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之恋(11 / 16)
卫律劝道:“陛下知公主之心,因此并不愿伤害苏武性命。近日,又要老臣派人去北海,劝说苏武归我匈奴。想他历此艰难,当晓生命之重,不再轻言孝义二字,及求死存节之虚文。苏武若能识时务,顾惜公主之情,自当应允,不日即可返回大都与公主相见,公主不可悲伤过度伤及玉体。”
公主见卫律之言也似有几分情理,便停止哭泣。看看窗外院子中那棵玉兰清香暗袭,牡丹花初绽苞蕾,娇艳欲滴,而墙外那棵老槐树已是花儿洁白,如堆云砌玉,才知道,原来时令已交槐月,春色已失东隅。心念一动,对卫律道:“闻说去北海路途遥远,快行也须三两个月。即是使者见了苏将军又能如何?将军性格刚烈,万一言语相触,宁死不回,空使妾望秋水一场,若是如此,妾当决不忍辱偷生!”
“那依公主之见,此事如何才好?”卫律问公主。
纳兰明慧道:“妾不才,愿亲自去北海见苏将军一面。苏将军乃重情知义之人,自古英雄儿女情长柔情比水,见妾碌碌劳尘,万千里相见,而感动心念,与妾一起回归邦庭也未为可知。若其依然固执己见,不为妾意所动,妾就甘愿留在那里,无颜再回见父王。”
卫律连忙摇手道:“公主此念使不得,公主乃麟凤之体,绝少出宫,那北海征途遥远,其间山险水急,更有广漠千里。途中虎豹出没,蛇蝎密藏,不是闹着玩儿的,望公主慎重!”
纳兰明慧道:“丞相差矣,说那山高水远虎凶豹烈,苏将军却又是如何走了过去,难道会插翅飞云不成?”卫律颇不以为然:“那苏武乃南朝奉皇命远涉使者,一路征途千难万险,颇存旅途之经验。公主千金女儿躯,不比男子刚健迅捷,又少风雨历练,因此,应另当别论。”
公主闻此言急驳道:“昔日,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终使孟轲成为儒教圣人。孟母之智岂是好男儿所及?我纳兰明慧胸襟虽不能与之相形,但却把贞洁二字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路遥途远,风雨相伴,才见纳兰之心。如果父王千推万阻不让妾成行去看望苏将军,纳兰决不独善其身!”
卫律见公主说的坚决,知事不可挽回,就禀于单于。单于知公主体性,行事不能过于勉强,沉思了半日毫无他法,唯有不住地叹息而已。然后,责承卫律自着手公主远行之事,确保途中万无差失。
于是,几经准备,公主纳兰明慧与花木兰一起辞别了老单于,踏上了远涉北海之路。随行士兵约有百人。两人稍稍扮做士卒模样,乘轿居中而行,一路晓行夜宿风尘无数自不必题。
此时,时值初夏。
七
再说自从猩娘死后,石洞又被泥石流掩埋,苏武不得不重新在树间又搭起小木棚子,可是每逢雨天小棚里依然四处漏雨水,他就躲在一隅,看雨水恣意。
幸好那聪明的猩娘把那自己剥下的羊皮做了一件羊皮袄与苏武,虽做工极简单粗陋,此时穿在身上方能遮一遮凉风,挡一挡冷雨。不过,毕竟是北国的秋天,海上的风一天天变得且急且凉起来。
夜里,风动草木,呜呜咽咽地听起来如奈河鬼哭。那风偶尔掀开棚屋掩草侵入棚内,苏武就会被冻醒,瑟瑟抖做一团。于是,待天色一亮,又四处搜罗毛草,里裹一层外围一层,远远看上去象个大鸟窝。
果真有一次,苏武牧羊回来,看见里边居然飞进了一群不知名的鸟儿,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将它们驱散。看着鸟儿们飞出依依不舍的样子,心中颇觉好笑。
由于所居周围山果野菜并不多,没几天,那可裹腹之物就已吃得差不多了。苏武只好四处掘地里的老鼠充饥。逮到了老鼠,还是老办法,剥皮烤熟了吃。有时也将一些草种摘下来,用水泡开,放到一块凹形薄石片里,用柴草煮沸当稀饭喝。
或许,吉人天相吧,不期,匈奴单于之弟到此狩猎,见到苏武,非常钦佩其才学品行,临走留下一些粮食和毡帐,也赠了一些羊以补所缺之数,解了苏武燃眉之急。
