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4 / 8)
采眉铺上了最好的枕被,看看寒碜的四壁,忍不住说:“二姐一向锦衣玉食惯了,要你和我挤这么个窄陋处,真过意不去。”
“还说这话,你这不是要揪我的心吗?你当年可是家里最娇的女儿呀!”采芬坐在床缘,手帕抹着掉出眼眶的泪“你十四岁那年被选封为雾里观音,穿着宫里缝制的水田衣,色彩鲜艳夺目,都是没见过的布料,金织银编的,好不华丽,还有你头上的蓝孔雀冠顶、珍珠宝石垂挂,说多美就有多美。我们那时就想,你不被封后妃,至少也该是将相夫人,谁知谁知”
“我早忘记那些事了。”采眉违着心说:“一切都是命,我也不怨谁。”
“那次的封选,倒像是被谁下了咒似的。我听你说紫姑女神出的青词牌叫无情碧,心中就觉得怪怪的。”采芬说:“你知道吗?云里观音严鹃已被夫家休离,京里闹得不可开交,人人都耳语相传哩!”
“严家怎么能允许呢?”采眉惊诧地说。
“严嵩父子去年就倒台,被赶回江西了,难道你都没听说吗?”采芬想想又说:“这也难怪,你在这荒山野村的,什么都隔绝了。你以为我这次如何能出京?就是你二姐夫以御史的身分来查抄胡宗宪在浙闽敛财招贿的情形。”
“胡宗宪也倒了?”采眉又瞪大眼睛。
“他是严党之一,哪能不倒?现在弹劾的奏章,每逃谘得比人还高,其所谓树倒湖孙散,墙倒众人推。如果你的夏怀川能多捱个几年,以他的才华志节,今天不正是他意气风发、扬眉吐气之时吗?”
不想不愁,现在想起来了,还真是泣血含冤,有着无尽的悲愤。采眉走到凸墙前,那儿挂着流空剑,森森的银白色、牛首纹、连珠纹,失去了主人,也空洞似的像没有了魂魄。
盈月下,流光中,她彷佛听见怀川的声音,充沛凛然地要求“正义和是非曲折”那样磊落轩昂的人竟早夭,这不是逃谑英才吗?
她双手合十地对着剑在心里说:“流空若有灵,必能驰驰星月。告诉你,严嵩父子恶报已临,等世人复仇完,就是你们在黄泉路上泄恨的时候了”
“抱歉,又勾起你的伤心事了。”采芬轻拥着妹妹说。“不过你放心,朝中已有替你公公和丈夫沉冤昭雪的声音,皇上迟早会还给夏家一个公道,恢复官爵的,到时,立碑和追封加谧都少不掉,你和你婆婆都会得到应有的补偿。”
“补偿?”采眉无声地叹息箸“这对我们算是好消息吗?严嵩父子终遭天谴,我没有想像中的欢快,因为再如何大快人心,被诬陷而死的人也活不过来了。我想,我婆婆听了,恐怕也只是一番感慨而已。”
“是的,死亡就是死亡,悲剧永远也不可能变喜剧。”说着,采芬的眼眶又红了“小妹,可我们都心疼你,不忍心看你这样无望地活箸”
采眉看见姐姐眼底的激动,忙安慰道:“不!一点都不会无望!我谨记着大姑姑的话,守节女子不同于常人,有着自己的哀乐和期待。我很了解她的意思,这两年的日子也不算太难,伺候婆婆和织布绣花,心情平静无波,没有喜,也没有怨。”
“是呀!只差个青灯古佛,否则就是尼姑了!”采芬无奈地摇头“才两年呢!以后长长的几十年可是一年比一年更难熬,你懂不了夫妻间的恩爱、懂不了十月怀胎及养儿育女的滋味,你没有儿孙绕膝的机会,白白浪费一生。我我没有说守节是错啦!但总为你觉得不平。”
“别不平了!若论不平,我守的那个人更冤,连一生都没有”采眉说着,又触动心事,于是转移话题“爹和娘的身体都安康吧?”
“都很好,就是娘心中一直记挂着你。自从你到夏家后,一因路途遥远、二因怕你婆家多心,不敢来探望,所以我一到杭州,地都还没摸熟,她就催我来看人了。”采芬滔滔不绝的说:“还有大姑姑,她正画着贞义楼的图,打算就盖在她贞姜楼的后头,中间说不定还搭座桥,叫做双贞桥。依我看哪!她很快就会接你回孟家的。”
一提到大姑姑,采眉就不由得心底一亮,仿佛有种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着自己,她不禁笑说:“这哪能随她意呢?”
