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洒潢川(11 / 13)
她摇了摇头:不。
不?你说不,这是什么意思?
俺想来想去,觉得你还是明天离开这里算了。俺
为什么?为什么你突然要我离开?
俺想了许多许多,明白了一点,父母亲把儿女拉扯大,太不容易。俺不能使他们伤心和失望。这个家,需要俺,俺也离不开。
心怎么啦?象突然灌进了冷风,冷飕飕的,冷得直打颤;更象突然挨了一顿鞭抽刀戳,每一根神经,每一根筋骨,都在隐隐作疼、作响,全身痉挛颤抖起来,感到天旋地转了。大脑在旋转着,思绪也在旋转。转着转着,那过去的一幕幕在脑屏幕上出出了:——
记不清当初究竟是由于收到她“前途远大佛法无边但苦海亦茫茫无际涯”的哀叹后,我这个好为人师的一本油印小刊的“大老板”立刻寄去一番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还是因为我后来右手因公不慎负重伤,在接受治疗期间,还强勉用左手给她写了一封字迹七扭八歪、内容却情真意切的“问侯”而碰巧当时她正处于“感情低谷期”我的及时而又恰如其分的“关怀”使她大为感动,从此对我倍感信赖,以致于有一次她那一头披肩秀发,被她母亲硬逼着剪掉、害她很伤心地狠哭一鼻子这类生活琐事,她都从此向我悉数奉告。
“节日在门市部值班,”她在有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把跟你认识的事,讲给我一个要好的同事听,她听了十分羡慕我,说我要是你的话,若再不好好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热情,首先就会对不起这么好的朋友和师长!是的,谢卫!我也正是这么认为的。有这么多同学、同事和朋友的关怀和帮助,我若不好好地珍惜时间,争取多学一眯,多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到时能对得起谁呀!?”
读了这封信,我真是欢欣鼓舞。一个人活着,能够对他人有所助益,就是对自己存在价值的一种肯定。难道不是吗?
当时纯粹是为了“稳定”她的这种亢奋心绪,我在复信中故意不无“妒”意地写道:“相比较之下,我就显得有些‘可怜’了——因为我可没有那么多同学、同事和朋友来关心和帮助,我只是凭借一种顽强的生活信念,一如既往地、勇敢地在布满了荆棘、坎坷的人生征途中跋涉”
她很快——没想到她居然给我寄来雪莱抒情诗选等四本书,其中只有一本是我的书橱里暂缺的,她附了这样一则短笺:“不知能为你做点什么——可我是多么希望也能帮助你做点什么啊!——寄上这四本书,希望它们能代替我,伴随你在人生征途中的艰难跋涉”
显而易见,她误解了我那封信的真实内涵。然而这于我,却是多么美妙而充满诗意的“误解”啊!
