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赵贵、独孤信事件考论(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弼:李弼原是侯莫陈悦的部将,在宇文泰征悦时,弼以悦的姻亲的身份来降,〔5〕从而导致了悦的失败。宇文泰为拉拢弼,将女儿义安长公主嫁给弼次子晖。魏废帝元年(55
  )位至柱国大将军、
  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太传、大司徒、赵郡公,“及晋公护执政,朝之大事,皆与于谨及弼等参议”。〔6〕另有李远本为陇西豪强,宇文泰为了拉拢地方势力,将女儿义归公
  主嫁给了远次子李基。李远在宇文泰换掉原太子宇文毓(独孤信之婿)中的作用已见前述。虽然李远的举动可能含有缓和宇文泰与独孤信矛盾的意图,但这毕竟有利于宇文泰排挤
  独孤信。远以地方豪强参加宇文氏的立储问题,当然和他的外戚身份有关。
  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在魏恭帝三年(556)宇文泰去世时,自己的接班人已经确定,集中兵权、代魏自立的方针也已明朗,宇文氏的姻亲掌握着首都长安所在地雍州的兵权(于
  谨)、城禁卫戍兵权(尉迟纲)、军事大本营的兵权(贺兰祥)。同时,宇文导之子宇文亮又率重兵驻守秦州,防止政敌独孤信的异动。在这种格局下,再加上他们之间彼此通力
  合作,宇文氏已经掌握了主动,可以应付任何事变。
  赵贵与独孤信本属两个不同派系,赵贵只是出于对宇文护的不满才临时拉拢宇文氏的政敌独孤信,阴谋杀死宇文护。信“有奇谋大略”,看出了宇文氏政权已不可推翻,杀护之举
  必败,所以“及期,贵欲发,信止之”,〔7〕致使政变流产。后来,由于宇文盛、宇文丘兄弟的告密,赵贵、独孤信先后身死。从北周政权初建时的政治、军事形势看,虽然“
  群公各图执政,莫相率服”〔8〕但是均已无力取代宇文氏,所以赵贵、独孤信的失败是必然的。当然,这一切都是宇文泰生前多年经营部署的结果,宇文护不过是一个出色的执
  行者而已。
  赵贵、独孤信事件是北周政权初建时的一件大事。通过对这件事来龙去脉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宇文氏基本是靠贺拔岳和贺拔胜两人旧部的军事力量起家的。宇文泰在利用贺拔岳
  和贺拔胜旧部的同时,又努力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就不免要同贺拔岳和贺拔胜的旧部发生矛盾,赵贵、独孤信事件正是这种矛盾发展的结果。
  通过对赵贵、独孤信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府兵制度的起源有进一步的认识。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对西魏府兵制度形成的原因,已经作了很多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我
  们认为,府兵制度的形成,除了鲜卑的部落兵制、豪强大族的聚族而居等因素外,还应该从西魏军事力量的派系结构方面加以考虑。从本文前面的分析看,府兵制度是西魏各种军
  事派系力量在发展中互相制衡而形成的。宇文泰由於缺乏自己的嫡系力量,当然要设法驾御贺拔岳、贺拔胜旧部以为己用。这样,贺拔岳旧部、贺拔胜旧部必然要有相对独立的发
  展,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军府系统。对这种军府系统,宇文泰也只能在“位总百揆,督中外军”的名义下加以驾御,而不能象高欢对东魏京畿兵那样直接指挥统帅。这样的军事派
  系格局,是形成府兵制的重要原因。这些,因与赵贵、独孤信事件无直接关系,有待另文详析。
  分析西魏时宇文泰与贺拔岳旧部、贺拔胜旧部的矛盾,还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杨坚代周的认识。杨坚为杨忠之子。杨忠为独孤信旧部,北魏时,就曾“从独孤信破梁下溠戍,平南阳
  ,并有功。”〔9〕入西魏后,又从信征战。独孤信将自己的第七个女儿嫁给杨忠之子杨坚,使两家结为儿女亲家。可见杨忠与独孤信的关系非同一般。宇文护专政后,赵贵、独
  孤信事件时,忠虽无任何不满表示,但细绎史料,仍发现他与宇文护颇有隔阂。《通鉴》卷170
  《陈临海王光大二年》条谓“(杨)坚为开府仪同三司、小宫伯,晋公护欲引为心腹。坚以白忠,忠曰:‘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坚乃辞之。”据《隋书》卷1《高祖纪》
  ,杨坚在北周明
  帝即位后为右小宫伯的,且“两姑之间难为妇”一语,明系指宇文护与北周明帝的矛盾而言,这说明宇文护专政之初曾想通过拉拢杨坚来拉拢杨忠,但为忠所拒绝。杨忠虽未公开
  反对宇文护,而实际上对宇文氏极为不满。其原因就是杨忠本是独孤信系统中的人物,与宇文氏处於对立地位。正因为杨忠与宇文护保持距离,所以在武帝保定四年(564)杨忠出
  击突厥班师后,“高祖将以忠为太传,晋公护以其不附己,难之”,〔40〕宇文护与杨忠的这种矛盾自然要扩大到杨坚身上。“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即杨坚),屡加害焉,大
  将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因为杨坚相貌伟异,周明帝宇文毓怯其不利于周室,颇为疑忌,只是由於善相者赵昭伪称坚“不过作柱国耳”,坚才得免祸。〔41〕这说明不仅宇文护
  ,而且是宇文氏家族都欲加害杨坚。这当然是因为坚属于独孤信系统的缘故。隋文帝杨坚即位初期,极为信任高熲。按《隋书》卷41熲本传:高熲之父名高宾,“背齐归周,大司
  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氏”,是独孤信的旧部。因为彼此都与独孤信有渊源,所以杨坚与高熲一拍即合。在杨坚吸纳高熲时,熲表示“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辞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