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马政(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255章 马政
  “父亲,昔日朝廷裁撤太僕,可有可无,有事则权置,无事则省,实是儿戏,往昔无畜马育马之地,今灭秦得良马不下万匹,赵玄收復陇右在即,儿以为,马政不可再荒废,应当再设太僕,且配齐属僚。”
  刘义符义正言辞地说道。
  刘裕审视了他片刻,確认其非为私而言,方才沉思起来。
  汉唐之所以能张者,皆唯畜牧之盛也。
  武备之中,战马为首,甲弩次之,以步卒胜骑兵,纵是同等兵力,亦然是耀绩,却月阵便更不用说,山阳一役后,轰动天下,流名百世。
  太僕作为九卿之一,自晋室南迁以来,为节省开支,大都不置太僕,唯有到了祭祀需用车马时,象徵性的委任一人,事后又裁撤。
  刘义符所言並非无道理,哪怕往前晋廷未曾收復司隶关中之地,但九卿之一,说撤就撤,占据半壁天下,却视马政为无物,著实骇人。
  现今马匹充足,但衰老损耗是一大难题,若不管控,便是错过了良机。
  江淮其实也能养马,只是与陇右凉州作比,太过糟蹋地方罢了。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他们为鲜卑铁骑肆虐怕了,自觉在弓马骑兵的建设上永远追赶不上而无奈摆烂。
  总归来说,以前有理由不重视马政,现今刘义符所蓄养的五百甲骑是有实打实的功绩,且战力斐然,刘裕自那时便有了建骑的念头,只是因诸事繁忙而暂时搁置。
  “太僕是需设令,羌氐民户迁徙在即,不可耽搁,你有何人选?”刘裕说道。
  刘义符提议设立太僕,应当是要从秦臣中擢用。
  马匹是胡人的命脉,秦之太僕原是宗室担任,现今关押在台狱,定然不可能择其担任。
  养马是个技术活,尤其是战马,育种这一关便难倒了大多数南人,军中善骑將领者不少,但骑马和养马是两个概念。
  “陇右士族子弟擅弓马,也擅育马,赵玄不日收復天水,可徵辟天水赵尹两家耆老入朝为官,再从羌氐胡人中择选善育马者,充当吏员,还可安抚其心,一举两得。”
  想了想,刘义符又补充道:“羌胡受王化改姓氏者在京兆亦有不少,或是部落主,或是文武僚属,父亲可效仿前汉,建太僕寺,设丞、以及各令,如牧橐令、昆蹄令,每令下,再设三丞,关陇诸郡县也该设厩长、厩丞,建设马政。”
  太僕这个职位,在晋廷中尚不如秩千石之职,傅亮等又不擅马事,闋位留给陇右士人及羌胡,也多半不会说什么。
  毕竟他们做不来,无爭取的资本。
  养马育马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每一牧民都会养马,其养马出於生计,並非为战事。
  战马销实在太大,寻常马贩也养不起,因此军马向来都是由朝廷亲自管弦,现今征伐得军马万余匹,哪怕拨去半数,好生蓄养,十载后,估摸能翻上数倍。
  简而言之,养马是个长期工程,对於刘裕而言,或许没那么重要,对於刘义符而言,干係重大,往后开疆扩土,必不能缺少军马。
  河西凉州重要,就是因其是在歷朝歷代皆是最大的养马场,凉州大马闻名於天下,冲阵之威武,所向披靡。
  唐时,姑臧因马贩、丝绸商路而兴盛,甚至乎不亚於东都洛阳,河西马匹多达百万,国之昌盛,莫过於此。
  陇、凉、河西的上下限皆有保障,纵使新太僕无才,其僚属也能將马政办的妥当,故而要选凉陇德高望重者担任。
  刘裕抚须倾听后,接连頷首,旋即从案角的堆叠处抽出一张信纸,亲笔书写。
  刘义符静候在一旁,待信封交递於丁旿后,他笑了笑,问道:“父亲,陇右诸郡之地足矣蓄养十万匹马,安定岭北尚在夏军手中,赫连勃勃既已领大军回统万,父亲何不派兵收復岭北?”
  刘裕瞟了他一眼,说道:“將要入冬了,你要发兵攻岭北,为父问你,该用何军?”
  三军厌战,思乡不论,凛冬將至,即使可在冬至前收復岭北,如若挑起两国战事,还如何治理关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