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赵贵、独孤信事件考论(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灭族”。杨坚对高熲也是“委以心膂”,“朝臣莫与为比”。甚至“每呼为‘独孤’而不名”〔4〕。君臣遇合之际,有明显的独孤信派系色彩。
  前文已经分析,尉迟迥是宇文氏姻亲集团的重要人物。周静帝大象元年(579)杨坚辅政后,即“以迥望位夙重,怯为异图”,打算把他自相州总管任内召回长安。而迥也“以隋
  文帝当权将图纂夺,遂谋举兵”,并说:“吾居将相,与国舅甥,同休共戚,义由一体。先帝处吾於此,本欲寄以安危。”〔4〕以宇文氏集团利益的坚决捍卫者自任,杨坚和尉
  迟迥彼此对对方心事都了如指掌,正是宇文氏集团与独孤信系统长期矛盾,互相猜忌、互相防备的结果。
  尉迟迥有个孙女,有美色,迥败后,没入宫中。杨坚在“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坚后独孤氏知道以后,在坚上朝时“阴杀之”。〔44〕这件事可算独孤信系统与宇文氏集
  团长期矛盾的一个余波。〔45〕
  隋文帝杨坚代周,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46〕如从军事派系角度看,它是宇文氏集团与贺拔胜、独孤信系统的矛盾长期演变的结果,其远因可上溯至北周初年的赵贵
  、独孤信事件。
  本文草成后,承刘宗汉先生补充了一些资料,谨致感谢!注释:〔1〕〔〕《周书》卷11晋荡公护传。〔〕〔7〕《周书》卷16赵贵传。〔〕据朱大渭先生估计,其众约有
  5万人左右,见所著《北魏末年人民大起义若干史实的辨析》,刊《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辑。
  〔4〕《周书》卷1文帝纪上、卷16独孤信传。〔5〕《周书》卷15寇洛传。〔6〕并见《周书》卷7赫连达传。〔7〕参见毛汉光《西魏府兵史论》刊[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研究所集刊》58本分。
  〔8〕见前举毛汉光文。〔9〕《册府元龟》卷1帝系记载的唐高祖李渊所谓李虎“从文帝破高欢於沙苑,斩级居多”,似出唐人文饰,难於遽信。〔10〕如唐长孺先生认为是《周
  书》有意避讳李虎的战功不写,见《魏周府兵制度辨疑》,刊《魏晋南北朝史论丛》。
  〔11〕当然不给予实权。李虎的柱国几同尸位素餐,见前引毛汉光文。〔1〕司马光语,见《通鉴》卷166梁敬帝太平元年条。〔1〕〔4〕〔8〕《周书》卷15于谨传。
  〔14〕并见《周书》卷16侯莫陈崇传。〔15〕《通鉴》卷156梁武帝中大通六年。〔16〕《通鉴》卷157梁武帝大同二年。〔17〕《周书》卷14贺拔胜传。
  〔18〕于谨建议宇文泰迎魏帝时语,见《周书》卷15于谨传。〔19〕《周书》卷16独孤信传。〔0〕《周书》卷6郑伟传。〔1〕《周书》卷文帝纪,《北史》卷61权景宣传
  。
  〔〕《周书》卷6刘志传。〔〕《周书》卷16独孤信传,卷10宇文导传。〔4〕《魏书》卷98萧衍传。〔5〕《周书》卷9明帝独孤皇后传谓“帝之在藩也,
  纳为夫人”。据同书卷4明帝纪,宇文毓生於永熙三年(54),大统十四年(548)14岁时封宁都郡公。既云“在藩”故不应早于大统十四年。且前此毓年尚幼,也不可能纳女为
  夫人。
  〔6〕《周书》卷10宇文亮传。〔7〕《周书》卷文帝纪下。〔8〕《周书》卷8柳虬传。〔9〕《周书》卷5李远传,李远是陇西豪强,既为宇文泰拉拢宠信,又曾是独孤
  信的部下。他此举可能是为了防止泰与信公开决裂的一种表演。因为事后他拜谢信说:“临大事,不得不尔。”信也谢远说:“今日赖公决此大议。”如果他真想杀信,未必如此
  。
  〔0〕《周书》卷孝闵帝纪。〔1〕《周书》卷4明帝纪载:元年(557)十二月诏书有“元氏子女自坐赵贵等事以来所有没入为官口者,悉宜放免”语,其时距赵贵事件,不足
  一年。
  〔〕“元氏子女”本无实权,姑置不论。孝闵帝纪提到的4人中,万俟几通、王龙仁只此一见。叱奴兴只见於《周书》卷19宇文贵传、卷1尉迟迥传,为大统初年伐蜀时的一员
  偏将,余无可考。长孙僧衍为长孙俭长子,见《北史》卷长孙俭传,亦无事迹可考:足见这4
  人均非重要人物。〔5〕“弼妻,悦之姊也。特为悦所亲委,众咸信之”。见《周书》卷15李弼传。〔6〕《周书》卷15李弼传。〔9〕〔40〕《周书》卷19杨忠传。
  〔41〕《隋书》卷1高祖纪。〔4〕《隋书》卷41高熲传。〔4〕《周书》卷1尉迟迥传。〔44〕《隋书》卷6文献独孤皇后传。〔45〕独孤后本传载:独孤后“性尤妒忌,后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