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3 / 8)
“怎么个合作法?”王世贞极有兴趣的问。
“中间要有个媒凭,也就是宫中道土。”怀川深思着说:“如今皇上信任他们更胜于严嵩父子,是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那些道土各有来头,也不是好攀结或惹得起的人物,只怕不容易吧?”王世贞皱起眉说。
“那些道土大都来自武当山,我若亲自去武当山游说,以我父亲旧日的交情,应该还有些作用,所以,我想去试试看。”
王世贞看着他,笑出来说:“老弟,你可真是后生可畏呀!既能知又能行,连我都甘拜下风,以你的才华,不荐用于朝廷,还真是国家社稷的损失。”
“王大哥爱说笑了,你是堂堂进士,我只不过是被废的举人,怎敢相提并论呢?”怀川说。
“我可是虚长你十几岁,依然报不了父仇,同是天涯沦落人呀!”王世贞以豆汁代酒,仰头一乾,饮尽生不逢时,无法力挽狂澜之痛。
腊月方过,雪尚未溶,怀川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武当山。驰驰向西,披星又戴月,峰一重、水一重,跨越莽沼荒泽,进入那烟岚萦绕的丛峦深处。
于是,他离江南愈来愈远。那傍海的绍兴,有几个女人正守着空有他名字的墓,在被任务占满的心里,那只是一个渺小的点,无暇回首,也无暇牵挂。
**
嘉靖四十二年,岁次癸亥,春。
一辆由几个侍卫随从的马车,辘辘地穿过绍兴城的青石板大街。天灰蒙蒙的,落着丝丝春雨,黑瓦下有燕子斜飞。家丁们时时停下来问路,有人摇摇头,有人手指着前方,令车里的人有些焦虑。
跨过一条溪,又是一座湖,彷佛无止尽似的。明明说是绍兴,但走过了热闹的大街,竟又奔波了两个时辰才到达一座偏僻的小村,有青翠的稻田、遍山的绿林、叠积的酒坛,仔细的话,还能闻到一点海风的味道。
这极普通又不见经传的地方叫竹塘,是马车的最终目的地。
车里的人由婢女扶着,虽妆扮淡素,但自那流光闪动的丝绸看出妇人来自官家,与四周的环境格格不入。她就是孟家的二女儿,也是北京李都御史夫人采芬。
在墙院里迎接的是采眉,她一身自织的浅蓝色布衣,乌黑的发只缠了两个木梳,年轻的面庞看起来极为清纯,如她身后秀净的山水,不纷不杂。
多少年没见了?算算孟家由北京贬到南京,那年采眉十五岁,到今天也有五年了。
两姐妹相见,恍如隔世,手紧握着,眸泛泪光,但孟家家教一切拘于礼,于是,她们只得强忍住内心的激动。
采芬第一句话也只是“说你住绍兴,但这里离绍兴还远得很呢!”
有婆婆和小泵在,采眉不能细说。两年前,当她哭嫁到夏家时,的确是住绍兴,但任驻于杭州的闽浙总督胡宗宪属于严嵩党,对三具棺木回南方所引起的民愤十分有戒心,再加上严世蕃一直想要流空剑,一些无品的地方官就不免常到夏家来騒扰。
夏氏宗族怕再生横祸,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将夏纯甫的遗孀和孤女移至更隐密的竹塘,由一名忠心的老仆夏万照顾。
这两进的小庭院,因采芬的到来,打扫得极为干净,但仍不掩其土落墙剥的。鄙陋和粗简。
夏夫人卢氏因哭夫哭子太过伤心,致使身体不好,眼睛也差不多盲了,需要技着拐杖。巧倩年近十八,遭逢家变,使得那原有活泼的天-早已被消磨殆尽,青春中带着哀伤,幸好有采眉嫂嫂,才让她享受到些许亲情友谊的寄托和扶持。
在亲家母面前、采芬极为客气,见到屋后几畦青绿的菜园时,她说。“你们自己种菜呀哦!好个田园之乐。”
见到前厢屋里散布、纺绵和纺织机,她又说:“你们自己织布呀哦!当炉又耕织,妹妹真是好能干呀!”
当她看到那粗木硬床,没有五彩缤纷的锦帷丝帐,不禁哽着心酸,一句话也说不出,这便是妹妹守寡的生活吗?
及至前厅堂,有夏家父子的牌位,采芬拈香祭拜,才敢借机流泪,在心里偷偷地说:“夏怀川,你太委屈采眉了,她才二十岁,就要这样过一辈子吗?”
