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铁线拳(4 / 7)
“老子帮中国!听懂了没有?!老子帮中国!”
一刹那,中国好像就是有自己的帮腔而强盛了起来,鼎盛无匹!办公室的打字机声音都静了下来,那洋竹竿的圆镜片也从眼眶片挂落下来。阿庆一面扯着自己往外跑,一面穷向后点头:“sorry。”一直把自己扯到纽约的车声中。
僵了好一会儿,程培庆终于道:“爹地,不要想了,我的武馆,最近需要您帮忙。”
“你的武馆?嘿,你教的是‘功夫道’,我看不懂;”程碧城气咻咻的说“我教给你的是正宗少林‘铁线拳’,怎么会变成这种日不日,洋不洋的玩意儿!还有,‘功夫’就是‘功夫’,‘道’就是‘道’,怎么又‘功夫’又‘道’的。”
“我也迫不得已呀!”程培庆在纽约街上对他的老父大吼道“他们记不熟我们的发声音。在广告术上来说,招牌不响,就什么都完了,我还得生活糊口哩!”程培庆嚷到这里,才能忍下声道:“‘功夫’两个字,是近日给一些影片打响的名头,人人都知道两个字,至于‘道’,因为先有‘柔道’,‘合气道’,‘空手道’等输入并发展开来,这‘do’字也蛮吃香的,所以我才用‘功夫道’;”说到这里,程培庆才能完全平复下来,望着他那在寒风中银发翻飞的老父,平心静气地说:“这是迫不得已,有些洋人还赞我说这名字取得好呢!这是潮流,时代不同了,爹地。”
“时代不同,爹地。”这几个字声势汹汹如纽约的汽车一般“轰”地撞向程碧城的脑门来:什么?时代不同了!我十七岁的时候,就跟师父提刀砍鬼子头,咄!一九二九年,单身闯南洋!一九四零年,香港开武馆,一九四八年,美国扬名声,一九六一九六零年,再度返香港,嘿,是国术总会邀请的哩。一九六六六年,收了几个得意门生,到了台湾──哈!今天竟给你这个不肖子管?!“好!看我好好干!”程碧城老拳师忍不住冲口就吼了这一句。
黄忠见师父陷于凝思状态,而且扬眉瞪目的,久久没有说话,于是转了一个话题:“师父,你觉得台北这些年来有没有变?”
程碧城举目浏览了一下街道,这时候车过林森北路:“怎么饭店旅馆又多了呢!”
“观光事业蓬勃嘛!”程美圆接道:“到了。”
程碧城步出车厢,巡望四周,不禁喟叹了一声:“好久没来过这里了啊!”他想起当年他和台湾国术界名手廖九军、黄文星常来这儿,有一些谈武论艺,正到兴起,忍不住当街互相“推手”了起来,引起了一大班的旁观那茶院还在么?程碧城像是行走在当日的图画里,自己正当益壮,仿佛别人都是观众,观赏着自己。然后他被一明亮着红色和金黄色和霓虹光管所慑住了。那,就是以前常喝茶的地方了吗?以前那些藤椅、蒲扇和一架黑白的老牌电视机呢?程碧城呆住了。
“要不要进去?”程美圆问。
“进去看看也好。”程碧城终于说,反正已来了,而且应该也不会再来第二次了。
里面没有藤椅,没有蒲扇,也没有了电视机,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卧睡的中型沙发、冷气机和四声道电唱机,播出来的摇滚乐是巨型的锣钹声,夹杂着一丝唱者的呢喃。程碧城从踏进这儿来到现在,眉心一直是紧皱的。一直到黄忠跟他谈起这次回来的计划,程碧城方才从忧伤中振奋起来。
“要传授得意门徒,当然找中国人;我不能忍受整套铁线拳,变成了什么‘道’中的拳套,教他们还要像很难置信的问:这一招学了,有什么用啊?哼,有什么用?!你不一二十年练下去,先问有个屁用?!”
这地方很混乱,唱机双响着鬼杀般的嘈杂。那些招待穿着软垂垂的低胸衣走来走去,沙发相隔只有一些盆栽,犹可以望得见邻座的调笑,也可以听见对面的猥语。黄忠对这种环境,似乎很是不安,他一只手时而摸着平头,时而托着下巴。
“可是,师父,目前在这儿的国术馆很多,派系也很复杂,很多练国术的人,都改练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去了。”
这儿的老板也看出这一位老人、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少妇,绝不是来寻欢作乐的,除了纳闷之外,也没替他们叫陪酒的女招待员来。程碧城叹道:“怎么在中国的地方,也有这种现象,整理一套完整国术的人,到哪里去了?难道中国几十年来的烽火离乱,受人欺压,还不能改变他们的观念团结一致吗?反而让我们传到国外的武功,让别人整理变化过后,再传回这儿来,更垄断了我们的地盘!”
