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夜校(2 / 3)
李秀兰找了个靠前的位置坐下,把帆布包放在腿上。
讲台上,站著一位头髮白、戴著老式黑框眼镜的老师。
他姓顾,退休前是县商业局的资深会计,说话带著浓重的本地口音。
“同学们,今晚我们继续讲『复式记帐法』的核心——『借贷记帐法』!”
顾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借”和“贷”两个大字。
“记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是铁律!”
李秀兰赶紧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和一支钢笔。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之前的笔记:会计科目、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帐户结构…
“比如,启明工艺社。”顾老师举例,目光扫过李秀兰。
“用现金购买了100尺的確良布,了150块钱。这笔业务,怎么记?”
李秀兰脑子飞快转动:“现金少了…布匹材料多了…”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
借:原材料(的確良布) 150元
贷:现金 150元
顾老师走到她旁边,看了看她的笔记,点点头:“对!李秀兰同学记对了!借方记『原材料』增加,贷方记『现金』减少!这就是资產內部的一增一减!”
李秀兰脸上掠过一丝窃喜,但很快又被新的知识所吸引。
接著,顾老师讲到了成本核算的初步概念。
“…不能光记流水帐!要知道你卖出去的东西,到底了多少钱!这就是成本!”
他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表格,列出原材料、人工、水电、折旧等项目。
“比如启明做一条錶带,用了多少布?多少线?缝纫机转多久?电费摊多少?工人做一条要多少时间?工钱摊多少?把这些加起来,才是这条錶带的真实成本!有了成本,你定价、算利润,心里才有底!”
李秀兰听得眼睛发亮!
这正是她最困惑也最想弄明白的地方!启明现在赚了钱,但到底赚了多少?哪些產品赚钱?哪些可能亏本?
她以前只记总数,根本没细想过这些!
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画著表格,模仿著顾老师的思路,標註著“錶带成本构成”。
“当然,实际操作更复杂,要归集、要分配。但原理就是这样!”顾老师总结道,“课后大家要练习这个成本归集表,下节课交!”
理论讲完,进入实操环节——打算盘。
教室里瞬间响起一片噼里啪啦的算盘珠碰撞声,顾老师要求练习“六六大顺”、“九盘清”等基础指法,还有简单的帐目加减。
课间休息十分钟。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有人出去抽菸透气,有人围著顾老师问问题。
李秀兰没动,她拿出从启明带来的几张真实的进货单据和销货单,对照著顾老师讲的借贷记帐法和成本项目,尝试著在草稿纸上模擬记帐和归集成本。 ↑返回顶部↑
讲台上,站著一位头髮白、戴著老式黑框眼镜的老师。
他姓顾,退休前是县商业局的资深会计,说话带著浓重的本地口音。
“同学们,今晚我们继续讲『复式记帐法』的核心——『借贷记帐法』!”
顾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借”和“贷”两个大字。
“记住!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是铁律!”
李秀兰赶紧从帆布包里掏出笔记本和一支钢笔。
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之前的笔记:会计科目、原始凭证、记帐凭证、帐户结构…
“比如,启明工艺社。”顾老师举例,目光扫过李秀兰。
“用现金购买了100尺的確良布,了150块钱。这笔业务,怎么记?”
李秀兰脑子飞快转动:“现金少了…布匹材料多了…”
她在笔记本上写下:
借:原材料(的確良布) 150元
贷:现金 150元
顾老师走到她旁边,看了看她的笔记,点点头:“对!李秀兰同学记对了!借方记『原材料』增加,贷方记『现金』减少!这就是资產內部的一增一减!”
李秀兰脸上掠过一丝窃喜,但很快又被新的知识所吸引。
接著,顾老师讲到了成本核算的初步概念。
“…不能光记流水帐!要知道你卖出去的东西,到底了多少钱!这就是成本!”
他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表格,列出原材料、人工、水电、折旧等项目。
“比如启明做一条錶带,用了多少布?多少线?缝纫机转多久?电费摊多少?工人做一条要多少时间?工钱摊多少?把这些加起来,才是这条錶带的真实成本!有了成本,你定价、算利润,心里才有底!”
李秀兰听得眼睛发亮!
这正是她最困惑也最想弄明白的地方!启明现在赚了钱,但到底赚了多少?哪些產品赚钱?哪些可能亏本?
她以前只记总数,根本没细想过这些!
她飞快地在笔记本上画著表格,模仿著顾老师的思路,標註著“錶带成本构成”。
“当然,实际操作更复杂,要归集、要分配。但原理就是这样!”顾老师总结道,“课后大家要练习这个成本归集表,下节课交!”
理论讲完,进入实操环节——打算盘。
教室里瞬间响起一片噼里啪啦的算盘珠碰撞声,顾老师要求练习“六六大顺”、“九盘清”等基础指法,还有简单的帐目加减。
课间休息十分钟。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有人出去抽菸透气,有人围著顾老师问问题。
李秀兰没动,她拿出从启明带来的几张真实的进货单据和销货单,对照著顾老师讲的借贷记帐法和成本项目,尝试著在草稿纸上模擬记帐和归集成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