但采眉的心却非常平静,她侍奉婆婆、友爱小泵,内外持家,谨守了自己的本分。
姐姐一行人来,她也由巧倩和夏万的帮忙,砍柴的砍柴、摘菜的摘菜,再以所织的布和村民换几只鸡,巧手做起羹汤,更让采芬大开眼界。
夜里,门关上了,两姐妹同床而寐,这才有机会说点贴心话。 ↑返回顶部↑
“中间要有个媒凭,也就是宫中道土。”怀川深思着说:“如今皇上信任他们更胜于严嵩父子,是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那些道土各有来头,也不是好攀结或惹得起的人物,只怕不容易吧?”王世贞皱起眉说。
“那些道土大都来自武当山,我若亲自去武当山游说,以我父亲旧日的交情,应该还有些作用,所以,我想去试试看。”
王世贞看着他,笑出来说:“老弟,你可真是后生可畏呀!既能知又能行,连我都甘拜下风,以你的才华,不荐用于朝廷,还真是国家社稷的损失。”
“王大哥爱说笑了,你是堂堂进士,我只不过是被废的举人,怎敢相提并论呢?”怀川说。
“我可是虚长你十几岁,依然报不了父仇,同是天涯沦落人呀!”王世贞以豆汁代酒,仰头一乾,饮尽生不逢时,无法力挽狂澜之痛。
腊月方过,雪尚未溶,怀川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武当山。驰驰向西,披星又戴月,峰一重、水一重,跨越莽沼荒泽,进入那烟岚萦绕的丛峦深处。
于是,他离江南愈来愈远。那傍海的绍兴,有几个女人正守着空有他名字的墓,在被任务占满的心里,那只是一个渺小的点,无暇回首,也无暇牵挂。
**
嘉靖四十二年,岁次癸亥,春。
一辆由几个侍卫随从的马车,辘辘地穿过绍兴城的青石板大街。天灰蒙蒙的,落着丝丝春雨,黑瓦下有燕子斜飞。家丁们时时停下来问路,有人摇摇头,有人手指着前方,令车里的人有些焦虑。
跨过一条溪,又是一座湖,彷佛无止尽似的。明明说是绍兴,但走过了热闹的大街,竟又奔波了两个时辰才到达一座偏僻的小村,有青翠的稻田、遍山的绿林、叠积的酒坛,仔细的话,还能闻到一点海风的味道。
这极普通又不见经传的地方叫竹塘,是马车的最终目的地。
车里的人由婢女扶着,虽妆扮淡素,但自那流光闪动的丝绸看出妇人来自官家,与四周的环境格格不入。她就是孟家的二女儿,也是北京李都御史夫人采芬。
在墙院里迎接的是采眉,她一身自织的浅蓝色布衣,乌黑的发只缠了两个木梳,年轻的面庞看起来极为清纯,如她身后秀净的山水,不纷不杂。
多少年没见了?算算孟家由北京贬到南京,那年采眉十五岁,到今天也有五年了。
两姐妹相见,恍如隔世,手紧握着,眸泛泪光,但孟家家教一切拘于礼,于是,她们只得强忍住内心的激动。
采芬第一句话也只是“说你住绍兴,但这里离绍兴还远得很呢!”
有婆婆和小泵在,采眉不能细说。两年前,当她哭嫁到夏家时,的确是住绍兴,但任驻于杭州的闽浙总督胡宗宪属于严嵩党,对三具棺木回南方所引起的民愤十分有戒心,再加上严世蕃一直想要流空剑,一些无品的地方官就不免常到夏家来騒扰。
夏氏宗族怕再生横祸,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将夏纯甫的遗孀和孤女移至更隐密的竹塘,由一名忠心的老仆夏万照顾。
这两进的小庭院,因采芬的到来,打扫得极为干净,但仍不掩其土落墙剥的。鄙陋和粗简。
夏夫人卢氏因哭夫哭子太过伤心,致使身体不好,眼睛也差不多盲了,需要技着拐杖。巧倩年近十八,遭逢家变,使得那原有活泼的天-早已被消磨殆尽,青春中带着哀伤,幸好有采眉嫂嫂,才让她享受到些许亲情友谊的寄托和扶持。
在亲家母面前、采芬极为客气,见到屋后几畦青绿的菜园时,她说。“你们自己种菜呀哦!好个田园之乐。”
见到前厢屋里散布、纺绵和纺织机,她又说:“你们自己织布呀哦!当炉又耕织,妹妹真是好能干呀!”
当她看到那粗木硬床,没有五彩缤纷的锦帷丝帐,不禁哽着心酸,一句话也说不出,这便是妹妹守寡的生活吗?
及至前厅堂,有夏家父子的牌位,采芬拈香祭拜,才敢借机流泪,在心里偷偷地说:“夏怀川,你太委屈采眉了,她才二十岁,就要这样过一辈子吗?”
但采眉的心却非常平静,她侍奉婆婆、友爱小泵,内外持家,谨守了自己的本分。
姐姐一行人来,她也由巧倩和夏万的帮忙,砍柴的砍柴、摘菜的摘菜,再以所织的布和村民换几只鸡,巧手做起羹汤,更让采芬大开眼界。
夜里,门关上了,两姐妹同床而寐,这才有机会说点贴心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