“可是中国武功不是一蹴即成的;要打好基础,少不了要花个三五年,”黄忠很苦恼地道:“像跆拳,空手道则不然,只要肯用心,一年半之内就可以获得黑带,遇着普通二三人不成问题,现在繁忙的社会,事事都讲实用、成效,哪还管什么艺术、精神,能一天练成最好。所以才有这么多什么百日速成铁砂掌的书问世。而一般国术馆,都沦为跌打刀伤接骨之所在了。师父这一趟回来──”
程碧城觉得那音乐声浪像数面合击的锣,在他眼前击得金星直冒,这是他回来一天不到的感觉,音乐声像炮竹般响,乍听喜气洋洋,可是节奏却毫无意义。“我还是要开馆,虽然情况是这么不乐观。”程碧城说,他想起当日那几位国术狂热的伙伴,廖九军和黄文星记得他们几个人,每个礼拜天都在这茶院子后园教武,不收分文,当时几个武师都汕笑他们是“街头卖艺”也有几个武师开始时热心,后来就逐个地借故离去了。他们三个勤奋地教着,像这个就是他们的秘密宗教仪式,不容人破坏,而坚持下去就等于给那些不坚持下去的人迎头痛击,余应龙以及目前夏威夷的八卦门好手曲高和寡,就是当时弟子中的佼佼者。“我还是要开馆。”程碧城摇着头,像有人硬要他答应一件他不能答应的事似的。
“还有一点,师父,现在的人都讲求实用、效果,武术也是一样,如果在比赛中得了冠军,自然会名噪一时。”黄忠说着,一面转过身子去。想叫杯清水给师父,而且想要暗示他师父说,想在这儿学武的不比从前了,一定要在噱头上花些功夫,可是他突然噎住了。从盆栽里望去,有四五个男子和一些女郎正地狎戏着,这本来没有什么,然而黄忠认了出来,那背向这儿的一个男子,正是程美圆的丈夫,他一震,话说不出来,而且下意识的挪了挪身子;挡住师父和美圆往这儿看的视线。又想解释几句,但怕离题,一时闷在那儿了。
程碧城拍案叹道:“这点我知道。现在外国更兴这种噱头哩。现在名如日之中天的李小龙,也是长堤空手道大赛获冠军所奠定的基础。我记得每届国术大赛后,如果去问一些没有参加的武术名家,他们一定会说:嘿,真正一流的国术高手才犯不着去拼命。好像说他们是技压群豪,不屑一试似的。其实这只是没有信心,照传统来讲,中国武术家虽然深藏不露,但是精武门之霍元甲,上海滩之杜心五,五羊城之黄飞鸿,哪一个不是由竞武试技成名的?!自己不上进还要说几句话掩饰,倒不如下点死功夫迎头赶上。高手应该是有的,不过在这个极需要替国术争光的时候,这些高手仍不出来,就未免太无侠骨了。我说练武唉就着重‘侠骨’这两个字眼上,功夫高不高倒是在其次怎么阿圆都不说话了。”老拳师忽然注意到沉默的女儿。
程美圆略为闪过一丝失神,道:“爸爸,这次您开武馆,恐怕我不能给您什么帮助了。”
“为什么?怕秦先生不高兴?”程碧城倒没有吃惊。
“不,我有儿有女,要时间照顾。”程美圆马上机械式的跳出这答话。
程碧城倒是有一份安熨的慈祥:“你多久没练?”
