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守住这万家灯火明(3 / 6)
朱翊镠写好了金山国事疏,骆尚志也写好了自己的奏疏,大明环太商船离开的时候,奏疏一起送往了大明。
奏疏抵达大明的时候,已经是万历二十年的新年。
京师一片喜气洋洋,而皇帝陛下照例没有参加鳌山灯火,他也没有忙碌到过年也要上磨的地步,所以带着朱常治、朱常潮二人,去了太白楼看年戏。
大明京师的繁华,让人目不暇接,过年这十七日不设宵禁,已经入了夜,依旧是人潮涌动,天空的烟总是忽然腾起,朗朗星空、烟之下,是孩童放的盏盏灯。
一个个女子戴着撩纱,行走在街上,出了胭脂铺,又进了成衣坊;
人潮汹涌,孩子们在街头巷尾的奔跑,总是引起父母的阵阵训斥;
酒家灯火通明,楼阁内,琵琶女的身形若隐若现,坐在车里,依旧能听到弹奏的是《诉衷情》。
转朱楼,近曲塘,美人奏琴,是谁家玉指冰弦,动晚凉?
韵泠泠,似鹤翔,诉尽宫商,直教人魄散魂飞,错认作,广寒仙唱。
朱常治和朱常潮两兄弟,看着车窗外,小声的说着话,朱翊钧则看着窗外出神。
每一次朱翊钧感觉到疲惫时,走出皇宫,看到了这人间,所有的疲惫都会一扫而空,他要做的事儿,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守住这万家灯火明。
今天这次出门,并没有公务缠身,也不是来太白楼听读书人们聚谈,他就是单纯的出来过个年。
车驾到了太白楼,无人打扰,大将军府的招牌是真的好用,拦了所有叨扰的人,朱翊钧也乐的清净。
太白楼年戏,算是这几年在京师过年不得不看的大戏。
朱翊钧不喜欢听戏,所以楼下连连叫好,他在包厢里,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觉得吵闹,他就是心血来潮出来游玩,等真的走了出来,又觉得无趣,简单赏了点银子,祸害了下大将军的名声。
京师人人都知道,大将军府出了个大将军都管不住的纨绔黄公子。
朱翊钧觉得无趣,原因倒是简单,京师第二纨绔王谦跑到松江府做官去了,朱翊钧这个第一纨绔,做什么都缺了个捧哏,便无聊了起来。
这一无聊,时间就过得很慢,他赶在了亥时人定之前,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宫中。
“皇后那边如何了?”朱翊钧问起了王夭灼,这几日有了胎动,王夭灼和顾眉生的预产期在一月,这还在过年,肚子里的孩子,已然待不住了。
“皇后千岁无恙,吴太医说,皇后和庄妃,都在这两日。”冯保笑呵呵的奏闻了情况。
“嗯。”朱翊钧答应了一声,看了看时间,还早,左右无事,便说道:“拿本世宗实录来看。”
“陛下,今天过年。”冯保没有应,而是反驳了一句,过年,就什么都不看了。
“也行。”朱翊钧也没强求,坐在躺椅上,看着窗栏愣愣的发呆。
没了国事,陛下好像已经,完全无事可做了。
陛下的这个状态,冯保非常担心,冯保是急在心里,毫无办法。
陛下正在从朝气蓬勃、春秋鼎盛的少年天子,向着被皇权完全异化的孤家寡人转变,这个转变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出门去看年戏,也是冯保的安排,他希望这些热闹,能驱散一些异化,但没有任何效果。
冯保想了想,取了潞王殿下的奏疏说道:“潞王殿下的奏疏下午到了,值守内阁大臣陆光祖,写了浮票,送到了宫里来。”
腊月二十五休沐到正月初六,奏疏不入宫,但潞王的奏疏除外,这是皇帝早就下过的圣旨。
朱翊钧来了兴致,看了潞王流水账一样的奏疏,他把这些日子金山国发生的事,都写在了奏疏里。 ↑返回顶部↑
奏疏抵达大明的时候,已经是万历二十年的新年。
京师一片喜气洋洋,而皇帝陛下照例没有参加鳌山灯火,他也没有忙碌到过年也要上磨的地步,所以带着朱常治、朱常潮二人,去了太白楼看年戏。
大明京师的繁华,让人目不暇接,过年这十七日不设宵禁,已经入了夜,依旧是人潮涌动,天空的烟总是忽然腾起,朗朗星空、烟之下,是孩童放的盏盏灯。
一个个女子戴着撩纱,行走在街上,出了胭脂铺,又进了成衣坊;
人潮汹涌,孩子们在街头巷尾的奔跑,总是引起父母的阵阵训斥;
酒家灯火通明,楼阁内,琵琶女的身形若隐若现,坐在车里,依旧能听到弹奏的是《诉衷情》。
转朱楼,近曲塘,美人奏琴,是谁家玉指冰弦,动晚凉?
