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8 / 8)
懒得再与他拐弯的灵恩,两眼直瞪向他“本宫问的是你有几分把握。”
既然话都说得这么明了,不能再装傻的霍天行,站直了身子迎目相对。
“这就要看与殿下为敌者是何人。”
“宣王。”灵恩立即说出即将成为他头一个开刀下手的对象。
霍天行徐徐应道:“即便闵禄与辛渡联手,末将有把握能够守住长安。”
得了他的保证之后,灵恩顿了一会,话中有话地再问。
“轩辕营呢?”灭南一战中,他与玄玉同处一营,处处帮衬着玄玉,而在战后,玄玉也力保他不死,就不知,现下的他是否是人在盘古营而心在轩辕营。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忠诚,就这么被搁放在台面上衡量,霍天行有些心痛地看着灵恩那双总是将情与理分看得太清的双眼。
为什么,要这般怀疑他?
就算是手下之臣,他也是要自尊的。
“你还没回答本宫。”
霍天行挺直了背脊“末将定当尽全力阻拦任何率兵进京者,无论来者何人,也无论来者的上位者是何人!”
灵恩勾了勾唇角“大丈夫一诺千金,你可别忘了你今日的这番话。”
“是。”
“今日起盘古营暗中调动兵员,做好你该做的准备。”交待完的灵恩,在走出行辕之时回首再叮嘱他一句“张大你的眼睛给我看牢女娲营的一兵一员!”
“遵旨。”
终算是爬上山顶的朝阳,绚烂的光芒射向大地,目送着沐浴在晨光下离去的太子殿下,霍天行胸膛里的一颗心,沉甸甸的。
他不是听不明白,方才太子在话里拐着弯在暗示他些什么,也知道,太子此次前来盘古营,除了在问他准备好了没有与有无把握对付女娲营外,太子更是在试探他的忠诚。
身为杨国之臣,他实是不愿看见众皇子同室操戈的景况。
刺眼的阳光映照在他的脸庞上,恍然间,在他脑中突然浮现,当年在泷城,他向玄玉进言不可身先士卒之时,玄玉朝他致歉也致谢的模样。
回想起灭南之战中,奉太子之命随玄玉一同出征的他,一路冷眼旁观着玄玉的所作所为。官场多年,他自认看过之人多不胜数,但跟在玄玉身旁时,他却意外地看到了一个在他意料之外的元帅,随着大军步步推逼向南,必须独力背负胜败责任、承受三军统合压力的玄玉,是如何领着犹如三匹朝不同方向奔驰的野马挥军攻南,坐镇帅营中冷静指挥的玄玉又是如何果断,在他眼中,他看见了另一个完全不同于太子的皇子。
绛阳一役,不顾私情以大局为重的玄玉、是为何驳回乐浪出征,行辕中人尽看在眼底,乐浪是为何急于与玉权一战,他也知晓其中来由,因此,他在暗地里借给了乐浪一份情,然而还这份情的,却是知解他为何愿背负战败之责的玄玉。当他被玄玉以大元帅之姿下令留在南国以防南国残军可能叛乱之时,他不知道,面对欲保他一命的玄玉,他究竟是借了一份情,还是欠了一份情。
但他知道,那时的大元帅若换成是太子的话,太子绝不会保他一命,更不会体谅他为何要为乐浪战败。
不知为何,在听闻盛长渊的死讯时,他有些凄然,骨子里,更有一份得深深藏住不能让他人知晓的羡往。
南国大将盛长渊,能死得无憾,是因死得其所,更因能为明主效忠而死得心甘情愿。余丹波、乐浪,或是闵禄与辛渡,沙场上无敌,是因已选择了认定值得托付性命的一方,所以能够毫不遗憾地勇往直前,即便生死是悬在刀尖之上。
士为知己者死。
身为太子最为倚重的大将军,位在太子麾下的他,却没这等权力,亦要承受这等苦寻不到知己的遗憾,因他在太子眼中,充其量,不过是枚最重要的奕子,不过是替太子稳住千岁之位的基石。
但他却不能对太子不义。
即便他明知,此乃愚忠。 ↑返回顶部↑
既然话都说得这么明了,不能再装傻的霍天行,站直了身子迎目相对。
“这就要看与殿下为敌者是何人。”
“宣王。”灵恩立即说出即将成为他头一个开刀下手的对象。
霍天行徐徐应道:“即便闵禄与辛渡联手,末将有把握能够守住长安。”
得了他的保证之后,灵恩顿了一会,话中有话地再问。
“轩辕营呢?”灭南一战中,他与玄玉同处一营,处处帮衬着玄玉,而在战后,玄玉也力保他不死,就不知,现下的他是否是人在盘古营而心在轩辕营。
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忠诚,就这么被搁放在台面上衡量,霍天行有些心痛地看着灵恩那双总是将情与理分看得太清的双眼。
为什么,要这般怀疑他?