然而,林子大了乱鸟儿也多,居住在对面水边的匈奴人,见岛上只有苏武一人,居然白日里招摇渡海来岛上,偷走了许多羊只和毡帐。幸好苏武怕粮食被雨水淋湿,而藏到近处一隐密的地方,才没被一块窃去。
一天闲暇时,苏武又坐在水岸边,望着清澈的海水出神,忽然见有几只小船儿迎面飞驶而来。心惊道,难道又是那些贪婪的匈奴人来盗羊不成?待近了,才见船上载满了匈奴士兵,其装束整齐,而且有旗帜船头飘扬,不象是强盗,倒似又来岛上游玩巡猎的王公显贵。
小船在离苏武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先从船上跳下几个兵卒,四处张望了一遍,又朝小船作了手势。然后,船舱里走出两个有些异样的士兵,在其它人的扶持下,小心翼翼来到岸上。两人一见苏武,便径直朝他走过来,其它士卒次第跟在身后。
苏武立起身,注视着行走在最前边的两人。这两军卒来到他面前停了下来,神情异样地上下打量着他,而那头戴狐绒帽人的眼睛里渐渐含满了泪水。
苏武心中颇觉奇怪,真不明白其葫芦里盛的什么药。
见苏武傻乎乎地呆若木鸡,那戴狐绒帽的人一下子把帽子给扯了下来,顿时,一头乌发如山间流瀑散落下来,原来她竟然是一个乔装女子!怪不得行动有点怪异呢!苏武吃了一惊,才发觉她那清秀妩媚的脸上,有一双似曾相识美丽而柔情如潭水般的眼睛,那是清风疏竹中深印在记忆里动人心魄的天使之光!
“你是公主殿下?!”苏武既吃惊又感动。
来人的确是公主纳兰明慧和她的婢女花木兰,身后是她的随行的几百名士兵。几个月不间断的行程,鞍马劳顿,风吹日晒,纳兰明慧变黑变瘦了,只有这飘逸的黑发和那双闪亮的眼睛,才证明她本是一个绝色美女。
不过,见到苏武,公主简直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那个来自大汉天朝,曾经英俊威武震北邦,苏张利齿动朝庭的使臣吗?见他一脸长长的胡子,蓬乱无序野人般的头发,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只有横在腰间的佩剑和手里的符节依然擦得亮亮地,还有那一身傲气依旧如故。
“苏将军,真的是你!”纳兰明慧既心酸又心疼,想一想自苏武离开后,每日里茶饭不思少问脂粉,对月伤情见花流泪,梦里不知惊醒多少回,泪湿枕巾千千次。想一想几个月的冷风凄雨与千难万险,而日夜思念之人却如此狼狈凄惨,顿时怨气塞胸悲从中来,扑到苏武怀中嘤嘤而泣。花木兰与身边士卒见此情景也不免暗暗叹息,洒一点同情之泪。
苏武此时一切都明白了,这是公主纳兰明慧不远几千里特意来看望自己。一个从未出闺阁的千金小姐,一路登山涉水,节风沐雨,还要躲避豺狼虎豹的伤害,真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才到达此地的,这叫苏武此生如何报答公主之情?想此,不觉轻轻抚摸公主秀发,万语凝咽,真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感。
夜里,随行军卒搭起了许多帐蓬,燃起了篝火,聚在一起行色猜枚呼卢浮白,忙得不亦乐乎。此时,月色皎洁,海水幽静,纳兰公主与苏武一起坐在水边一巨石上,偎依在苏武身边喁喁而语,将父王之意己身之情不免诉说于苏武听,希望他能回心转意辅佐单于江山。
公主道:“苏君若不固执,既为附马又做匈奴丞相,人生得意处,红尘中又能度几多呢?” ↑返回顶部↑
公主见卫律之言也似有几分情理,便停止哭泣。看看窗外院子中那棵玉兰清香暗袭,牡丹花初绽苞蕾,娇艳欲滴,而墙外那棵老槐树已是花儿洁白,如堆云砌玉,才知道,原来时令已交槐月,春色已失东隅。心念一动,对卫律道:“闻说去北海路途遥远,快行也须三两个月。即是使者见了苏将军又能如何?将军性格刚烈,万一言语相触,宁死不回,空使妾望秋水一场,若是如此,妾当决不忍辱偷生!”
