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第217章 “太平”纲领(3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旁的黄天不是很能理解,文昌帝君听到“太平道”这个名号之后,为何会如此激动。
  文昌帝君这时又长啸一声,解了黄天的疑惑:“好一个为万世开太平的太平道!”
  额……
  黄天不由得汗颜。
  他哪有什么“为万世开太平”之意,不过是拾大贤良师牙慧而已。
  毕竟连“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都用了,索性把拿来主义发挥到极致,连“太平道”的名字也给用上。就是不知道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请大汉赴死的张角,和提出“罢废六天故气”的张陵张辅汉,得知此事以后,会不会一起跳出来揍他这个假冒的太乙救苦天尊,透支自封的黄天上帝!
  一时间,文昌帝君激动长啸,黄天心思浮想联翩。
  不过黄天没有遐想多久,便被恢复平静的文昌帝君继续拉着推进改变。
  在“总目标”与“名号”之后,紧接着便是仪轨。
  无规矩不成方圆。
  没有严密仪轨的宗.教,非常容易陷入混乱,走上歪路。
  这一点,黄天前世有所了解。
  毕竟前世道教起初也充斥着原始宗教的粗陋浅薄风貌,稂莠不齐,出了不少恶人恶事。
  是寇谦之寇天师大力改革,去芜存菁,废除伪法,整顿组织,修订戒律、科仪,前世道教才焕然一新。
  后续又有多次革新、优化,方才有了相对严密合理的道教体系。
  但是黄天也仅仅只是了解皮毛,不通内里。
  而负责宣扬天尊神名、传播天尊信仰的少女神使李灵素,一则受限于出身,见识不足,二则缺乏经验,三则无人引导,故而在传.教过程中,没能及时建立成体系的仪轨。
  不过现在,文昌帝君来了,仪轨便有了。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生前身为九州世界儒家文宗,文昌帝君对九州世界道教的仪轨有着深刻了解与认知,是一件十分合理的事情。
  因而不到一盏茶时间,文昌帝君便拿出了一整套即插即用的宗.教仪轨出来。
  包括但不限于斋戒、坛醮、礼仪功课。
  关于斋戒、坛醮这两部分,文昌帝君更是拿出了极其详细的科仪出来。
  有了这一整套仪轨,少女神使李灵素以后再举行祭祀天尊的仪式,便不会显得太过凌乱,太过随便,不成规矩了。
  非壮丽无以重威。
  相信从此以后,祭祀太乙救苦天尊的斋醮科仪,不仅不会贻笑大方,反而会让一些暗中观察的有些人心生凛然。
  仪轨确立妥当以后,便是重中之重的,经典!
  在文昌帝君给出的仪轨之礼仪功课里,其实已经有许多九州世界道教的经文,与天外而来的经文。
  这些经文不能说不好,甚至非常好。
  即将成立的太平道从神、箓生、信众诵念这些经文,修持这些经文,绝对能够得到许多收获。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