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可是有强敌来犯?(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城镇亦然。
  他们路过几座被战火摧毁的城池,但城池的废墟旁,一座座崭新的城市正在拔地而起。
  数不清的汉人百姓,说著南腔北调的口音,正热火朝天地劳作著。
  烧砖,伐木,搭建屋舍。
  这些人脸上没有丝毫被迫劳役的愁苦,反而洋溢著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沐春拦住一名正在喝水的工匠,问他是从何处而来。
  那工匠抹了抹嘴,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操著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说道:“俺是登州府的,家里地少,活不下去。听说琼王殿下…哦不,现在是陛下了,在南边招人,来这里不光管饭,干活还给发钱,分田地,俺就跟著同乡过来了。这位军爷,你是不知道,这里的地,那叫一个肥啊,水稻一年能种三回!比在老家种一辈子地都强!”
  沐春听得心头剧震。
  分田,发钱,一年三熟。
  这三个词,对於那些在大明內卷到极致,一辈子都为几亩薄田挣扎的农民来说,是何等巨大的诱惑。
  朱桂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內,將这么多汉人吸引到这片蛮荒之地的。
  他给的,是活路,是希望。
  朱元璋也听到了那工匠的话,他没有出声,只是默默地看著那些忙碌的身影,眼神晦暗不明。
  他治下的大明,以农为本,他自认已经將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条。
  可为何,还是有这么多百姓,愿意背井离乡,跑到这瘴气瀰漫的南洋来?
  或许,这天下,比他想像的要大得多。
  或许,他给百姓的,还远远不够。
  ......
  几天后,队伍抵达了原安南国的南部海岸。
  一座巨大的港口城市,出现在眾人眼前。
  看到这座城市的第一眼,即便是见多识广的沐春,也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太大了。
  太繁华了。
  他们眼前的,根本不像是一座刚刚建立的城市。
  巨大的石砌码头一字排开,延伸出海面足有数里之遥。
  码头上,不计其数用木材搭建的起重设备正在忙碌地装卸著货物。
  成百上千艘大小不一的船只停泊在港湾里,桅杆如林,遮天蔽日。
  其中既有大明样式的福船。
  也有船型奇特的西洋船和南洋本地的商船。
  不同肤色、不同服饰的人们在码头上川流不息,操著各种听不懂的语言,討价还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