自从那次“美妙而又充满诗意的误解”之后,俩人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了,相互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密切了。那时自己心底的某种朦朦胧胧的意识,忽地被唤醒了,变得清晰起来了。记得马克思曾说过:你们听着,古希腊有一个传说,一个单独的人不算完整,他只是一个圆球的一半,也就是半个球;要想美满地度过一生,就只有两个人的结合;因为半个球无法滚动;所以每个成年人的重要任务就是找那个和自己相配的另一半。是的,从各方面衡量一下,她都应该是那个和自己相配的另一半。心里萌动了这个念头后,很是激动了一番,然而临到行动时,却又迟疑了:她是不是也觉得我是“那个和她相配的别一半”呢?如果她不这样认为,那该多尴尬,多狼狈呀!而且,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她把我当成好朋友好兄长,我却一厢情愿,自作多情,这不是对她纯洁情感和对我寄予的真诚信赖的一种玷污和亵渎吗?不能造次,不能!可是,心底那个被唤醒的意识,却在强烈地不断地怂恿和鼓动自己:一个人与其毫无希望地坐以待等,象从前那个宋国农夫一样守株待兔,何不鼓起勇气去努力一下,争取一下呢?向自己心慕的姑娘,表达爱恋之情,难道有什么可羞的?勇敢点,伙计!无论如何,先向她施放一颗试探“信号弹”成了,自是欣喜;即便不成,又有什么呢,今后照样还是好朋友。决心终于下定了,并付诸实施了,结果却得到了“不该向我开这样的玩笑的嗔怪。真是出师不利。我悻悻然了:看来还是原来估计得对,太冒失注定要吃败仗。算了,从此死掉这份心吧!正因此,当她后来写信告诉我说她妈妈又托人给她说媒,要我给她想个两全其美的对付办法时,我思想斗争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以“高尚”的姿态,违背自己心愿地给她寄去了一封“真诚的祝愿”信寄出之后,我很痛苦了一阵,为了维护自己的可怜变复可笑的虚荣心,而亲手将一颗珍贵的爱心扼杀,这能说不是虚伪,充满狗性的虚伪么?然而覆水难收,一切都已迟了。事后她曾把收到我去信的当天写的日记给我看过,其中有几段是这样写的:
“读完他的来信,我忍不住泪如雨下。吃饭时,为了不使家人察觉自己心里有什么异样,我强迫自己下楼喝了一碗稀饭。可是,我喝下的这碗稀饭,几乎以泪相伴,所以又咸又涩假如他不写这封信,假如他干脆保持沉默,什么也不表示,那我也许还好受些,可他却偏偏写了这样一封信!谢卫啊谢卫!除非你是一块木头,否则你不可能不知道我所想的和我所表达的一切!真没想到你竟能如此‘宽容’和‘高尚’,我钦佩你但更恨你”
尽管我曾把我们的相逢,归纳成一个“缘”字,但这并不矛盾。这缘字,说到底其实应该是一座没有护栏的桥,一架没有遮拦和扶手的云梯,它既有形又无形,既具体又抽象。然而无论怎么说,它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陌生的双方只要敢于、并勇于大胆地、大踏步地跨上这桥,这云梯,那时就能注定相逢,并借此真正走进对方的那片世界,为对方所熟悉和了解。
这是一个互为的双向循环。但对于现在来说,这一切已经显得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时侯的她,是多么纯净、质朴、善良、通透、灵秀,充满阳光朝气。而现在却突然变得陌生起来了。难道,这就是那个曾经时常在信中向我抱怨“成天柴米油盐酱醋糖的生活是多么烦琐、无聊”的她吗?难道,这就是那个曾经“鄙夷和厌嫌压得人气都喘不过来的俗世传统、家庭重负”的她吗?难道,这就是那个曾经口口声声希望借助外力来“冲破这惯性的樊篱”的她吗?不,不是,即使与几个小时前相比较,也已完全判若两人了。为什么?仅仅因为今天中午莫名其妙稀里糊涂地“冒犯”了她的父亲吗?这算什么理由?难道我们的爱情竟如一张薄纸、一座沙包,只要轻轻一戳、一推就会瞬间破灭的吗?
心像一条破洞漏水的船,正在一点一点下沉,但又不甘心眼睁睁地被无情吞没,哪怕明知获救无望,也还要作最后的努力挣扎。
能告诉我究竟为什么吗?是不是因为我“冒犯”了你父亲?可我到现在都不明白,我究竟怎么冒犯他老人家了?并且,我更不明白的是,就算我冒犯了他老人家,也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你为什么一下子变得这么绝情呢?
俺也说不好,但俺说的是实际情况。
不错,是实际情况“天、地、君、师、亲”嘛。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这养育之恩,对于每一个做子女的,都是永远报答不完的。但请别忘了,服从可以算作“孝顺”却不等于报恩。其实对于每一个父母而言,子女长大成人了,有出息了,今后的生活安定了,日子过得红火了等等之类,这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也是他们的最大心愿。你摇头什么意思?你觉得我这话说得不对?你是不是想告诉我,如果要你在决定自己的终身幸福,与顺从父母意志这两者之间做出明确选择的话,你宁愿舍弃前者是不是?
