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5 / 5)
“朕有点后悔了,不该把他放回泰西的。”朱翊钧真的后悔了,甚至打算把人接回来。
为泰西窃火,这件事固然伟大,可黎牙实自己危险重重,虽然这个过程扩大了大明的影响力,可是黎牙实可预见的下场,还是让皇帝颇为担忧。
张宏低声说道:“黎牙实自己要回去,要走的人留不住,这样,要不臣派几个番子,把他劫回来好了。”
“算了,朕怕他疯了。”朱翊钧最终还是没有让权力任性,尊重了黎牙实的个人选择。
黎牙实谈起了这种克制文化的根本,其实是漫长的历史教训构成的,但凡是过分放纵的结果,都是亡国。
他引用了法家《亡徵》的典故:好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
基于克制这一根本,让大明人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具体表现就是居安思危。
而数千年以来,残酷的饥荒、民乱、动乱、兵祸、瘟疫等等,无数的灾祸,在前人不断的试错和实践中验证后,凝聚出了文明不灭的圣火,不死的世界之树。
一把名为生存的剪刀,在不停的修剪着那些有碍前行和存续的枝丫,让世界之树不停的生长。
而黎牙实要接引的就是这种不灭的圣火,日月幽而复明,就是因为有圣火不息。
大明所凝结出的文化真魂和文明生活,是五千年严选的结果,这也是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能够维持数百年不动乱的根本所在。
同样,这也是黎牙实悲观的主要原因:这把名为生存的剪刀普遍存在,生存条件也相似,可泰西人却不长记性,不重视史书记录,导致过去出现的乱枝反复生长。
在这一章里,黎牙实的最后一部分,则是谈到了众生自有根器。
大明看世界范围内的番邦小国,都跟看草台班子一样,这不是大明傲慢,而是事实如此,因为人什么样,朝廷就什么样。
黎牙实不认为自己回到泰西,就可以把圣火接引回去,他认为自己是必然失败的,他在泰西长大,他太了解泰西的环境了,泰西人的根器里,就无法接受大明智慧里的克制。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论如何都无法长久。
要让泰西人不追求动物性、本能性的快乐,难如登天。
无论怎么说,他回去了,这就是结果,都值得朱翊钧尊重他的选择了。
同样,五世的私怨就要放下,也是一种克制的体现,但,大复仇观念,又证明了有些时候,要学会放下克制。
大明的底色的确是克制,但真的把大明逼到了耻辱的地步,逼到了国仇的地步,那就是放下克制的时候了。
克制是底色,复仇也是底色,这并不矛盾,也不冲突,只是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选择。
“啧啧,交趾捷报频传来。”朱翊钧打开了一份捷报,骆尚志又打了个胜仗,这次俘虏的是莫主。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为泰西窃火,这件事固然伟大,可黎牙实自己危险重重,虽然这个过程扩大了大明的影响力,可是黎牙实可预见的下场,还是让皇帝颇为担忧。
张宏低声说道:“黎牙实自己要回去,要走的人留不住,这样,要不臣派几个番子,把他劫回来好了。”
“算了,朕怕他疯了。”朱翊钧最终还是没有让权力任性,尊重了黎牙实的个人选择。
黎牙实谈起了这种克制文化的根本,其实是漫长的历史教训构成的,但凡是过分放纵的结果,都是亡国。
他引用了法家《亡徵》的典故:好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
基于克制这一根本,让大明人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具体表现就是居安思危。
而数千年以来,残酷的饥荒、民乱、动乱、兵祸、瘟疫等等,无数的灾祸,在前人不断的试错和实践中验证后,凝聚出了文明不灭的圣火,不死的世界之树。
一把名为生存的剪刀,在不停的修剪着那些有碍前行和存续的枝丫,让世界之树不停的生长。
而黎牙实要接引的就是这种不灭的圣火,日月幽而复明,就是因为有圣火不息。
大明所凝结出的文化真魂和文明生活,是五千年严选的结果,这也是这片广袤无垠的土地,能够维持数百年不动乱的根本所在。
同样,这也是黎牙实悲观的主要原因:这把名为生存的剪刀普遍存在,生存条件也相似,可泰西人却不长记性,不重视史书记录,导致过去出现的乱枝反复生长。
在这一章里,黎牙实的最后一部分,则是谈到了众生自有根器。
大明看世界范围内的番邦小国,都跟看草台班子一样,这不是大明傲慢,而是事实如此,因为人什么样,朝廷就什么样。
黎牙实不认为自己回到泰西,就可以把圣火接引回去,他认为自己是必然失败的,他在泰西长大,他太了解泰西的环境了,泰西人的根器里,就无法接受大明智慧里的克制。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无论如何都无法长久。
要让泰西人不追求动物性、本能性的快乐,难如登天。
无论怎么说,他回去了,这就是结果,都值得朱翊钧尊重他的选择了。
同样,五世的私怨就要放下,也是一种克制的体现,但,大复仇观念,又证明了有些时候,要学会放下克制。
大明的底色的确是克制,但真的把大明逼到了耻辱的地步,逼到了国仇的地步,那就是放下克制的时候了。
克制是底色,复仇也是底色,这并不矛盾,也不冲突,只是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选择。
“啧啧,交趾捷报频传来。”朱翊钧打开了一份捷报,骆尚志又打了个胜仗,这次俘虏的是莫主。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