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八章 临别告诫(三)(5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刘玉的疯狂对外扩张,支持老皇帝增加内部关税,是这个思路。
  李欗的试图修路,赎买转型,农民迁徙解决中原的人地矛盾,还是这个思路。
  实学派的均田、征税、移民,然后再发展工商业,先以垦殖扩大内部市场,在发展产业,仍旧是这个思路。
  归根结底,一句话:
  如何限制资本主义在农业的发展、如何保护资本主义在工业的发展,是大顺要转型的根本问题。
  无形之手,在大顺,起的是反作用。
  在这个可以被称作“封建晚期、前商业资本主义”的时代,私有制已经确定的情况下,欧洲和大顺,其实都处在这个过渡期。
  只不过,这个过渡期的表现不同。
  在荷兰,这个商业资本主义的过渡期,体现在金融、放贷、航运、商业、投机。
  在英国,体现在金融、航运、商业买卖、航海法下的三角贸易。
  在大顺,则体现为资本向耕地流动,将耕地作为一种高回报、低风险的金融投资——风险几乎为零,清中期很多士大夫就谈过这个问题,现实如此,傻子才不去投资土地呢。
  荷兰的命运,是金融业摧毁了荷兰的实业。
  英国的命运,是亚当·斯密所批判的“英国奉行的是生产的哲学,而不是消费的哲学”,通过强有力的国家管控、保护主义、政府补贴、殖民地掠夺、消灭竞争等手段,让曼彻斯特的纺织业发展起来了。
  大顺的命运,现在还是未知的。刘玉只是走完了一半,击碎了英国的保护主义,夺取了三角贸易中“工业品生产者”的地位,圈禁了印度,拓展了北美,并在大顺产业急剧发展、很可能出现货币不足的时候,引爆了北美和澳洲的金银矿。
  至于如何有技巧地完成对第一种私有制的“合法谋杀”,那就看后来人的手段了。
  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一四九章 有格调的小圈子(下)”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