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阶级认同大于族群认同(2 / 6)
皇帝打了廷杖下去,再没人敢对王国光的身后名,胡言乱语了。
朱翊钧对这一个结果还算满意,将四十三名官员流放辽东,而后下旨将吕坤斩首示众。
阁臣们没有封驳皇帝的圣旨,下章到了刑部复勘,刑部大理寺复勘后,写好了驾帖呈送御前,吕坤将会在秋后问斩,也就是陛下驻跸松江府回京后。
之所以要秋后问斩,主要是为了调查吕坤是否有同党。
王家屏在驾贴里说的不要再清楚,这件事背后的根本矛盾是央地矛盾,是大明天变减赋的情况下,依靠田赋的地方财政,变得捉襟见肘,而朝廷大棒之下,贪腐不如过去方便的斗争。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认为,吕坤不是一个人,他只不过是那个跳出来最快的人,要仔细调查是否有同党。
刑部和大理寺给的罪名,和皇帝陛下给的罪名不同。
皇帝陛下给的罪名是奸党,即‘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私选亲信、谗言构陷’,按照大明律规定,首恶斩首。
这也是皇帝要因言降罪,却没有遭到内阁、廷臣们集体反对的原因,因为这帮家伙在诬告,大臣们其实也怕这个,科道言官真的掌握了诬告这个大杀器,那真的是阎王点名,要谁死谁就得死。
历史有这个教训,赵高指鹿为马。
但刑部和大理寺认为,吕坤豢养掮客、勾结诸官、祸乱朝纲、印发妖书等等行为,已经构成了谋反,即企图颠覆朝廷。
如果不是陛下果决,雷霆手段的处置,吕坤搞得那些妖书,一定会闹出极大的乱子,一旦被吕坤得手,王国光求荣得辱,真的有可能祸及大明江山之根本。
最后朱翊钧没有把吕坤的罪名升级到谋反罪,仍然以奸党坐罪论斩,主要是他吕坤,没那个本事颠覆大明。
二十二年三月初三,大明皇帝再次南巡驻跸,这一次驻跸和去年一样,仍然是六个月的时间,随扈人员几乎没有区别。
唯一不同的是,留守京师的大臣,从凌云翼为主、申时行辅弼,变成了申时行为主,高启愚辅弼。
高启愚留在京师,是凌云翼的建议,凌云翼认为高启愚这个独臣,可以很好的压制野心派的野心。
朱翊钧在出发之前,召集了通和宫金库钥匙的持有者,大将军戚继光、元辅张居正、格物院长朱载堉,大司徒张学颜,同样把李如松、申时行和侯于赵一起叫来观礼。
所有人在缇骑的保卫下,一起进入了金库,并且点检了所有的收储金条后,把今年的金条过称入库。
在点清楚数量后,皇帝亲自锁上了通和宫金库的大门,戚继光把钥匙交给李如松,张居正把钥匙交给了申时行,算是正式交接了手中的一项权利。
侯于赵全程观礼,江湖传言,通和宫金库没有黄金,这其实非常符合人性,这金库里究竟有多少黄金,还不是陛下说了算?
