》,那是两千多年前秦人抗敌的战歌。唱歌的不仅有士兵,还有抱著孩子的妇人、拄著拐杖的老汉,甚至连朱淑都站在母亲身边,小脸涨得通红地跟著唱。
瓦剌骑兵愣住了。他们听不懂歌词,却能感受到那歌声里的血气——不是哭嚎,不是哀求,而是一种寧死不屈的劲儿。有个在中原当过奴隶的老兵,听懂了几句,突然勒住马:“这是汉人在说,要同生共死。”他想起自己部落被博罗纳哈勒劫掠时的惨状,突然觉得手里的弯刀格外沉重。
“撤!”带队的百夫长烦躁地挥挥手。骑兵们调转马头,蹄声散乱,再没了来时的囂张。堡垒上的歌声渐渐停歇,朱仪征的妻子望著敌骑远去的背影,將一块刚烤熟的饼递给身边的士兵:“吃点东西,养足精神。”
渭水两岸,风向悄然改变。
北岸的瓦剌军营里,士兵们得知主將的左肩竟然烫出了疤痕而窃窃私语;南岸的堡垒中,妇孺的歌声与士兵的操练声交织成一片。邓恆站在城头,看著北岸瓦剌营垒的炊烟日渐稀疏,嘴角则勾起一抹笑意——胜负,早已在人心的天平上,悄悄倾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