沉默。只有风在呼啸。
你为什么不开口?你究竟是不是这么想的?刚才我已经明确向你表过态了,这一切的决定权都在你,只要是你的选择,只要是你的决定,我都会服从。但我必须知道你的真实想法,请你告诉我好吗?
依然是沉默。
老天!女菩萨!难道我们就这样一直站在这里?你心里究竟怎么想的,求求你开开金口告诉我一声好不好?哪怕你只回答一个是或者不字;哪怕你只点一下头或者摇一下头也行啊!
明明心里在疼得滴血,明明心里如刀扎般疼痛难忍,却咬紧牙关强忍着,追问她的“真实想法”是矫情?是伪善?是豁达?凭借校舍里投射过来的微光,瞥见她全身都在颤抖,我连忙脱下风衣递给她。她望望我,手伸出一半后,迅即像触电似地缩了回去。记得昨晚刚从她家出来,她就欢快地——近乎撒娇地要我立即把风衣脱下给她穿上,然而现在
一切都明白了,我已经像一条丧家犬似的令她憎恶厌嫌了。还要说什么,还有什么可说的?真想扯破嗓子大喝一声:这是为什么呀!?但那又如何?当爱情的大门徐徐关闭,与其在所爱的人面前歇斯底里,不如最后做一次风度潇洒的骑士。于是我长叹了一口气,然后清清嗓门开口道:算了,什么都不要你说了。现在我只请求你一件事情我亲爱的小姐,请赐给我最后一次做骑士的权利——允许我将你送回家,到那里,咱们就互道一声珍重和再见。请吧!
她低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难道你连这点荣耀都不肯施舍给我了吗?
她抬头望望我,又望望黑暗深邃的夜空,仍然一言不发。
我这就不明白了,你既不开口说话,又不肯离开这里,难道 ↑返回顶部↑
不?你说不,这是什么意思?
俺想来想去,觉得你还是明天离开这里算了。俺
为什么?为什么你突然要我离开?
俺想了许多许多,明白了一点,父母亲把儿女拉扯大,太不容易。俺不能使他们伤心和失望。这个家,需要俺,俺也离不开。
心怎么啦?象突然灌进了冷风,冷飕飕的,冷得直打颤;更象突然挨了一顿鞭抽刀戳,每一根神经,每一根筋骨,都在隐隐作疼、作响,全身痉挛颤抖起来,感到天旋地转了。大脑在旋转着,思绪也在旋转。转着转着,那过去的一幕幕在脑屏幕上出出了:——
记不清当初究竟是由于收到她“前途远大佛法无边但苦海亦茫茫无际涯”的哀叹后,我这个好为人师的一本油印小刊的“大老板”立刻寄去一番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还是因为我后来右手因公不慎负重伤,在接受治疗期间,还强勉用左手给她写了一封字迹七扭八歪、内容却情真意切的“问侯”而碰巧当时她正处于“感情低谷期”我的及时而又恰如其分的“关怀”使她大为感动,从此对我倍感信赖,以致于有一次她那一头披肩秀发,被她母亲硬逼着剪掉、害她很伤心地狠哭一鼻子这类生活琐事,她都从此向我悉数奉告。
“节日在门市部值班,”她在有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我把跟你认识的事,讲给我一个要好的同事听,她听了十分羡慕我,说我要是你的话,若再不好好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热情,首先就会对不起这么好的朋友和师长!是的,谢卫!我也正是这么认为的。有这么多同学、同事和朋友的关怀和帮助,我若不好好地珍惜时间,争取多学一眯,多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到时能对得起谁呀!?”
读了这封信,我真是欢欣鼓舞。一个人活着,能够对他人有所助益,就是对自己存在价值的一种肯定。难道不是吗?
