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眼前人如画(1 / 6)
第234章 眼前人如画
“到啦~”
看著面前的古镇,李婉音忍不住开心地感慨出声。
离著市中心那么远,姐弟俩居然还真一路骑著自行车来到了这里,可真是想想就觉得疯狂。
关键还是陈拾安厉害,果然男高的体力是个谜。
那么远的路、还骑得那么快,这臭弟弟看起来还像是没事人一样,一点萎靡的状態都没有,看起来精神得很。
李婉音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现在是下午的一点四十分,原本导航估计要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实际上只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左右而已。
其实姐姐不知道,这要是陈拾安自己骑,他还能更快————
“婉音姐应该不累吧?”
“骑车的是你呀,我都没动一下,肯定不累。拾安,喝口水吧。”
“嗯。
“”
陈拾安肩上的猫儿也跳了下来,落在一旁的青石板路面上伸了个懒腰,好奇地打量著周围。
接过李婉音递过来的水,陈拾安喝了口润润喉,抬眼向四周看去。
与想像中可能存在的过度商业化不同,这座古镇似乎还保留著原有的生活节奏。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是白墙黛瓦、木门雕窗的旧式民居,偶尔能看到坐在门口晒太阳、閒聊嘮嗑的老人,时间在这里仿佛都慢了下来。
鹊头镇作为一个小眾的景点,这么多年来,也一直都是镇上居民的生活聚集地,而非单纯的旅游观景之处。
陈拾安找了个地方,把自行车停好锁好,便和李婉音一起,在这个小镇里閒逛起来。
小镇倚著青通河畔,始建於北宋年间,分为新镇”和老镇”两个部分。
新老之间並无具体的界分,都是有本地居民在生活的,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脚下的道路。
走入老街,脚底下的青石板路,早已被这千百年间的踩踏磨光。
小镇不大,三街十三巷的格局保存完好。
斑驳的木门上掛著褪色的木牌,百年茶馆”、老醋坊”之类的字跡依稀可辨。
马头墙翘角飞檐,墙缝里钻出的枯草与窗台上的盆栽相映成趣。
放眼望去,中年老人偏多,也有些背包客的年轻面孔,像陈拾安和李婉音这样到处逛逛、看看,时不时拿起手里的相机拍两张。
茶馆里的师傅还在用粗陶茶具彻茶,明明是摆卖杂货的店铺,门口却摆起了柿饼摊子————
这会儿已经不是赶集的时间段了,陈拾安一路上却也看到了不少的小摊贩,有卖自家种的菜、有卖竹编篓子、筛子、簸箕的,还有土製爆米炉的砰砰声、
也有些在摆卖著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物件————
近年来古镇虽也搞起了文旅开发,却特意保留了原生態的烟火气。
“给,拾安,尝尝那个阿婆做的柿饼。” ↑返回顶部↑
“到啦~”
看著面前的古镇,李婉音忍不住开心地感慨出声。
离著市中心那么远,姐弟俩居然还真一路骑著自行车来到了这里,可真是想想就觉得疯狂。
关键还是陈拾安厉害,果然男高的体力是个谜。
那么远的路、还骑得那么快,这臭弟弟看起来还像是没事人一样,一点萎靡的状態都没有,看起来精神得很。
李婉音拿出手机看了看时间,现在是下午的一点四十分,原本导航估计要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实际上只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左右而已。
其实姐姐不知道,这要是陈拾安自己骑,他还能更快————
“婉音姐应该不累吧?”
“骑车的是你呀,我都没动一下,肯定不累。拾安,喝口水吧。”
“嗯。
“”
陈拾安肩上的猫儿也跳了下来,落在一旁的青石板路面上伸了个懒腰,好奇地打量著周围。
接过李婉音递过来的水,陈拾安喝了口润润喉,抬眼向四周看去。
与想像中可能存在的过度商业化不同,这座古镇似乎还保留著原有的生活节奏。
青石板路蜿蜒向前,两旁是白墙黛瓦、木门雕窗的旧式民居,偶尔能看到坐在门口晒太阳、閒聊嘮嗑的老人,时间在这里仿佛都慢了下来。
鹊头镇作为一个小眾的景点,这么多年来,也一直都是镇上居民的生活聚集地,而非单纯的旅游观景之处。
陈拾安找了个地方,把自行车停好锁好,便和李婉音一起,在这个小镇里閒逛起来。
小镇倚著青通河畔,始建於北宋年间,分为新镇”和老镇”两个部分。
新老之间並无具体的界分,都是有本地居民在生活的,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脚下的道路。
走入老街,脚底下的青石板路,早已被这千百年间的踩踏磨光。
小镇不大,三街十三巷的格局保存完好。
斑驳的木门上掛著褪色的木牌,百年茶馆”、老醋坊”之类的字跡依稀可辨。
马头墙翘角飞檐,墙缝里钻出的枯草与窗台上的盆栽相映成趣。
放眼望去,中年老人偏多,也有些背包客的年轻面孔,像陈拾安和李婉音这样到处逛逛、看看,时不时拿起手里的相机拍两张。
茶馆里的师傅还在用粗陶茶具彻茶,明明是摆卖杂货的店铺,门口却摆起了柿饼摊子————
这会儿已经不是赶集的时间段了,陈拾安一路上却也看到了不少的小摊贩,有卖自家种的菜、有卖竹编篓子、筛子、簸箕的,还有土製爆米炉的砰砰声、
也有些在摆卖著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物件————
近年来古镇虽也搞起了文旅开发,却特意保留了原生態的烟火气。
“给,拾安,尝尝那个阿婆做的柿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