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战后(下)(2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唉。”
  芬利再次发出嘆息,靠在了墙壁上,期望这一切风波,能够早日结束吧。
  在东城的哈里发宫殿內,巴格达之战的胜利者瓦西里正在庭院里等待著。
  在等待的间隙,瓦西里的目光不由自主的飘向宫殿门口—那里几乎形成了一面由尸体垒成的墙。死者大多是巴格达本地大家族的成员,以及蒙古人在伊拉克境內捕获的部落酋长及其家人。
  大门两侧,人头堆成的京观令人胆寒。披甲执锐的蒙古卫士对这些尸体引来的蚊虫毫不在意,肃立守卫在此。路过的行人无不避而远之,即便不得不经过,也都是步履匆匆,生怕被守卫注意。
  巴格达这次可以说一场彻底的大换血了。望著那些尸体,瓦西里暗自思索。
  蒙古大军入城后,统兵的要人便以勾结尼扎尔派为由,对巴格达的中上层进行了一场空前彻底的清洗。
  他记得那些日子,每天都有新的处决,公开的酷刑折磨屡见不鲜。蒙古骑兵不断从城外带回新的俘虏,这些人大多被公开折磨至死,被斩首已经是幸运儿了。
  巴格达城內同样动盪不安。对叛乱社区的清剿从未停止。志费尼和万家奴巧少利用了民眾的力量,以许诺社区自治为诱饵,让本就擅长街头爭斗的市民完成了对叛乱者的清洗,成功使得巴格达的尸坑里又多了一批尸体。
  而他也在其中小赚了一笔。想到此处,瓦西里嘴角不由得扬起。
  就是这次损失不小。这个想法冒起,让瓦西里的心情不再那么好。
  在巴格达的叛乱结束后,瓦西里清点了部队数量,结果发现总数已经不足三千,其中还不乏大量伤员一更严重的在於,作为战斗与指挥关键的老兵们损失不小。
  而且,不少损失都是没必要的。这让瓦西里的脸庞更是黑了起来。
  在俘虏哈里发,叛军溃败时,巴格达那么大个烂摊子,可是需要他来收拾的一当时蒙古人可没来。
  这也是为何他会如此严厉的责骂阿列克谢与弗拉霍。
  幸运的是,他预料中的最坏情况一个都没有发生。靠著手中收拢的残兵,他成功稳住了巴格达局势。然后便是驱逐残敌出城、扫荡周边、监督市民清算站错以者,直到蒙古大军到来,他才將大部分任务移交,开始休整,也收拾了阿列克射与弗拉霍,然后就用训练让大家心思別太活络。
  当然,一直都待在巴格达也有刻意为之的成分。他与志费尼和万家奴也达成了一个共识:巴格达发生了那么大的事,大不里士方面肯定震怒,必然派出一支大军扫荡伊拉克。
  既然如此,那他们还是留一些容易得手的自標比较好。
  荒野里的阿拉伯部落可没有那么好抓,他们往荒野里一躲,即便是蒙古人,想要把他们找出来也困难重重。更別提那群贝都因人肯定一路跑回了大沙漠,想要把他们抓起来更是难如登天。
  所以,好得手的目標肯定要留下来的,免得蒙古人的討伐大军什么甜头都吃不到。
  要是蒙古人吃不到,他们藉此发疯找人麻烦可不好应对。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针对试图刺杀瓦西里的工程师的拷问也得出了结果:正如很多人所想的,此人正是尼扎尔派的成员。
  只不过,他是被尼扎尔派发展的臥底。
  从他的口中,以及那些顺著他抓到的尼扎尔派成员,瓦西里等人得以知晓尼扎尔派在整场叛乱里扮演的关键角色:
  沼泽部落是他们动员出来的,哈桑部落的崛起就有他们推手;伊拉克各地前来加入叛乱的部落,大多是他们联繫的;还有针对关键官员的刺杀,更是助长了返乱的发展。
  若非是他们的组织和串联,哈里发绝不可能掀起一场规模如此巨大的叛乱。
  瓦西里不由得为这个教团而惊嘆,明明他们在波斯的主力都几乎被屠戮殆尽,但散布在伊教社会里的力量,还是可以让他们推波助澜一场如此大规模的叛乱。
  此后的事情,倒是没有什么好说,志费尼与万家奴藉此发动了对巴格达尚存社区头面人物的清洗,这次什叶派受到了重大打击一作为產生自什叶派的异湍,尼扎尔派最大的藏身处,可就是他们之中。
  志费尼更是定下了一个指標,要求各个社区必须交出多少尼扎尔派处决。
  若是交不够,那就全数处决。所以,各个社区为此也是鸡飞狗跳,毕竟,要是被交出去,那面对的可是砍头。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