当时纯粹是为了“稳定”她的这种亢奋心绪,我在复信中故意不无“妒”意地写道:“相比较之下,我就显得有些‘可怜’了——因为我可没有那么多同学、同事和朋友来关心和帮助,我只是凭借一种顽强的生活信念,一如既往地、勇敢地在布满了荆棘、坎坷的人生征途中跋涉”
她很快——没想到她居然给我寄来雪莱抒情诗选等四本书,其中只有一本是我的书橱里暂缺的,她附了这样一则短笺:“不知能为你做点什么——可我是多么希望也能帮助你做点什么啊!——寄上这四本书,希望它们能代替我,伴随你在人生征途中的艰难跋涉”
显而易见,她误解了我那封信的真实内涵。然而这于我,却是多么美妙而充满诗意的“误解”啊!
自从那次“美妙而又充满诗意的误解”之后,俩人之间的距离明显缩短了,相互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密切了。那时自己心底的某种朦朦胧胧的意识,忽地被唤醒了,变得清晰起来了。记得马克思曾说过:你们听着,古希腊有一个传说,一个单独的人不算完整,他只是一个圆球的一半,也就是半个球;要想美满地度过一生,就只有两个人的结合;因为半个球无法滚动;所以每个成年人的重要任务就是找那个和自己相配的另一半。是的,从各方面衡量一下,她都应该是那个和自己相配的另一半。心里萌动了这个念头后,很是激动了一番,然而临到行动时,却又迟疑了:她是不是也觉得我是“那个和她相配的别一半”呢?如果她不这样认为,那该多尴尬,多狼狈呀!而且,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她把我当成好朋友好兄长,我却一厢情愿,自作多情,这不是对她纯洁情感和对我寄予的真诚信赖的一种玷污和亵渎吗?不能造次,不能!可是,心底那个被唤醒的意识,却在强烈地不断地怂恿和鼓动自己:一个人与其毫无希望地坐以待等,象从前那个宋国农夫一样守株待兔,何不鼓起勇气去努力一下,争取一下呢?向自己心慕的姑娘,表达爱恋之情,难道有什么可羞的?勇敢点,伙计!无论如何,先向她施放一颗试探“信号弹”成了,自是欣喜;即便不成,又有什么呢,今后照样还是好朋友。决心终于下定了,并付诸实施了,结果却得到了“不该向我开这样的玩笑的嗔怪。真是出师不利。我悻悻然了:看来还是原来估计得对,太冒失注定要吃败仗。算了,从此死掉这份心吧!正因此,当她后来写信告诉我说她妈妈又托人给她说媒,要我给她想个两全其美的对付办法时,我思想斗争了很长时间,最后还是以“高尚”的姿态,违背自己心愿地给她寄去了一封“真诚的祝愿”信寄出之后,我很痛苦了一阵,为了维护自己的可怜变复可笑的虚荣心,而亲手将一颗珍贵的爱心扼杀,这能说不是虚伪,充满狗性的虚伪么?然而覆水难收,一切都已迟了。事后她曾把收到我去信的当天写的日记给我看过,其中有几段是这样写的:
“读完他的来信,我忍不住泪如雨下。吃饭时,为了不使家人察觉自己心里有什么异样,我强迫自己下楼喝了一碗稀饭。可是,我喝下的这碗稀饭,几乎以泪相伴,所以又咸又涩假如他不写这封信,假如他干脆保持沉默,什么也不表示,那我也许还好受些,可他却偏偏写了这样一封信!谢卫啊谢卫!除非你是一块木头,否则你不可能不知道我所想的和我所表达的一切!真没想到你竟能如此‘宽容’和‘高尚’,我钦佩你但更恨你”
尽管我曾把我们的相逢,归纳成一个“缘”字,但这并不矛盾。这缘字,说到底其实应该是一座没有护栏的桥,一架没有遮拦和扶手的云梯,它既有形又无形,既具体又抽象。然而无论怎么说,它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陌生的双方只要敢于、并勇于大胆地、大踏步地跨上这桥,这云梯,那时就能注定相逢,并借此真正走进对方的那片世界,为对方所熟悉和了解。
这是一个互为的双向循环。但对于现在来说,这一切已经显得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那时侯的她,是多么纯净、质朴、善良、通透、灵秀,充满阳光朝气。而现在却突然变得陌生起来了。难道,这就是那个曾经时常在信中向我抱怨“成天柴米油盐酱醋糖的生活是多么烦琐、无聊”的她吗?难道,这就是那个曾经“鄙夷和厌嫌压得人气都喘不过来的俗世传统、家庭重负”的她吗?难道,这就是那个曾经口口声声希望借助外力来“冲破这惯性的樊篱”的她吗?不,不是,即使与几个小时前相比较,也已完全判若两人了。为什么?仅仅因为今天中午莫名其妙稀里糊涂地“冒犯”了她的父亲吗?这算什么理由?难道我们的爱情竟如一张薄纸、一座沙包,只要轻轻一戳、一推就会瞬间破灭的吗?