“那依公主之见,此事如何才好?”卫律问公主。
纳兰明慧道:“妾不才,愿亲自去北海见苏将军一面。苏将军乃重情知义之人,自古英雄儿女情长柔情比水,见妾碌碌劳尘,万千里相见,而感动心念,与妾一起回归邦庭也未为可知。若其依然固执己见,不为妾意所动,妾就甘愿留在那里,无颜再回见父王。”
卫律连忙摇手道:“公主此念使不得,公主乃麟凤之体,绝少出宫,那北海征途遥远,其间山险水急,更有广漠千里。途中虎豹出没,蛇蝎密藏,不是闹着玩儿的,望公主慎重!”
纳兰明慧道:“丞相差矣,说那山高水远虎凶豹烈,苏将军却又是如何走了过去,难道会插翅飞云不成?”卫律颇不以为然:“那苏武乃南朝奉皇命远涉使者,一路征途千难万险,颇存旅途之经验。公主千金女儿躯,不比男子刚健迅捷,又少风雨历练,因此,应另当别论。”
公主闻此言急驳道:“昔日,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终使孟轲成为儒教圣人。孟母之智岂是好男儿所及?我纳兰明慧胸襟虽不能与之相形,但却把贞洁二字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路遥途远,风雨相伴,才见纳兰之心。如果父王千推万阻不让妾成行去看望苏将军,纳兰决不独善其身!”
卫律见公主说的坚决,知事不可挽回,就禀于单于。单于知公主体性,行事不能过于勉强,沉思了半日毫无他法,唯有不住地叹息而已。然后,责承卫律自着手公主远行之事,确保途中万无差失。
于是,几经准备,公主纳兰明慧与花木兰一起辞别了老单于,踏上了远涉北海之路。随行士兵约有百人。两人稍稍扮做士卒模样,乘轿居中而行,一路晓行夜宿风尘无数自不必题。
此时,时值初夏。
七
再说自从猩娘死后,石洞又被泥石流掩埋,苏武不得不重新在树间又搭起小木棚子,可是每逢雨天小棚里依然四处漏雨水,他就躲在一隅,看雨水恣意。
幸好那聪明的猩娘把那自己剥下的羊皮做了一件羊皮袄与苏武,虽做工极简单粗陋,此时穿在身上方能遮一遮凉风,挡一挡冷雨。不过,毕竟是北国的秋天,海上的风一天天变得且急且凉起来。
夜里,风动草木,呜呜咽咽地听起来如奈河鬼哭。那风偶尔掀开棚屋掩草侵入棚内,苏武就会被冻醒,瑟瑟抖做一团。于是,待天色一亮,又四处搜罗毛草,里裹一层外围一层,远远看上去象个大鸟窝。
果真有一次,苏武牧羊回来,看见里边居然飞进了一群不知名的鸟儿,费了很大的劲儿才将它们驱散。看着鸟儿们飞出依依不舍的样子,心中颇觉好笑。
由于所居周围山果野菜并不多,没几天,那可裹腹之物就已吃得差不多了。苏武只好四处掘地里的老鼠充饥。逮到了老鼠,还是老办法,剥皮烤熟了吃。有时也将一些草种摘下来,用水泡开,放到一块凹形薄石片里,用柴草煮沸当稀饭喝。
或许,吉人天相吧,不期,匈奴单于之弟到此狩猎,见到苏武,非常钦佩其才学品行,临走留下一些粮食和毡帐,也赠了一些羊以补所缺之数,解了苏武燃眉之急。
然而,林子大了乱鸟儿也多,居住在对面水边的匈奴人,见岛上只有苏武一人,居然白日里招摇渡海来岛上,偷走了许多羊只和毡帐。幸好苏武怕粮食被雨水淋湿,而藏到近处一隐密的地方,才没被一块窃去。