“闭关二十三年了,她的意志力可强啦!”采芬突然想到什么似的问:“对了,你小泵许配给人没有?”
“许了富阳的杜家。杜家还算仁义,没有因为夏家家道中落而退婚。”采眉颇感欣慰的说:“前一阵子还派人来催嫁,但巧倩的心情一直无法调适,也舍不得娘,就耽搁下来了。”
“都十八了吧?再搁就晚”采芬忧心的说。
姐妹俩暂且把那些会教人哭泣的事丢到脑后,拥着被闲话家常,就像以前在京城里的日子,还不知道人间有如此多忧虑的小姑娘们。
她们说要考秀才的兆纲、说采芬的儿女,说随夫到陕西的大姐姐采莲最后有些乏了,采眉突然想到“二姐刚刚说无情碧如诅咒,你有风里观音。的消息吗?”
“她呀!就像风,只约略听过她兄长获罪之事,但不太确切”采芬打个大呵欠说。
已过三更天,唱唱私语渐淡。采芬睡了,采眉却睁大眼望着那在暗夜里发着银光的流空剑,咀嚼内心种种的情绪。
她并没有骗姐姐,两年来守着这历经重重悲剧的家庭,有五分是对怀川的情义,有五分则是对婆婆和小泵的怜悯。她原来就知书达理,因此,行起来很顺心顺意,守节也守得平静无波,更不觉有何难处,连大姑姑给她的洒地铜钱根本就不曾用到。
但今逃邺姐的话却在她心里投下一些涟漪。若小泵嫁人,冤也平复,婆婆百年之后,她剩馀的一生呢?真的也要盖一座“贞义楼”永远地闭关禁足到死吗?
说实在的,她一直很害怕封闭的环境,记得以前的采眉多爱读山川风物的书,也是姐妹中随父亲出外旅行最多的,母亲就常说,她若是男儿,必三甲登科,鸿志在天下。
而她是女儿,就注定缠上小脚,哪儿也走不远。如今更可悲,只局限于绍兴某溪流源头的小村一角。 ↑返回顶部↑
“还说这话,你这不是要揪我的心吗?你当年可是家里最娇的女儿呀!”采芬坐在床缘,手帕抹着掉出眼眶的泪“你十四岁那年被选封为雾里观音,穿着宫里缝制的水田衣,色彩鲜艳夺目,都是没见过的布料,金织银编的,好不华丽,还有你头上的蓝孔雀冠顶、珍珠宝石垂挂,说多美就有多美。我们那时就想,你不被封后妃,至少也该是将相夫人,谁知谁知”
“我早忘记那些事了。”采眉违着心说:“一切都是命,我也不怨谁。”
“那次的封选,倒像是被谁下了咒似的。我听你说紫姑女神出的青词牌叫无情碧,心中就觉得怪怪的。”采芬说:“你知道吗?云里观音严鹃已被夫家休离,京里闹得不可开交,人人都耳语相传哩!”
“严家怎么能允许呢?”采眉惊诧地说。
“严嵩父子去年就倒台,被赶回江西了,难道你都没听说吗?”采芬想想又说:“这也难怪,你在这荒山野村的,什么都隔绝了。你以为我这次如何能出京?就是你二姐夫以御史的身分来查抄胡宗宪在浙闽敛财招贿的情形。”
“胡宗宪也倒了?”采眉又瞪大眼睛。
“他是严党之一,哪能不倒?现在弹劾的奏章,每逃谘得比人还高,其所谓树倒湖孙散,墙倒众人推。如果你的夏怀川能多捱个几年,以他的才华志节,今天不正是他意气风发、扬眉吐气之时吗?”
不想不愁,现在想起来了,还真是泣血含冤,有着无尽的悲愤。采眉走到凸墙前,那儿挂着流空剑,森森的银白色、牛首纹、连珠纹,失去了主人,也空洞似的像没有了魂魄。
盈月下,流光中,她彷佛听见怀川的声音,充沛凛然地要求“正义和是非曲折”那样磊落轩昂的人竟早夭,这不是逃谑英才吗?
