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成功与毁灭?(10 / 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听了好不伤感,觉得这帮背井离乡的华侨活着“寄人篱下”,死后还要“寄人篱下”,死了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也太可悲了!
  于是,他当即带头捐款要为华人买墓地。可是,很多人反对他这种做法。韩国有这样一种传说,说谁带头买墓地谁就会死人。他听了坦然一笑,说:“我已经死过一百回了,再死一回也无所谓!这事我来带头干,要死就先死我吧!”
  五十元一坪的墓地买下了九千九百坪,韩晟昊自己承担了四分之一的款项。
  这样,在朝鲜半岛上,终于有了一块属于华人的灵魂空间,再不用去挤人家韩国人的地盘了。可以告慰华侨的在天之灵,他们可以安息了,再不用担心有人挖坟掘墓扔尸骨了。
  此外,他还为韩国社会赈灾济贫,帮助国家抚养孤儿,最多时达十几人。
  在这段时间里,他赚了很多钱,可他这个人天生不爱钱。钱,只是他谋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他总像天女撒花似的,东一把西一把地挥撒着手中的币子,因此也为华人留下几份不动产。
  惨遭阴谋
  日月如梭,转眼就织去了十个年头。
  这时的韩晟昊已家趁万贯,有了四个儿女,生活安逸,没什么烦心的事,过着来韩之后最超脱的一段时光。
  每天工作之余,他常常带着姑娘儿子,踏着夕阳晚照,在泛着檀香的植物园里漫步,跟一群猫啊狗啊的宠物聊天、玩耍,逗得一帮小狗小猫一蹿一蹿地蹦跳,跟在他身后撒欢地奔跑,像开运动会似的。直到大好的月亮爬上树梢,他才抱着已经熟睡了的儿子走回家去。
  他觉得与人打交道太累了,所以宁愿跟这些毫无歹意的动物为伍。它们永远不会整他,算计他,却能给他一份释怀的快乐。他把自己的心灵用花草树木包裹起来,把内心的那份孤独与寂寞,存放在大自然的宁静中,享受着难得的轻松日月。
  然而几个月后,当他再次出现在这里时,却是物在人非、物移他主了。
  这天下午,正在出诊的韩晟昊看到两位同乡风尘仆仆地走进屋来,以为是来找他看病的,就热情地戏谑道:“啊呀呀,什么风把你们二位吹到这来了?是找我这个蒙古大夫看病吗?”
  两位来者一个是《韩华日报》社的编辑局长王振连,一个是台湾中央通讯社驻韩特派员李在方。两人听韩晟昊这么一问,相互对望一眼,彼此为难地推诿道:“你对韩先生说吧!”“还是你先说吧。”
  韩晟昊见二人如此推诿,觉得蹊跷,就笑道:“什么事这么神秘?你推我让的?该不是《韩华日报》出什么毛病了吧?”
  一语道破天机。这话果真让韩晟昊给言中了。
  二人相互瞅瞅,觉得再推诿也得说出来。其中一人就难为情地开口说:“是这样,《韩华日报》办不下去了……”
  “怎么办不下去了?不是有你们两位干将吗?”
  “经营不好,发行量上不去……”
  “为什么上不去?”
  “嗨,都怨我们无能,经营不善。所以……我们干不下去了,可找了好多人都不肯接这份报纸,给大使馆,大使馆也不要,没办法才……”
  来人欲言又止,急忙盯着韩晟昊,想从韩晟昊的眼睛里探出对方的态度。他知道这位同胞精明过人,无须点破。
  这时,韩晟昊顿时明白了两位先生的来意。这是多年来他早就领教过的,每当华侨界遇到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他们就会来请这只“东北虎”下山。他总是为他们充当着“排雷”的角色。但这次他却没有忙于开口,而是静静地等待着来者的下文……
  “韩先生,这张报纸是您一手创建的。您知道,它对我们华侨有多么重要?如果停刊,我们华侨就再没有一点文化阵地了!”
  “是啊,《韩华日报》是我们华侨唯一的喉舌。如果停刊,我们华侨就成了一帮会说话的哑巴!”
  韩晟昊静观着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游说,一直一言不发。
  两位先生见韩晟昊始终不肯接话,感到很着急,这不符合韩晟昊的性格。大家知道,韩晟昊是个透明度极强、敢作敢为的豪爽之人。但这次,他却一直不肯接话。这使两位来者心急火燎,只好直言相求了。
  “韩先生,现在只有您亲自出马,才能保住这份报纸了!”
  “韩先生,请您在危难之中帮一把,保住这份华侨的声音吧!”
  其实,这份报纸是韩晟昊一手创建的,他当然知道这份报纸对五万多华侨来说,是多么重要?但他沉默着,始终没有表态,并非他不喜欢办报,舞文弄墨一直是他的最大爱好。记得刚来韩国那阵,他一个人又编又采,干得何等红火?但现在,他潜心攻读医学多年,而且闯出了一番不错的天地,现在又要请他再度出山,他不能不慎重考虑考虑。尤其使他感到顾虑的是,又要打进华侨的圈子,又要整天跟那些人打交道,他感到腻烦,感到寒心,所以迟迟犹豫着。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