一天闲暇时,苏武又坐在水岸边,望着清澈的海水出神,忽然见有几只小船儿迎面飞驶而来。心惊道,难道又是那些贪婪的匈奴人来盗羊不成?待近了,才见船上载满了匈奴士兵,其装束整齐,而且有旗帜船头飘扬,不象是强盗,倒似又来岛上游玩巡猎的王公显贵。
小船在离苏武不远的地方停了下来,先从船上跳下几个兵卒,四处张望了一遍,又朝小船作了手势。然后,船舱里走出两个有些异样的士兵,在其它人的扶持下,小心翼翼来到岸上。两人一见苏武,便径直朝他走过来,其它士卒次第跟在身后。
苏武立起身,注视着行走在最前边的两人。这两军卒来到他面前停了下来,神情异样地上下打量着他,而那头戴狐绒帽人的眼睛里渐渐含满了泪水。
苏武心中颇觉奇怪,真不明白其葫芦里盛的什么药。
见苏武傻乎乎地呆若木鸡,那戴狐绒帽的人一下子把帽子给扯了下来,顿时,一头乌发如山间流瀑散落下来,原来她竟然是一个乔装女子!怪不得行动有点怪异呢!苏武吃了一惊,才发觉她那清秀妩媚的脸上,有一双似曾相识美丽而柔情如潭水般的眼睛,那是清风疏竹中深印在记忆里动人心魄的天使之光!
“你是公主殿下?!”苏武既吃惊又感动。
来人的确是公主纳兰明慧和她的婢女花木兰,身后是她的随行的几百名士兵。几个月不间断的行程,鞍马劳顿,风吹日晒,纳兰明慧变黑变瘦了,只有这飘逸的黑发和那双闪亮的眼睛,才证明她本是一个绝色美女。
不过,见到苏武,公主简直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就是那个来自大汉天朝,曾经英俊威武震北邦,苏张利齿动朝庭的使臣吗?见他一脸长长的胡子,蓬乱无序野人般的头发,一身破烂不堪的衣服只有横在腰间的佩剑和手里的符节依然擦得亮亮地,还有那一身傲气依旧如故。
“苏将军,真的是你!”纳兰明慧既心酸又心疼,想一想自苏武离开后,每日里茶饭不思少问脂粉,对月伤情见花流泪,梦里不知惊醒多少回,泪湿枕巾千千次。想一想几个月的冷风凄雨与千难万险,而日夜思念之人却如此狼狈凄惨,顿时怨气塞胸悲从中来,扑到苏武怀中嘤嘤而泣。花木兰与身边士卒见此情景也不免暗暗叹息,洒一点同情之泪。
苏武此时一切都明白了,这是公主纳兰明慧不远几千里特意来看望自己。一个从未出闺阁的千金小姐,一路登山涉水,节风沐雨,还要躲避豺狼虎豹的伤害,真不知经历了多少磨难才到达此地的,这叫苏武此生如何报答公主之情?想此,不觉轻轻抚摸公主秀发,万语凝咽,真有英雄气短,儿女情长之感。
夜里,随行军卒搭起了许多帐蓬,燃起了篝火,聚在一起行色猜枚呼卢浮白,忙得不亦乐乎。此时,月色皎洁,海水幽静,纳兰公主与苏武一起坐在水边一巨石上,偎依在苏武身边喁喁而语,将父王之意己身之情不免诉说于苏武听,希望他能回心转意辅佐单于江山。
公主道:“苏君若不固执,既为附马又做匈奴丞相,人生得意处,红尘中又能度几多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