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2 / 4)
陶知行这么告诉自己,于是转头向前,又再迈步。
继续走着,四下静得有些可怕,寒风拂来,她拉高了外袍衣襟,遮上冻僵的鼻头,将半张脸埋进里头取暖。
又不知走了多久,身后传来些声响,她没留意,直到有辆车由身边经过,到了前头不远处停下。陶知行眨眨眼,又缩了缩肩,眯眼睨着那车横着挡去了她的路,疑惑地又向前了几步。
待她走近,那车帘掀起,当中之人正是江兰舟。
黑眸落在她包裹得密实的脸上,他声音偏冷地问着:“去哪?”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想必是因近来忙碌睡得少所致,眼下两抹隐隐的黑,但瞪人瞪得很有力转转眼,陶知行如实回答:“回家。”
“京城在那头。”他抬了抬下巴,望着她身后的结路,那同样被雪掩盖的上京路。
京城?是因声音闷在衣襟中,所以他没听清楚她刚才说的话?陶知行拧拧眉,将遮去半张脸的前襟拉下,道:“小的正要回日江。”
江兰舟头微低地与她对视,那双眼中没有试探或捉弄。
自入冬后从京中返回,他便日夜忙着。钱大人令他尽速回京,县衙之事将暂交山城县的李大人代为打点,许多事务得要吩咐清楚,省得日后麻烦。
早先他打山城回来,小仆来报,说她背着包袱离府。来到房中,见到了她留下的简短字条,短短几个字,显得没有一丝留恋。
过于忙碌,所以忽略了她这是他的不是。
江兰舟将车帘绑好,双手盖在口鼻呵着气,接着,他长手盖上了她冻得发红的鼻头。陶知行明显一僵,他似是喃喃道:“深夜廊下窗边说话,以为你听懂了几分,但其实你从未响应,是我自以为是了”
陶知行直觉要退开,却被他掌心的松墨香勾住,只能楞楞听着。
她眼底尚有些防备,江兰舟说道:“年初到日江,为的只是讨来一人为我阅帐,何时开始竟觉两年太短,我记不起了。数年前的一事在我心中结下难解心结,我满心想着赎罪,想着为日阳做些什么;若日阳愿意,我便给她个名正言顺的身分。世上知心人难寻,但有人从此相伴,彼此照应,若那人是日阳,就算她心中对我始终有埋怨,或甚至想着报复,也是无妨。这想法何时起了变化,何时开始盼望身边之人能知心、能真心我亦记不太起了。”
人的贪念在不知不觉中蔓生,顺着藤蔓而上,去寻那起点,却是越理越紊乱。需要思考的事总是过多,太难分辨她是何时入了眼里、心底,回想起来,觉得她嘴中衔住包子的模样可人,她不经意的许多举动令人心生怜惜;而书房之中,她瞧着午睡成死尸一般的自己,那专注,令他起了独占之心。
在福平的日子里,两人不断交换想法,谈的是检验,他却借着一次又一次的书写往返,发觉了世上有一人,能信任,能依赖,能理解他的执着,并耐心相待。
于是不想放手。
大人话语之中有她不太想深思的涵意,陶知行缓缓退了步,是因他的掌心发烫,有些灼人。
江兰舟看着两人间拉开的距离,他收回手,将收于怀中之物递出。
置于掌中向她递来的,是留在房中的布包。陶知行垂下眼看着,还未接过。
那结尚在,所以江兰舟知道她并未看过当中之物。他温声道:“拆开。”
陶知行迟疑良久,才依言接过。
在他的注视下,她还是拆了繁复的结,翻开相迭的厚布,冰冰凉凉,一把雕兰的玉梳。她瞪着手中之物,长指摸过角落痕迹,这是
“福平男女定情,定是送簪送梳,意寓结发,再以金丝绣包妥结好,代表悉心呵护。你我都不是此地人,但也算在此结识、相知我想你那夜没听见我说的话。这段日子你拿着此物却没开过,是为何,我不过问。”江兰舟说着,低头瞥见她捧着玉梳的长指发白,他跃下车,大掌包住了她的,字字清晰问道:“那么现在,你还不明白?”
明白什么?陶知行看着两人交握的双手,不说话。
一个有志之士要回京了,拖着她做什么?他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假以时日或许能爬到更一局的位置,成就更多的事。她听说官员被赐婚较易出人头地,有点身不由己,可多是门当户对,又或者对彼此有利的对像;总之怎么想,身边之人,都不该是个端不上台面的仵作吧。
生在仵作之家,她惯了身在贱民之阶,不会妄自菲薄,却不代表她想攀麟附翼,飞上枝头做凤凰。
双手感觉他轻轻收紧的力度,陶知行抬眼与他相望。
江兰舟深深瞅着她,不怕自己将情感表现得太过露骨,就怕她装作看不见。 ↑返回顶部↑
继续走着,四下静得有些可怕,寒风拂来,她拉高了外袍衣襟,遮上冻僵的鼻头,将半张脸埋进里头取暖。
又不知走了多久,身后传来些声响,她没留意,直到有辆车由身边经过,到了前头不远处停下。陶知行眨眨眼,又缩了缩肩,眯眼睨着那车横着挡去了她的路,疑惑地又向前了几步。
待她走近,那车帘掀起,当中之人正是江兰舟。
黑眸落在她包裹得密实的脸上,他声音偏冷地问着:“去哪?”