韵泠泠,似鹤翔,诉尽宫商,直教人魄散魂飞,错认作,广寒仙唱。
朱常治和朱常潮两兄弟,看着车窗外,小声的说着话,朱翊钧则看着窗外出神。
每一次朱翊钧感觉到疲惫时,走出皇宫,看到了这人间,所有的疲惫都会一扫而空,他要做的事儿,说一千道一万,就是守住这万家灯火明。
今天这次出门,并没有公务缠身,也不是来太白楼听读书人们聚谈,他就是单纯的出来过个年。
车驾到了太白楼,无人打扰,大将军府的招牌是真的好用,拦了所有叨扰的人,朱翊钧也乐的清净。
太白楼年戏,算是这几年在京师过年不得不看的大戏。
朱翊钧不喜欢听戏,所以楼下连连叫好,他在包厢里,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觉得吵闹,他就是心血来潮出来游玩,等真的走了出来,又觉得无趣,简单赏了点银子,祸害了下大将军的名声。
京师人人都知道,大将军府出了个大将军都管不住的纨绔黄公子。
朱翊钧觉得无趣,原因倒是简单,京师第二纨绔王谦跑到松江府做官去了,朱翊钧这个第一纨绔,做什么都缺了个捧哏,便无聊了起来。
这一无聊,时间就过得很慢,他赶在了亥时人定之前,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宫中。
“皇后那边如何了?”朱翊钧问起了王夭灼,这几日有了胎动,王夭灼和顾眉生的预产期在一月,这还在过年,肚子里的孩子,已然待不住了。
“皇后千岁无恙,吴太医说,皇后和庄妃,都在这两日。”冯保笑呵呵的奏闻了情况。
“嗯。”朱翊钧答应了一声,看了看时间,还早,左右无事,便说道:“拿本世宗实录来看。”
“陛下,今天过年。”冯保没有应,而是反驳了一句,过年,就什么都不看了。
“也行。”朱翊钧也没强求,坐在躺椅上,看着窗栏愣愣的发呆。
没了国事,陛下好像已经,完全无事可做了。
陛下的这个状态,冯保非常担心,冯保是急在心里,毫无办法。
陛下正在从朝气蓬勃、春秋鼎盛的少年天子,向着被皇权完全异化的孤家寡人转变,这个转变所有人都束手无策。
出门去看年戏,也是冯保的安排,他希望这些热闹,能驱散一些异化,但没有任何效果。
冯保想了想,取了潞王殿下的奏疏说道:“潞王殿下的奏疏下午到了,值守内阁大臣陆光祖,写了浮票,送到了宫里来。”
腊月二十五休沐到正月初六,奏疏不入宫,但潞王的奏疏除外,这是皇帝早就下过的圣旨。
朱翊钧来了兴致,看了潞王流水账一样的奏疏,他把这些日子金山国发生的事,都写在了奏疏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