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1 / 4)
雪落不停。
才知原来,福平的隆冬,不如想象中宁静。
陶知行在房中呆坐,房门敞着,府中小仆一会跑过来,一会跑过去。
大人即将被调回京中,成日忙进忙出的。自那日深夜廊下遇着后,她见不上几回。有日听见衙役们嚼舌根,方知大人将入刑部,在钱大人身边待着。
原不愿为陈、钱两位大人做事,眼下此举,是为何?她摸不清。
前不久大人上京一趟,回来后便吩咐即将至刑部任职,再过不久就要先行;至于那满坑满谷的书籍、案帐,这几日点妥上了封条,待初春雪融后再由头翁押车上京。
当初说好随大人到福平两年,眨眼过了一年,他已要离开,那么,她是不是该打道回府?
刑部不比偏乡小县,都堂任职,需有功名在身,就算是仵作,也非寻常仵作,不是一个小小女子能胡来的地方,就算刑部当有更多案子,或能令人眼界大开,可仔细想来,那不是大哥会允她涉足之处。
单手支面,陶知行望向了窗外。她花了番工夫来说服自己,该知足,该见好就收。
拖延许久,她终是提笔写了封平安信回家。
没敢写给大哥,她写给了三哥,说明事情原委,并道她将回日江一趟,今日起程。此事还未有机会向大人开口,总想着下回见着他必要打声招呼,眼下,大人去了山城县不知何时回来,也就不必说了。反正她不擅长道别,留张纸条也就罢了。
她现在该烦恼的,是回到日江后该面对的事。
齐玉县之事传回日江家族中人怪她、怨她,那是自然的,她没一点冤枉;而长兄如父,大哥原来为自己说好了一门亲事,事到如今婚事该要取消了。大哥或许不会让她出面,那么至少,她得向大哥当面谢罪。
她已准备好要承受怒骂责罚,就算造成的伤害,无法挽回。
这么想着,她该早早起程,早些回到日江,也早些面对应有的责问。
回头,床上放着她的包袱,里头的东西不多,几件衣服、几本书册,昨夜已整理妥。该收的都收了,她的心也收妥了,只剩
陶知行望向窗边放的一物,是那晚大人留在院中窗边的精巧布包。厚厚的白布绣金线,所绣是两棵不知名的树,再结上一个看起来极为复杂的,结扣,她没胆拆开,怕系不回去。
包着什么?
布料过厚,她摸不太出来。
大人可知道自己落了东西在院中?是无意,抑或有心?
她是起了点私心,于是没归还、没问起,就这么收着。
今日一别,山长水远,身分悬殊,大约是不会再见;这世上,或许有些谜就只能继续是谜。
她偶尔想起,猜猜着这布包当中是何物,也就能忆着曾有这么样的一个人,不曾瞧不起陶家仵作,不曾对她所做所为皱眉;也许,大人不是个好人,也有些难以捉摸,在她看来却是个不错的官。做为仵作,跟在大人身边一年也学了不少活人的想法。
所以,就此一事,让她继续猜吧。
陶知行起身,拎起了包袱,最后再看那精绣的布包一眼,深吸了口气,转身离去。
雪白一片的路上,无人。
陶知行独行。她将包袱绑在身上,两手收在缝了皮毛的袖中,一步一步踏在深过脚踝的雪中,但觉寒意入骨。福平到日江不是太短的路程,大概也没人蠢得如她一般,赶在深冬时分上路,也许她该顾车或借马的
不过走得缓慢点也好,可以多看几眼此地。
蓦地,她停步,侧身回头一望,后头是一路走来在白雪上踩出的脚印。
她不是一个爱往回看的人,只因深信后悔无用;既已踏出,又怎么可能回头?此刻心中的踌躇源自什么人,她心里明白;然而一年不是很长,他对她的影响还不够深远,过些时候便会淡去。 ↑返回顶部↑
才知原来,福平的隆冬,不如想象中宁静。
陶知行在房中呆坐,房门敞着,府中小仆一会跑过来,一会跑过去。
大人即将被调回京中,成日忙进忙出的。自那日深夜廊下遇着后,她见不上几回。有日听见衙役们嚼舌根,方知大人将入刑部,在钱大人身边待着。
原不愿为陈、钱两位大人做事,眼下此举,是为何?她摸不清。
前不久大人上京一趟,回来后便吩咐即将至刑部任职,再过不久就要先行;至于那满坑满谷的书籍、案帐,这几日点妥上了封条,待初春雪融后再由头翁押车上京。
当初说好随大人到福平两年,眨眼过了一年,他已要离开,那么,她是不是该打道回府?
刑部不比偏乡小县,都堂任职,需有功名在身,就算是仵作,也非寻常仵作,不是一个小小女子能胡来的地方,就算刑部当有更多案子,或能令人眼界大开,可仔细想来,那不是大哥会允她涉足之处。
单手支面,陶知行望向了窗外。她花了番工夫来说服自己,该知足,该见好就收。
拖延许久,她终是提笔写了封平安信回家。
没敢写给大哥,她写给了三哥,说明事情原委,并道她将回日江一趟,今日起程。此事还未有机会向大人开口,总想着下回见着他必要打声招呼,眼下,大人去了山城县不知何时回来,也就不必说了。反正她不擅长道别,留张纸条也就罢了。
她现在该烦恼的,是回到日江后该面对的事。
齐玉县之事传回日江家族中人怪她、怨她,那是自然的,她没一点冤枉;而长兄如父,大哥原来为自己说好了一门亲事,事到如今婚事该要取消了。大哥或许不会让她出面,那么至少,她得向大哥当面谢罪。
她已准备好要承受怒骂责罚,就算造成的伤害,无法挽回。
这么想着,她该早早起程,早些回到日江,也早些面对应有的责问。
回头,床上放着她的包袱,里头的东西不多,几件衣服、几本书册,昨夜已整理妥。该收的都收了,她的心也收妥了,只剩
陶知行望向窗边放的一物,是那晚大人留在院中窗边的精巧布包。厚厚的白布绣金线,所绣是两棵不知名的树,再结上一个看起来极为复杂的,结扣,她没胆拆开,怕系不回去。
包着什么?
布料过厚,她摸不太出来。
大人可知道自己落了东西在院中?是无意,抑或有心?
她是起了点私心,于是没归还、没问起,就这么收着。
今日一别,山长水远,身分悬殊,大约是不会再见;这世上,或许有些谜就只能继续是谜。
她偶尔想起,猜猜着这布包当中是何物,也就能忆着曾有这么样的一个人,不曾瞧不起陶家仵作,不曾对她所做所为皱眉;也许,大人不是个好人,也有些难以捉摸,在她看来却是个不错的官。做为仵作,跟在大人身边一年也学了不少活人的想法。
所以,就此一事,让她继续猜吧。
陶知行起身,拎起了包袱,最后再看那精绣的布包一眼,深吸了口气,转身离去。
雪白一片的路上,无人。
陶知行独行。她将包袱绑在身上,两手收在缝了皮毛的袖中,一步一步踏在深过脚踝的雪中,但觉寒意入骨。福平到日江不是太短的路程,大概也没人蠢得如她一般,赶在深冬时分上路,也许她该顾车或借马的
不过走得缓慢点也好,可以多看几眼此地。
蓦地,她停步,侧身回头一望,后头是一路走来在白雪上踩出的脚印。
她不是一个爱往回看的人,只因深信后悔无用;既已踏出,又怎么可能回头?此刻心中的踌躇源自什么人,她心里明白;然而一年不是很长,他对她的影响还不够深远,过些时候便会淡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