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报还是不报,这是一个问题(2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陛下肯担负骂名,那州县令长自然会积极推动。
  朱翊钧开始上磨,而后他看着面前六本奏疏,挨个点了过去,对着李佑恭说道:“吕宋要人、旧港要人、大铁岭卫要人、金池总督府要人,金山国要人,现在好了,连熊廷弼也要人!”
  “朕哪有那么多人给他们!”
  熊廷弼在小田原城击败了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联军后,丰臣秀吉经过了慎重考虑,最终放弃了进攻关东平原的想法。
  想要进攻关东平原,小田原城是必经之路,其重要程度几乎相当于大明的山海关。
  小田原城有了大明的火器支援,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除非倾尽全力,否则再想拿下,如同痴人说梦。
  关键是,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也互相提防,生怕倾尽全力的时候,被彼此捅上一刀。
  北条氏政、北条氏直,改名了袁政和袁直之后,短暂调整,很快接受了自己的新身份,对他们而言,丰臣秀吉惹不起,德川家康惹不起,大明也惹不起。
  既然总归要投降,找个看起来更加仁厚一点的主子,就很有必要了。
  真的要比道德,那大明是真的很有道德。
  袁政和袁直就这样成了熊廷弼的狗腿子,他们预想中的屠杀、抓捕倭奴、劫掠倭女享乐这一系列征服者要做的事儿,熊廷弼带领的京营,全都没做。
  熊廷弼在江户川展开了小范围的均田。
  均田是没收田土,而后分配给无土无田的百姓,只不过这些百姓,要放弃原来的姓氏,改为汉姓,不得再梳月代头。
  对于这些百姓而言,居然还有这等好事?!倭国百姓的姓氏来源十分复杂,而且有些过于随意,很快轰轰烈烈的均田就开始进行了。
  熊廷弼在倭国,不是在大明,不服均田的,都被熊廷弼给踏平了。
  这些倭寇们仰赖的山城,在大明火器面前,不堪一击。
  熊廷弼要人的原因很简单,缺人推行王化,甭管什么人,陛下看着给,是个汉人都要,牢里的各种恶棍都要,反正京营是个大熔炉,拉进去烧一下,都是优质资源。
  和吕宋、旧港、大铁岭卫、金池不同,熊廷弼带的是京营三千锐卒,这三千锐卒,什么人进去,在体制、集体的力量下,都能给他锻造成可用之才,尽管送!
  关键是,朱翊钧没人给了,他一年就办几件流放案,流放的人也都是有数的,地痞流氓都抓好几年了。
  “只能再苦一苦这些地痞流氓了。”朱翊钧最终还是把地痞流氓分了分,六地都给了点,并且还告诉他们,真的没有了。
  熊廷弼在倭国做五星天皇,他这个五星天皇做的一点都不温和。
  任何家族田亩超过十顷的武士、大名,都被勒令交出了田亩地契,并且全都迁徙进了江户城,不得出城。
  此举将武士和农民的身份彻底分离,重构了关东平原的秩序。
  为此熊廷弼还专门制定了《武士诸法度》,来约束武士的行为,惩治武士、大名的不法行径。
  丰臣秀吉现在倾尽所有,还能把熊廷弼赶出去,一旦让熊廷弼在关东平原经营超过五年,就是丰臣秀吉想赶,也没有那个实力和机会了,关东平原这些逐渐王化的倭人,都不可能答应。
  如果一直在黑暗之中,就能容忍黑暗,一旦看到过光明,就无法再容忍了。
  朱翊钧愿意让熊廷弼试一试,就是不成功也没什么,至少江户城,可以成为大明环太商盟重要一环,让整个环太商盟运转更加流畅。
  “户部和礼部这本联名奏疏,准奏,附入大明会典。”朱翊钧批准了一本奏疏。
  由高启愚和户部侯于赵联名上奏,奏疏的名字是《海外番夷准入条目疏》,并且将其列成了法条,方便市舶司对夷人进行管理。
  海外番国使者,可入京朝见,得陛下准许可自由活动,比如沙阿买买提和黎牙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