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人非(2 / 3)
“度世意在何职?”
“暂无心愿之职,待明公徵召,有何闋位,担任便是。”
杜预之玄孙的名讳,虽不比及王猛,但也是京兆士人耳熟能详之先辈,文武兼备,通知天文地理律法经学,品行上无有缺漏,能同入文武二庙,可见其声名。
孙承祖荫,有这层血脉纽扣在,杜坦兄弟二人倘若精心经营仕途,位列三公有些夸大,九卿之位倒不算难事,而能否入尚书省、中书省,则要观其才能如何。
事实上,只要他们二人兢兢业业,依靠著族中政治资源,早便可於秦廷中委任权职,寒门儒生,压根无染指左右僕射之机,奈何杜氏子弟,眼光奇高无比,无意效命秦室。
当然,若是姚兴许其三公之职,多半也是会应下的,只是这不大现实,毫无资歷,怎能一举提拔为三公?
更何况那时兄弟二人还未及而立之年,二十多岁要是已秩千石,未来已是一片宽大道。
閒谈了一会,王尚令侍从將楼中的菜餚尽数点了一遍,哪怕价格十分高昂,也未曾皱一分眉头。
对於王氏子弟,財物从一出生起便是身外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番亲赴甘旨楼,多是为恭奉”刘义符,不然,他完全可安坐於庄园中,静待奴僕提著食盒归来。
虽说刘义符开设朱楼有些不合情理,但毕竟是少年,昔日汉灵帝於宫中摆设市场,令宫女嬪妃扮成商贩叫卖,亲自与朱楼食肆的宾客爭吵,耗费人力財帛不知多少,相比起后者,这朱楼是实实在在的生意,最起码也不至於做赔钱买卖。
“唉。”王尚抚须轻嘆一声。
“王公何故嘆息?”
“度玄莫要见我依暂任尚书,待建康使臣北上,不知要裁撤多少人,纵使我留住了这一身官袍,届时僚属皆是南人,非我轻看南人,只是关中是何状况,唯有我等世居於此者知悉,自上及下,政令是否通畅不说,只怕——”
王尚粗略扫了眼周遭,见无人在侧,轻声道:“鸟兽尽。”
江左士人熟悉关中后,他们这些本地人免不了遭受打压,毕竞刘裕的基本盘在南方,调任於关中的士人家眷亲族也皆在南方。
换句话说,与曹操遗留军士家属在后方作质相差无几,待到南士足以接管关中事务,刘裕便也可安心的南归受禪称帝。
这一步明棋,江左士族纵使知晓,也忍耐不住贪慾,其中有多少是自中原乃至北方迁徙南下的士族,今下家族兴旺,完全可再投资於关中,往后迁都於洛阳,他们现今所植种的树芽已然茁壮长成。
家中子弟多,无需担忧人才多寡,多头下注是十族的根性,俗话说本性难移,无论如何,总会有人想要取缔他们这一眾“倚老卖老”的降臣。
王尚的忧虑十分明了,他攀附世子,或可保住官职,但位高权重,当真就万事无忧了?
庙堂与地方的联繫,就同於他这位尚书令与一眾属僚,高处的,如度支尚书、吏部尚书五兵尚书及各属僚功曹等,大大小小百余人,担得曹字一称的,最次也得是六品官。
可以说,尚书省乃是庙堂中枢,裁换一番,无疑是改天换日,届时王尚作一光杆司令,手底下的人不办事,甚至碍事作绊脚绳,诸多指斥奏信叠在御案前,刘裕该当如何?
刘义符又该当如何?
帝王情义最贵,也最贱,无兵权在手,生死皆掌握在旁人手中,天子尚能架空,王尚又能如何?
“我两朝为臣,幸得世子青睞,保留官身不是难事,但我那些跟隨已久的僚属却顾及不上。”见杜坦神色紧绷,沉默不言,王尚又道:“度玄吶,为官一途,就如一张纸,我效命於二帝,纸张上已有墨跡,乾涸过后,擦拭不去,若想走上归途,抹去墨跡,唯四分五裂尔。”
杜坦愣了愣,嘆声道:“高祖父功高,不忘本心,深悟生死之道,人生不过茫茫数十年,王公不必將此看的太重。”
“我若及大將军十之二三,何有此忧?”王尚长嘆了一声,道:“你们兄弟二人未曾出世目光长远,无需我指点,仕途如白纸,明公任官,多半是委以世子僚属之位,往后便是在东宫做事,自无所忧虑————”
王尚似是自知有些失態,苦笑道:“今日相会,不谈政事。”
话音落下没多久,侍从叩动门栓。
“王公,菜已齐了。”
“嗯。” ↑返回顶部↑
“暂无心愿之职,待明公徵召,有何闋位,担任便是。”
杜预之玄孙的名讳,虽不比及王猛,但也是京兆士人耳熟能详之先辈,文武兼备,通知天文地理律法经学,品行上无有缺漏,能同入文武二庙,可见其声名。
孙承祖荫,有这层血脉纽扣在,杜坦兄弟二人倘若精心经营仕途,位列三公有些夸大,九卿之位倒不算难事,而能否入尚书省、中书省,则要观其才能如何。
事实上,只要他们二人兢兢业业,依靠著族中政治资源,早便可於秦廷中委任权职,寒门儒生,压根无染指左右僕射之机,奈何杜氏子弟,眼光奇高无比,无意效命秦室。
当然,若是姚兴许其三公之职,多半也是会应下的,只是这不大现实,毫无资歷,怎能一举提拔为三公?
