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成婚 兵进平阳(3 / 3)
又收到了来自马先的秘密通知,鑑於苟军始终按兵不动,张平的耐心也差不多消磨乾净了,他打算起并州大军南下,亲自攻灭王泰,夺取平阳郡。
甚至於,张平就连出师的名义都想好了,討伐不臣,攘除逆党。李閔在鄴城的所作所为,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作为大赵忠良,张平自当兴义师,討不臣,
以报国恩。
当然根本原因,还在於泄愤,以及日益膨胀的野心,放眼周遭,河北那边还不是并州能够轻易染指的,拓跋鲜卑、铁弗匈奴都不好惹,唯有南边最適合作为扩张方向了,毕竟山西形胜,一体相连。
而直接促成张平兴师念头的,却是普阳陡现一则识语:平阳落,王气升。张平找人解读,一干通玄土人,却把几十年前匈奴胡汉崛起並都於平阳的日事拿出来说道,而张平的名讳中,恰恰占著一个“平”字。
得悉此情,苟政自然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哪怕要与张平做邻居,也要离河东腹心远一些。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苟政也尝试过,他派人给坐镇平阳的王泰去了一封信,希望能化敌为友。
也不需王泰多做什么,只需维持当前的局面即可。可惜,王泰其人,个性过於刚烈耿直,对苟政更是瞧不上,依旧视为草寇逆贼,將使者折辱一番,放回。
在这种情况下,苟政也就没有其他选择了。而孙万东在收到指令后,在自己做过一番衡量之后,也终於下定决心,发兵北上。
一直以来,在苟氏集团,孙万东部的定位都有些模糊,与其他部曲不同,他名曰下属,但更像一个合作者,自主性很强。
究其原因,还得追溯到当初华阴受降时,苟政对孙万东的一番承诺。持续到如今,倒不是苟政当真有多信守诺言,只是一直难以抽出空来,整顿也好,分化也好,都难触及实质。
孙万东对魔下部曲也看得很重,格外敏感,並长期保持著不俗的兵力与战力。即便多方辗转,移镇闻喜之时,孙万东部也保持著五千军的规模。
供养这么多军队,可是不易,因此孙万东在闻喜期间,闻喜的士民日子很苦,南投安邑者甚多,並且时不时还要向苟政请求支援,苟政最终也往往同意。
孙万东的这种超然地位,自然引得大量苟军將校的不满,不过,都被苟政想方设法、尽力安抚压制住了。但苟部与孙部之间的这种相处模式,隨著时间的推移,显然是会出问题的。
毕竟,仅靠苟政与孙万东之间的“悍悍相惜”以及所谓的约定承诺,是完全不牢靠的。要么最终分道扬,要么就再把盘子做大一些。
至於孙万东呢,日子其实也不太好过,毕竟维持那么多军队,压力是很大的,又不可能完全依靠苟政养,就是苟政愿意,他自己也张不开嘴。
到开年之后,北上也已成为孙万东为数不多的选择了,就食平阳,转移矛盾,扩张势力,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好处。另一方面,孙万东对苟政的眼光与见识,还是很信服的,既然他明確表示北上时机已至,那么他也没有再多犹豫的道理。
还有,孙万东在苟氏集团中,最信任的,还是中垒营督陈晃。他专门以事问陈晃,对此,陈晃的回答也很明確,一去天地阔,而孙万东,也的確认为河东太拥挤。
於是,在正月十一日的时候,孙万东尽起闻喜兵马北上,强渡汾水,兵围临汾县,打援不成之后,攻克县城。只休整一日,又於十五日提兵八千(有三千多都是北渡之后收降兼裹挟临汾民眾),向平阳城挺进。 ↑返回顶部↑
甚至於,张平就连出师的名义都想好了,討伐不臣,攘除逆党。李閔在鄴城的所作所为,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作为大赵忠良,张平自当兴义师,討不臣,
以报国恩。
当然根本原因,还在於泄愤,以及日益膨胀的野心,放眼周遭,河北那边还不是并州能够轻易染指的,拓跋鲜卑、铁弗匈奴都不好惹,唯有南边最適合作为扩张方向了,毕竟山西形胜,一体相连。
而直接促成张平兴师念头的,却是普阳陡现一则识语:平阳落,王气升。张平找人解读,一干通玄土人,却把几十年前匈奴胡汉崛起並都於平阳的日事拿出来说道,而张平的名讳中,恰恰占著一个“平”字。
得悉此情,苟政自然不能坐视这种情况发生,哪怕要与张平做邻居,也要离河东腹心远一些。也不是没有其他办法,苟政也尝试过,他派人给坐镇平阳的王泰去了一封信,希望能化敌为友。
也不需王泰多做什么,只需维持当前的局面即可。可惜,王泰其人,个性过於刚烈耿直,对苟政更是瞧不上,依旧视为草寇逆贼,將使者折辱一番,放回。
在这种情况下,苟政也就没有其他选择了。而孙万东在收到指令后,在自己做过一番衡量之后,也终於下定决心,发兵北上。
一直以来,在苟氏集团,孙万东部的定位都有些模糊,与其他部曲不同,他名曰下属,但更像一个合作者,自主性很强。
究其原因,还得追溯到当初华阴受降时,苟政对孙万东的一番承诺。持续到如今,倒不是苟政当真有多信守诺言,只是一直难以抽出空来,整顿也好,分化也好,都难触及实质。
孙万东对魔下部曲也看得很重,格外敏感,並长期保持著不俗的兵力与战力。即便多方辗转,移镇闻喜之时,孙万东部也保持著五千军的规模。
供养这么多军队,可是不易,因此孙万东在闻喜期间,闻喜的士民日子很苦,南投安邑者甚多,並且时不时还要向苟政请求支援,苟政最终也往往同意。
孙万东的这种超然地位,自然引得大量苟军將校的不满,不过,都被苟政想方设法、尽力安抚压制住了。但苟部与孙部之间的这种相处模式,隨著时间的推移,显然是会出问题的。
毕竟,仅靠苟政与孙万东之间的“悍悍相惜”以及所谓的约定承诺,是完全不牢靠的。要么最终分道扬,要么就再把盘子做大一些。
至於孙万东呢,日子其实也不太好过,毕竟维持那么多军队,压力是很大的,又不可能完全依靠苟政养,就是苟政愿意,他自己也张不开嘴。
到开年之后,北上也已成为孙万东为数不多的选择了,就食平阳,转移矛盾,扩张势力,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好处。另一方面,孙万东对苟政的眼光与见识,还是很信服的,既然他明確表示北上时机已至,那么他也没有再多犹豫的道理。
还有,孙万东在苟氏集团中,最信任的,还是中垒营督陈晃。他专门以事问陈晃,对此,陈晃的回答也很明確,一去天地阔,而孙万东,也的確认为河东太拥挤。
於是,在正月十一日的时候,孙万东尽起闻喜兵马北上,强渡汾水,兵围临汾县,打援不成之后,攻克县城。只休整一日,又於十五日提兵八千(有三千多都是北渡之后收降兼裹挟临汾民眾),向平阳城挺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