她双手合十地对着剑在心里说:“流空若有灵,必能驰驰星月。告诉你,严嵩父子恶报已临,等世人复仇完,就是你们在黄泉路上泄恨的时候了”
“抱歉,又勾起你的伤心事了。”采芬轻拥着妹妹说。“不过你放心,朝中已有替你公公和丈夫沉冤昭雪的声音,皇上迟早会还给夏家一个公道,恢复官爵的,到时,立碑和追封加谧都少不掉,你和你婆婆都会得到应有的补偿。”
“补偿?”采眉无声地叹息箸“这对我们算是好消息吗?严嵩父子终遭天谴,我没有想像中的欢快,因为再如何大快人心,被诬陷而死的人也活不过来了。我想,我婆婆听了,恐怕也只是一番感慨而已。”
“是的,死亡就是死亡,悲剧永远也不可能变喜剧。”说着,采芬的眼眶又红了“小妹,可我们都心疼你,不忍心看你这样无望地活箸”
采眉看见姐姐眼底的激动,忙安慰道:“不!一点都不会无望!我谨记着大姑姑的话,守节女子不同于常人,有着自己的哀乐和期待。我很了解她的意思,这两年的日子也不算太难,伺候婆婆和织布绣花,心情平静无波,没有喜,也没有怨。”
“是呀!只差个青灯古佛,否则就是尼姑了!”采芬无奈地摇头“才两年呢!以后长长的几十年可是一年比一年更难熬,你懂不了夫妻间的恩爱、懂不了十月怀胎及养儿育女的滋味,你没有儿孙绕膝的机会,白白浪费一生。我我没有说守节是错啦!但总为你觉得不平。”
“别不平了!若论不平,我守的那个人更冤,连一生都没有”采眉说着,又触动心事,于是转移话题“爹和娘的身体都安康吧?”
“都很好,就是娘心中一直记挂着你。自从你到夏家后,一因路途遥远、二因怕你婆家多心,不敢来探望,所以我一到杭州,地都还没摸熟,她就催我来看人了。”采芬滔滔不绝的说:“还有大姑姑,她正画着贞义楼的图,打算就盖在她贞姜楼的后头,中间说不定还搭座桥,叫做双贞桥。依我看哪!她很快就会接你回孟家的。”
一提到大姑姑,采眉就不由得心底一亮,仿佛有种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着自己,她不禁笑说:“这哪能随她意呢?”
“闭关二十三年了,她的意志力可强啦!”采芬突然想到什么似的问:“对了,你小泵许配给人没有?”
“许了富阳的杜家。杜家还算仁义,没有因为夏家家道中落而退婚。”采眉颇感欣慰的说:“前一阵子还派人来催嫁,但巧倩的心情一直无法调适,也舍不得娘,就耽搁下来了。”
“都十八了吧?再搁就晚”采芬忧心的说。
姐妹俩暂且把那些会教人哭泣的事丢到脑后,拥着被闲话家常,就像以前在京城里的日子,还不知道人间有如此多忧虑的小姑娘们。
她们说要考秀才的兆纲、说采芬的儿女,说随夫到陕西的大姐姐采莲最后有些乏了,采眉突然想到“二姐刚刚说无情碧如诅咒,你有风里观音。的消息吗?”
“她呀!就像风,只约略听过她兄长获罪之事,但不太确切”采芬打个大呵欠说。
已过三更天,唱唱私语渐淡。采芬睡了,采眉却睁大眼望着那在暗夜里发着银光的流空剑,咀嚼内心种种的情绪。
她并没有骗姐姐,两年来守着这历经重重悲剧的家庭,有五分是对怀川的情义,有五分则是对婆婆和小泵的怜悯。她原来就知书达理,因此,行起来很顺心顺意,守节也守得平静无波,更不觉有何难处,连大姑姑给她的洒地铜钱根本就不曾用到。
但今逃邺姐的话却在她心里投下一些涟漪。若小泵嫁人,冤也平复,婆婆百年之后,她剩馀的一生呢?真的也要盖一座“贞义楼”永远地闭关禁足到死吗?
说实在的,她一直很害怕封闭的环境,记得以前的采眉多爱读山川风物的书,也是姐妹中随父亲出外旅行最多的,母亲就常说,她若是男儿,必三甲登科,鸿志在天下。
而她是女儿,就注定缠上小脚,哪儿也走不远。如今更可悲,只局限于绍兴某溪流源头的小村一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