他的脸色十分苍白,想必是因近来忙碌睡得少所致,眼下两抹隐隐的黑,但瞪人瞪得很有力转转眼,陶知行如实回答:“回家。”
“京城在那头。”他抬了抬下巴,望着她身后的结路,那同样被雪掩盖的上京路。
京城?是因声音闷在衣襟中,所以他没听清楚她刚才说的话?陶知行拧拧眉,将遮去半张脸的前襟拉下,道:“小的正要回日江。”
江兰舟头微低地与她对视,那双眼中没有试探或捉弄。
自入冬后从京中返回,他便日夜忙着。钱大人令他尽速回京,县衙之事将暂交山城县的李大人代为打点,许多事务得要吩咐清楚,省得日后麻烦。
早先他打山城回来,小仆来报,说她背着包袱离府。来到房中,见到了她留下的简短字条,短短几个字,显得没有一丝留恋。
过于忙碌,所以忽略了她这是他的不是。
江兰舟将车帘绑好,双手盖在口鼻呵着气,接着,他长手盖上了她冻得发红的鼻头。陶知行明显一僵,他似是喃喃道:“深夜廊下窗边说话,以为你听懂了几分,但其实你从未响应,是我自以为是了”
陶知行直觉要退开,却被他掌心的松墨香勾住,只能楞楞听着。
她眼底尚有些防备,江兰舟说道:“年初到日江,为的只是讨来一人为我阅帐,何时开始竟觉两年太短,我记不起了。数年前的一事在我心中结下难解心结,我满心想着赎罪,想着为日阳做些什么;若日阳愿意,我便给她个名正言顺的身分。世上知心人难寻,但有人从此相伴,彼此照应,若那人是日阳,就算她心中对我始终有埋怨,或甚至想着报复,也是无妨。这想法何时起了变化,何时开始盼望身边之人能知心、能真心我亦记不太起了。”
人的贪念在不知不觉中蔓生,顺着藤蔓而上,去寻那起点,却是越理越紊乱。需要思考的事总是过多,太难分辨她是何时入了眼里、心底,回想起来,觉得她嘴中衔住包子的模样可人,她不经意的许多举动令人心生怜惜;而书房之中,她瞧着午睡成死尸一般的自己,那专注,令他起了独占之心。
在福平的日子里,两人不断交换想法,谈的是检验,他却借着一次又一次的书写往返,发觉了世上有一人,能信任,能依赖,能理解他的执着,并耐心相待。
于是不想放手。
大人话语之中有她不太想深思的涵意,陶知行缓缓退了步,是因他的掌心发烫,有些灼人。
江兰舟看着两人间拉开的距离,他收回手,将收于怀中之物递出。
置于掌中向她递来的,是留在房中的布包。陶知行垂下眼看着,还未接过。
那结尚在,所以江兰舟知道她并未看过当中之物。他温声道:“拆开。”
陶知行迟疑良久,才依言接过。
在他的注视下,她还是拆了繁复的结,翻开相迭的厚布,冰冰凉凉,一把雕兰的玉梳。她瞪着手中之物,长指摸过角落痕迹,这是
“福平男女定情,定是送簪送梳,意寓结发,再以金丝绣包妥结好,代表悉心呵护。你我都不是此地人,但也算在此结识、相知我想你那夜没听见我说的话。这段日子你拿着此物却没开过,是为何,我不过问。”江兰舟说着,低头瞥见她捧着玉梳的长指发白,他跃下车,大掌包住了她的,字字清晰问道:“那么现在,你还不明白?”
明白什么?陶知行看着两人交握的双手,不说话。
一个有志之士要回京了,拖着她做什么?他能做的事还有很多,假以时日或许能爬到更一局的位置,成就更多的事。她听说官员被赐婚较易出人头地,有点身不由己,可多是门当户对,又或者对彼此有利的对像;总之怎么想,身边之人,都不该是个端不上台面的仵作吧。
生在仵作之家,她惯了身在贱民之阶,不会妄自菲薄,却不代表她想攀麟附翼,飞上枝头做凤凰。
双手感觉他轻轻收紧的力度,陶知行抬眼与他相望。
江兰舟深深瞅着她,不怕自己将情感表现得太过露骨,就怕她装作看不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