程美圆倒也镇定“都没练过,结婚以后就没练过了。”
“嘎──”程碧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仿佛看见他女儿十五岁的时候,还是那张清汤挂面的头发,两只眼珠乌得像木狗的眸子,耍着咏春手,打着铁线拳,台下有很多很多的掌声,而他,就端坐在台前第一排,比什么人都感动的看着他忍不住要拍掌,手才分开,才发觉这是什么地方,所以他改拿了杯子:
“阿黄仔,你习武倒是没放弃。”
黄忠很腼腆地说“我也放不下,我的行业嘛,”他搓搓手说“我在中央拍片,是龙虎武师──”
“哦,”程碧城倒是对这一项很有兴趣:“是哪一部片的打星。” ↑返回顶部↑
一刹那,中国好像就是有自己的帮腔而强盛了起来,鼎盛无匹!办公室的打字机声音都静了下来,那洋竹竿的圆镜片也从眼眶片挂落下来。阿庆一面扯着自己往外跑,一面穷向后点头:“sorry。”一直把自己扯到纽约的车声中。
僵了好一会儿,程培庆终于道:“爹地,不要想了,我的武馆,最近需要您帮忙。”
“你的武馆?嘿,你教的是‘功夫道’,我看不懂;”程碧城气咻咻的说“我教给你的是正宗少林‘铁线拳’,怎么会变成这种日不日,洋不洋的玩意儿!还有,‘功夫’就是‘功夫’,‘道’就是‘道’,怎么又‘功夫’又‘道’的。”
“我也迫不得已呀!”程培庆在纽约街上对他的老父大吼道“他们记不熟我们的发声音。在广告术上来说,招牌不响,就什么都完了,我还得生活糊口哩!”程培庆嚷到这里,才能忍下声道:“‘功夫’两个字,是近日给一些影片打响的名头,人人都知道两个字,至于‘道’,因为先有‘柔道’,‘合气道’,‘空手道’等输入并发展开来,这‘do’字也蛮吃香的,所以我才用‘功夫道’;”说到这里,程培庆才能完全平复下来,望着他那在寒风中银发翻飞的老父,平心静气地说:“这是迫不得已,有些洋人还赞我说这名字取得好呢!这是潮流,时代不同了,爹地。”
“时代不同,爹地。”这几个字声势汹汹如纽约的汽车一般“轰”地撞向程碧城的脑门来:什么?时代不同了!我十七岁的时候,就跟师父提刀砍鬼子头,咄!一九二九年,单身闯南洋!一九四零年,香港开武馆,一九四八年,美国扬名声,一九六一九六零年,再度返香港,嘿,是国术总会邀请的哩。一九六六六年,收了几个得意门生,到了台湾──哈!今天竟给你这个不肖子管?!“好!看我好好干!”程碧城老拳师忍不住冲口就吼了这一句。
黄忠见师父陷于凝思状态,而且扬眉瞪目的,久久没有说话,于是转了一个话题:“师父,你觉得台北这些年来有没有变?”
程碧城举目浏览了一下街道,这时候车过林森北路:“怎么饭店旅馆又多了呢!”
“观光事业蓬勃嘛!”程美圆接道:“到了。”
程碧城步出车厢,巡望四周,不禁喟叹了一声:“好久没来过这里了啊!”他想起当年他和台湾国术界名手廖九军、黄文星常来这儿,有一些谈武论艺,正到兴起,忍不住当街互相“推手”了起来,引起了一大班的旁观那茶院还在么?程碧城像是行走在当日的图画里,自己正当益壮,仿佛别人都是观众,观赏着自己。然后他被一明亮着红色和金黄色和霓虹光管所慑住了。那,就是以前常喝茶的地方了吗?以前那些藤椅、蒲扇和一架黑白的老牌电视机呢?程碧城呆住了。
“要不要进去?”程美圆问。
“进去看看也好。”程碧城终于说,反正已来了,而且应该也不会再来第二次了。
里面没有藤椅,没有蒲扇,也没有了电视机,取而代之的是可以卧睡的中型沙发、冷气机和四声道电唱机,播出来的摇滚乐是巨型的锣钹声,夹杂着一丝唱者的呢喃。程碧城从踏进这儿来到现在,眉心一直是紧皱的。一直到黄忠跟他谈起这次回来的计划,程碧城方才从忧伤中振奋起来。
“要传授得意门徒,当然找中国人;我不能忍受整套铁线拳,变成了什么‘道’中的拳套,教他们还要像很难置信的问:这一招学了,有什么用啊?哼,有什么用?!你不一二十年练下去,先问有个屁用?!”
这地方很混乱,唱机双响着鬼杀般的嘈杂。那些招待穿着软垂垂的低胸衣走来走去,沙发相隔只有一些盆栽,犹可以望得见邻座的调笑,也可以听见对面的猥语。黄忠对这种环境,似乎很是不安,他一只手时而摸着平头,时而托着下巴。
“可是,师父,目前在这儿的国术馆很多,派系也很复杂,很多练国术的人,都改练跆拳道、空手道、柔道去了。”
这儿的老板也看出这一位老人、一位中年男子和一位少妇,绝不是来寻欢作乐的,除了纳闷之外,也没替他们叫陪酒的女招待员来。程碧城叹道:“怎么在中国的地方,也有这种现象,整理一套完整国术的人,到哪里去了?难道中国几十年来的烽火离乱,受人欺压,还不能改变他们的观念团结一致吗?反而让我们传到国外的武功,让别人整理变化过后,再传回这儿来,更垄断了我们的地盘!”
