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八零当电工 第48节(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接下来的日子,叶秋莹大部分时间都在研究小组里。
  靠着几张设计稿,也彻底让两个中年技术员服气,基础设计稿已经交给小组人员,用于第一次打样制造。
  缺失的零件和设备,只能向上头申请。
  难以想象,这年头万元户都还是稀有的存在,申请购买设备的资金,已是达到了几十万,技术发展确实不容易。
  无奈现阶段很多设备,都还需要进口,几十万能买下来已经算是不错。
  而且新能源电气化才刚起步,要走的弯路还不少。
  申请零件和设备的事,就尽数交给看沈珩,图纸数据则交给组内成员,打样和制造模具全靠他们了。
  当然中检、末检,她得继续全程跟进。
  叶秋莹已经尽量放慢速度,控制进度,光是手稿她就弄了好几版,各类型带电机也没有一股脑交出去,一个个慢慢来。
  不然进展太快,实在有些惊骇世俗。
  搞不好,看她研发电机弄得不错,让她去研发蓄电池。
  那她可真的做不来!
  术业有专攻,后世技术较为成熟的电机,制造起来自然快。
  等驱动电机做出来,还要交上去。
  后续配合车架和专用电池,按照结构图组装到车里,一辆成品电动汽车完工后,最后还需进行检车测试。
  不过电动汽车以现在的电池技术,根本无法面向大众生产。
  除了不成熟的技术,说来说去还是电池的原因。
  当然也可以采取混合动力,只不过等技术成熟商业化,已经是九十年代末。
  说起蓄电池,沈珩之前帮她申请的小电池终于到位。
  原本预计2月底能到,结果足足等到3月初,不过拿到小电瓶那一刻,叶秋莹真心激动起来。
  她终于有了自己的小电动,可以骑着上班!
  只要她不跑远,县城内基本没问题,再也不发愁了打不到车,要徒步走老远的路。
  当然,她这次申请了两个蓄电池。
  一个留给丽丽和周科,这段时间,她也为夫妻二人准备了小电动车,方便两人来回工作。
  不然每天从郊区赶过来,实在是有些不方便。
  电动车虽然不能大规模生产,但给自家人做上几辆不吃亏。
  *
  日子一转,一个月后。
  三月中旬,老宅终于装修完毕。
  三月丰源县,到处都是春天的气息,沿路的花草树木已冒出嫩芽,生生不息。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