心像一条破洞漏水的船,正在一点一点下沉,但又不甘心眼睁睁地被无情吞没,哪怕明知获救无望,也还要作最后的努力挣扎。
能告诉我究竟为什么吗?是不是因为我“冒犯”了你父亲?可我到现在都不明白,我究竟怎么冒犯他老人家了?并且,我更不明白的是,就算我冒犯了他老人家,也不是没有挽回的余地,你为什么一下子变得这么绝情呢?
俺也说不好,但俺说的是实际情况。
不错,是实际情况“天、地、君、师、亲”嘛。父母为子女,含辛茹苦,呕心沥血。这养育之恩,对于每一个做子女的,都是永远报答不完的。但请别忘了,服从可以算作“孝顺”却不等于报恩。其实对于每一个父母而言,子女长大成人了,有出息了,今后的生活安定了,日子过得红火了等等之类,这才是他们最为关心的,也是他们的最大心愿。你摇头什么意思?你觉得我这话说得不对?你是不是想告诉我,如果要你在决定自己的终身幸福,与顺从父母意志这两者之间做出明确选择的话,你宁愿舍弃前者是不是?
沉默。只有风在呼啸。
你为什么不开口?你究竟是不是这么想的?刚才我已经明确向你表过态了,这一切的决定权都在你,只要是你的选择,只要是你的决定,我都会服从。但我必须知道你的真实想法,请你告诉我好吗?
依然是沉默。
老天!女菩萨!难道我们就这样一直站在这里?你心里究竟怎么想的,求求你开开金口告诉我一声好不好?哪怕你只回答一个是或者不字;哪怕你只点一下头或者摇一下头也行啊!
明明心里在疼得滴血,明明心里如刀扎般疼痛难忍,却咬紧牙关强忍着,追问她的“真实想法”是矫情?是伪善?是豁达?凭借校舍里投射过来的微光,瞥见她全身都在颤抖,我连忙脱下风衣递给她。她望望我,手伸出一半后,迅即像触电似地缩了回去。记得昨晚刚从她家出来,她就欢快地——近乎撒娇地要我立即把风衣脱下给她穿上,然而现在
一切都明白了,我已经像一条丧家犬似的令她憎恶厌嫌了。还要说什么,还有什么可说的?真想扯破嗓子大喝一声:这是为什么呀!?但那又如何?当爱情的大门徐徐关闭,与其在所爱的人面前歇斯底里,不如最后做一次风度潇洒的骑士。于是我长叹了一口气,然后清清嗓门开口道:算了,什么都不要你说了。现在我只请求你一件事情我亲爱的小姐,请赐给我最后一次做骑士的权利——允许我将你送回家,到那里,咱们就互道一声珍重和再见。请吧!
她低头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难道你连这点荣耀都不肯施舍给我了吗?
她抬头望望我,又望望黑暗深邃的夜空,仍然一言不发。
我这就不明白了,你既不开口说话,又不肯离开这里,难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