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緱氏山上!(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69章 緱氏山上!
  熹平三年冬,卢植再次走入洛阳城。
  中原腹地,天子脚下,繁华依旧。只是与其第一次进入洛阳相比,总归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依旧笑春风。
  卢植入洛阳后,前去拜访了如今勉强可算是士人首领的陈球等人。
  陈球在歷史上算不得出名,他有个侄子,也不算出名,可侄子的儿子却是大大的有名!
  陈球之侄名为陈珪,陈珪之子名为陈登!
  正是那个湖海豪气的陈元龙!
  不久之后,在陈球等人的联合举荐下,灵帝下旨,擢卢植为博士,入东观典校图书。
  东观乃是东汉皇家藏书之所,典籍如海,却也藏著不少积弊。
  自武帝独尊儒术以来,儒家经典经数百年传抄,字跡早已讹误丛生。齐鲁之学与河间之本字句相异,今文经与古文经也释义衝突,甚至太学诸生解经时,常因一字之差爭执不休,更有甚者篡改经文以附己意,致使经义失真,连选官取士的標准都因此混乱。
  卢植到任时,蔡邕已在东观校书多时。这位以书法与才学冠绝当世的大儒,见卢植到来,自然十分欢喜,“子干来的刚好。近日我与诸公正议一事。不如將五经刻於石碑之上,立於太学门外,以正章句,息止纷爭。”
  卢植深以为然。
  他曾见过乡间学子因经文错漏而皓首穷经却不得其要,也曾见过朝堂因经义分歧而议政难决。
  於是两人联名上书,请求刻录石经。
  天子许之。
  於是,洛阳大儒尽聚於东观。
  他们比对藏於东观的《诗》《书》《礼》《易》《春秋》旧本,又参校民间流传的数十种抄本,凡遇歧义处,必引先秦诸子、两汉注家之说反覆辨析,务求合於经义本真。
  维氏山上的秋意漫过层林时,卢植的学院已在山腰扎下了根。
  书院坐落在苍松翠柏之间,晨起的书声隨山风盪开,惊起几片棲鸟,使人宛如置身极妙的山水画之间,令人心怀大畅,隱隱有超脱物外之感。
  这日午后,山径上忽然传来马蹄声。
  刘备正帮卢植整理东观带回的残卷,抬头便见三个锦衣人立在院门前。
  为首的袁绍身著锦袍,腰悬玉带,丰神俊朗。身后跟著的袁术面白无须,眉宇间带著几分骄矜,最末那个瘦高汉子,则是许攸,正捻著鬍鬚朝院里打量。
  来到洛阳后,这还是他们首次相见。
  袁绍含笑拱手,如今他越发沉稳,颇有了几分大家气度。
  袁术早让僕从將几车酒卸在阶下,他扬声道:“阿备,这酒难得的很,今日咱们不醉不归!”
  他目光扫过廊下的关羽、张飞,忽然顿住了。
  如今袁术常年廝混在游侠之间,自然知道什么样的人看起来就很能打,而实际上比看起来更能打。
  现在將他放到军中,他绝不会说出“区区一马弓手”这般狂妄的话来了。
  关羽身量已有八尺,绿袍罩体,丹凤眼半眯时,一身锐气刺人眼目;张飞豹头环眼,玄色短打裹著结实的身板,见袁术看他,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
  袁术眼中闪过几分热切,他素喜招揽门客,见关张这等形貌,早已在心里盘算起日后如何撬墙角。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