更何况那时兄弟二人还未及而立之年,二十多岁要是已秩千石,未来已是一片宽大道。
閒谈了一会,王尚令侍从將楼中的菜餚尽数点了一遍,哪怕价格十分高昂,也未曾皱一分眉头。
对於王氏子弟,財物从一出生起便是身外之物,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番亲赴甘旨楼,多是为恭奉”刘义符,不然,他完全可安坐於庄园中,静待奴僕提著食盒归来。
虽说刘义符开设朱楼有些不合情理,但毕竟是少年,昔日汉灵帝於宫中摆设市场,令宫女嬪妃扮成商贩叫卖,亲自与朱楼食肆的宾客爭吵,耗费人力財帛不知多少,相比起后者,这朱楼是实实在在的生意,最起码也不至於做赔钱买卖。
“唉。”王尚抚须轻嘆一声。
“王公何故嘆息?”
“度玄莫要见我依暂任尚书,待建康使臣北上,不知要裁撤多少人,纵使我留住了这一身官袍,届时僚属皆是南人,非我轻看南人,只是关中是何状况,唯有我等世居於此者知悉,自上及下,政令是否通畅不说,只怕——”
王尚粗略扫了眼周遭,见无人在侧,轻声道:“鸟兽尽。”
江左士人熟悉关中后,他们这些本地人免不了遭受打压,毕竞刘裕的基本盘在南方,调任於关中的士人家眷亲族也皆在南方。
换句话说,与曹操遗留军士家属在后方作质相差无几,待到南士足以接管关中事务,刘裕便也可安心的南归受禪称帝。
这一步明棋,江左士族纵使知晓,也忍耐不住贪慾,其中有多少是自中原乃至北方迁徙南下的士族,今下家族兴旺,完全可再投资於关中,往后迁都於洛阳,他们现今所植种的树芽已然茁壮长成。
家中子弟多,无需担忧人才多寡,多头下注是十族的根性,俗话说本性难移,无论如何,总会有人想要取缔他们这一眾“倚老卖老”的降臣。
王尚的忧虑十分明了,他攀附世子,或可保住官职,但位高权重,当真就万事无忧了?
庙堂与地方的联繫,就同於他这位尚书令与一眾属僚,高处的,如度支尚书、吏部尚书五兵尚书及各属僚功曹等,大大小小百余人,担得曹字一称的,最次也得是六品官。
可以说,尚书省乃是庙堂中枢,裁换一番,无疑是改天换日,届时王尚作一光杆司令,手底下的人不办事,甚至碍事作绊脚绳,诸多指斥奏信叠在御案前,刘裕该当如何?
刘义符又该当如何?
帝王情义最贵,也最贱,无兵权在手,生死皆掌握在旁人手中,天子尚能架空,王尚又能如何?
“我两朝为臣,幸得世子青睞,保留官身不是难事,但我那些跟隨已久的僚属却顾及不上。”见杜坦神色紧绷,沉默不言,王尚又道:“度玄吶,为官一途,就如一张纸,我效命於二帝,纸张上已有墨跡,乾涸过后,擦拭不去,若想走上归途,抹去墨跡,唯四分五裂尔。”
杜坦愣了愣,嘆声道:“高祖父功高,不忘本心,深悟生死之道,人生不过茫茫数十年,王公不必將此看的太重。”
“我若及大將军十之二三,何有此忧?”王尚长嘆了一声,道:“你们兄弟二人未曾出世目光长远,无需我指点,仕途如白纸,明公任官,多半是委以世子僚属之位,往后便是在东宫做事,自无所忧虑————”
王尚似是自知有些失態,苦笑道:“今日相会,不谈政事。”
话音落下没多久,侍从叩动门栓。
“王公,菜已齐了。”
“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