但他看过之后,确定有,而且数量和账上,严丝合缝。
在这一刻之前,侯于赵总是觉得黄金宝钞,迟早有一天会崩溃,中原王朝从两宋就开始发纸钞,发了几百年都是惨淡收场,那费利佩二世搞金债券,足足破产了三次。
历史经验告诉侯于赵,黄金宝钞,恐怕很难长期稳定的存续。
当他看到一块块金锭的时候,他确定,黄金宝钞绝对不会崩溃,倒不是真的看到了黄金的缘故。
而是因为陛下这个人做事,真的太认真了,就是没人可以稽查的范围,陛下都做到了如此地步,这一点,就和慎独的王国光很像了。
有陛下在,宝钞就会和陛下的信誉一样,一如既往的坚挺下去。
宝钞的本质是债,债的本质是信心,陛下的信誉在,宝钞就在。
朱翊钧在临行之前,也就是三月二日这天,收到了一本吕宋的求救奏疏。
王谦奏闻,吕宋铜章镇发生了暴乱,目前殷宗信已经挂帅平叛。
这个事儿,立刻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前线局势尚不明朗,朝廷没有立刻下断言,而是让南洋水师两营十二舰船,前往密雁港驻扎,防止暴乱失控。 ↑返回顶部↑
朱翊钧对这一个结果还算满意,将四十三名官员流放辽东,而后下旨将吕坤斩首示众。
阁臣们没有封驳皇帝的圣旨,下章到了刑部复勘,刑部大理寺复勘后,写好了驾帖呈送御前,吕坤将会在秋后问斩,也就是陛下驻跸松江府回京后。
之所以要秋后问斩,主要是为了调查吕坤是否有同党。
王家屏在驾贴里说的不要再清楚,这件事背后的根本矛盾是央地矛盾,是大明天变减赋的情况下,依靠田赋的地方财政,变得捉襟见肘,而朝廷大棒之下,贪腐不如过去方便的斗争。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都认为,吕坤不是一个人,他只不过是那个跳出来最快的人,要仔细调查是否有同党。
刑部和大理寺给的罪名,和皇帝陛下给的罪名不同。
皇帝陛下给的罪名是奸党,即‘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私选亲信、谗言构陷’,按照大明律规定,首恶斩首。
这也是皇帝要因言降罪,却没有遭到内阁、廷臣们集体反对的原因,因为这帮家伙在诬告,大臣们其实也怕这个,科道言官真的掌握了诬告这个大杀器,那真的是阎王点名,要谁死谁就得死。
历史有这个教训,赵高指鹿为马。
但刑部和大理寺认为,吕坤豢养掮客、勾结诸官、祸乱朝纲、印发妖书等等行为,已经构成了谋反,即企图颠覆朝廷。
如果不是陛下果决,雷霆手段的处置,吕坤搞得那些妖书,一定会闹出极大的乱子,一旦被吕坤得手,王国光求荣得辱,真的有可能祸及大明江山之根本。
最后朱翊钧没有把吕坤的罪名升级到谋反罪,仍然以奸党坐罪论斩,主要是他吕坤,没那个本事颠覆大明。
二十二年三月初三,大明皇帝再次南巡驻跸,这一次驻跸和去年一样,仍然是六个月的时间,随扈人员几乎没有区别。
唯一不同的是,留守京师的大臣,从凌云翼为主、申时行辅弼,变成了申时行为主,高启愚辅弼。
高启愚留在京师,是凌云翼的建议,凌云翼认为高启愚这个独臣,可以很好的压制野心派的野心。
朱翊钧在出发之前,召集了通和宫金库钥匙的持有者,大将军戚继光、元辅张居正、格物院长朱载堉,大司徒张学颜,同样把李如松、申时行和侯于赵一起叫来观礼。
所有人在缇骑的保卫下,一起进入了金库,并且点检了所有的收储金条后,把今年的金条过称入库。
在点清楚数量后,皇帝亲自锁上了通和宫金库的大门,戚继光把钥匙交给李如松,张居正把钥匙交给了申时行,算是正式交接了手中的一项权利。
侯于赵全程观礼,江湖传言,通和宫金库没有黄金,这其实非常符合人性,这金库里究竟有多少黄金,还不是陛下说了算?
但他看过之后,确定有,而且数量和账上,严丝合缝。
在这一刻之前,侯于赵总是觉得黄金宝钞,迟早有一天会崩溃,中原王朝从两宋就开始发纸钞,发了几百年都是惨淡收场,那费利佩二世搞金债券,足足破产了三次。
历史经验告诉侯于赵,黄金宝钞,恐怕很难长期稳定的存续。
当他看到一块块金锭的时候,他确定,黄金宝钞绝对不会崩溃,倒不是真的看到了黄金的缘故。
而是因为陛下这个人做事,真的太认真了,就是没人可以稽查的范围,陛下都做到了如此地步,这一点,就和慎独的王国光很像了。
有陛下在,宝钞就会和陛下的信誉一样,一如既往的坚挺下去。
宝钞的本质是债,债的本质是信心,陛下的信誉在,宝钞就在。
朱翊钧在临行之前,也就是三月二日这天,收到了一本吕宋的求救奏疏。
王谦奏闻,吕宋铜章镇发生了暴乱,目前殷宗信已经挂帅平叛。
这个事儿,立刻在朝廷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但是前线局势尚不明朗,朝廷没有立刻下断言,而是让南洋水师两营十二舰船,前往密雁港驻扎,防止暴乱失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