“可是中国武功不是一蹴即成的;要打好基础,少不了要花个三五年,”黄忠很苦恼地道:“像跆拳,空手道则不然,只要肯用心,一年半之内就可以获得黑带,遇着普通二三人不成问题,现在繁忙的社会,事事都讲实用、成效,哪还管什么艺术、精神,能一天练成最好。所以才有这么多什么百日速成铁砂掌的书问世。而一般国术馆,都沦为跌打刀伤接骨之所在了。师父这一趟回来──”
程碧城觉得那音乐声浪像数面合击的锣,在他眼前击得金星直冒,这是他回来一天不到的感觉,音乐声像炮竹般响,乍听喜气洋洋,可是节奏却毫无意义。“我还是要开馆,虽然情况是这么不乐观。”程碧城说,他想起当日那几位国术狂热的伙伴,廖九军和黄文星记得他们几个人,每个礼拜天都在这茶院子后园教武,不收分文,当时几个武师都汕笑他们是“街头卖艺”也有几个武师开始时热心,后来就逐个地借故离去了。他们三个勤奋地教着,像这个就是他们的秘密宗教仪式,不容人破坏,而坚持下去就等于给那些不坚持下去的人迎头痛击,余应龙以及目前夏威夷的八卦门好手曲高和寡,就是当时弟子中的佼佼者。“我还是要开馆。”程碧城摇着头,像有人硬要他答应一件他不能答应的事似的。
“还有一点,师父,现在的人都讲求实用、效果,武术也是一样,如果在比赛中得了冠军,自然会名噪一时。”黄忠说着,一面转过身子去。想叫杯清水给师父,而且想要暗示他师父说,想在这儿学武的不比从前了,一定要在噱头上花些功夫,可是他突然噎住了。从盆栽里望去,有四五个男子和一些女郎正地狎戏着,这本来没有什么,然而黄忠认了出来,那背向这儿的一个男子,正是程美圆的丈夫,他一震,话说不出来,而且下意识的挪了挪身子;挡住师父和美圆往这儿看的视线。又想解释几句,但怕离题,一时闷在那儿了。
程碧城拍案叹道:“这点我知道。现在外国更兴这种噱头哩。现在名如日之中天的李小龙,也是长堤空手道大赛获冠军所奠定的基础。我记得每届国术大赛后,如果去问一些没有参加的武术名家,他们一定会说:嘿,真正一流的国术高手才犯不着去拼命。好像说他们是技压群豪,不屑一试似的。其实这只是没有信心,照传统来讲,中国武术家虽然深藏不露,但是精武门之霍元甲,上海滩之杜心五,五羊城之黄飞鸿,哪一个不是由竞武试技成名的?!自己不上进还要说几句话掩饰,倒不如下点死功夫迎头赶上。高手应该是有的,不过在这个极需要替国术争光的时候,这些高手仍不出来,就未免太无侠骨了。我说练武唉就着重‘侠骨’这两个字眼上,功夫高不高倒是在其次怎么阿圆都不说话了。”老拳师忽然注意到沉默的女儿。
程美圆略为闪过一丝失神,道:“爸爸,这次您开武馆,恐怕我不能给您什么帮助了。”
“为什么?怕秦先生不高兴?”程碧城倒没有吃惊。
“不,我有儿有女,要时间照顾。”程美圆马上机械式的跳出这答话。
程碧城倒是有一份安熨的慈祥:“你多久没练?”
程美圆倒也镇定“都没练过,结婚以后就没练过了。”
“嘎──”程碧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他仿佛看见他女儿十五岁的时候,还是那张清汤挂面的头发,两只眼珠乌得像木狗的眸子,耍着咏春手,打着铁线拳,台下有很多很多的掌声,而他,就端坐在台前第一排,比什么人都感动的看着他忍不住要拍掌,手才分开,才发觉这是什么地方,所以他改拿了杯子:
“阿黄仔,你习武倒是没放弃。”
黄忠很腼腆地说“我也放不下,我的行业嘛,”他搓搓手说“我在中央拍片,是龙虎武师──”
“哦,”程碧城倒是对这一项很有兴趣:“是哪一部片的打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