就算是手下之臣,他也是要自尊的。
“你还没回答本宫。”
霍天行挺直了背脊“末将定当尽全力阻拦任何率兵进京者,无论来者何人,也无论来者的上位者是何人!”
灵恩勾了勾唇角“大丈夫一诺千金,你可别忘了你今日的这番话。”
“是。”
“今日起盘古营暗中调动兵员,做好你该做的准备。”交待完的灵恩,在走出行辕之时回首再叮嘱他一句“张大你的眼睛给我看牢女娲营的一兵一员!”
“遵旨。”
终算是爬上山顶的朝阳,绚烂的光芒射向大地,目送着沐浴在晨光下离去的太子殿下,霍天行胸膛里的一颗心,沉甸甸的。
他不是听不明白,方才太子在话里拐着弯在暗示他些什么,也知道,太子此次前来盘古营,除了在问他准备好了没有与有无把握对付女娲营外,太子更是在试探他的忠诚。
身为杨国之臣,他实是不愿看见众皇子同室操戈的景况。
刺眼的阳光映照在他的脸庞上,恍然间,在他脑中突然浮现,当年在泷城,他向玄玉进言不可身先士卒之时,玄玉朝他致歉也致谢的模样。
回想起灭南之战中,奉太子之命随玄玉一同出征的他,一路冷眼旁观着玄玉的所作所为。官场多年,他自认看过之人多不胜数,但跟在玄玉身旁时,他却意外地看到了一个在他意料之外的元帅,随着大军步步推逼向南,必须独力背负胜败责任、承受三军统合压力的玄玉,是如何领着犹如三匹朝不同方向奔驰的野马挥军攻南,坐镇帅营中冷静指挥的玄玉又是如何果断,在他眼中,他看见了另一个完全不同于太子的皇子。
绛阳一役,不顾私情以大局为重的玄玉、是为何驳回乐浪出征,行辕中人尽看在眼底,乐浪是为何急于与玉权一战,他也知晓其中来由,因此,他在暗地里借给了乐浪一份情,然而还这份情的,却是知解他为何愿背负战败之责的玄玉。当他被玄玉以大元帅之姿下令留在南国以防南国残军可能叛乱之时,他不知道,面对欲保他一命的玄玉,他究竟是借了一份情,还是欠了一份情。
但他知道,那时的大元帅若换成是太子的话,太子绝不会保他一命,更不会体谅他为何要为乐浪战败。
不知为何,在听闻盛长渊的死讯时,他有些凄然,骨子里,更有一份得深深藏住不能让他人知晓的羡往。
南国大将盛长渊,能死得无憾,是因死得其所,更因能为明主效忠而死得心甘情愿。余丹波、乐浪,或是闵禄与辛渡,沙场上无敌,是因已选择了认定值得托付性命的一方,所以能够毫不遗憾地勇往直前,即便生死是悬在刀尖之上。
士为知己者死。
身为太子最为倚重的大将军,位在太子麾下的他,却没这等权力,亦要承受这等苦寻不到知己的遗憾,因他在太子眼中,充其量,不过是枚最重要的奕子,不过是替太子稳住千岁之位的基石。
但他却不能对太子不义。
即便他明知,此乃愚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