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54章(1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祝府出来, 谢景行只觉身心俱疲,比在摊子上忙一上午生意还累。
  谢定安随谢景行一同来了祝府,拜师读书可不是小事, 怎么可能让谢景行一人前来
  两人上了牛车, 谢定安问“景行, 现下我们直接回去”
  自从谢、周两家得知谢景行将要读书进学, 家里人便觉得再叫谢景行为“景娃”稍显不妥,众人商议之下, 决定改了称呼。
  谢景行摇摇头, “老师方才送了我一套性理字训和小学,让我回去熟读记忆, 开年后再随着他一起进学, 中间这么长时间, 我想先将上面的字记熟, 这样少不得边写边记,先去书肆买些纸笔带回去。”
  谢定安疑惑,“你不是会认字吗”
  谢景行坐在谢定安身边,解释道“华夏爷爷教给我的字是简化版的, 和大炎朝的字有些不同, 我认识大炎朝的字,也能写出一部分, 可稍不注意就会写成简化版的字体, 需要多练练,在正式进学之前改正过来。”
  谢定安明白过来, 转过这条街,往书肆而去。
  谢景行看向手里的几本书,忍不住回忆起刚才拜师后, 祝世维考校他的情况。
  按理来说,拜师后谢景行须拜见师母,而祝世维只在年少时曾娶过一门亲,妻子是父母挑选的门当户对的女子,成亲没几年,妻子生重病过世,他没再娶,独自一人到了这个年岁。
  这时,只他一人端坐于上首,喝了谢景行递过的拜师茶。
  放下茶盏后,祝世维扶起谢景行,脸上露出了亲近温和的笑容,“自今日起,你便是我的关门弟子,也是唯一一个弟子,我会将一生所学尽皆传授与你。”
  谢景行恭敬一拜,“多谢老师,学生定会刻苦学习,不辜负老师教诲。”
  谢景行已经下定了决心,此时当然不会后悔。
  祝世维让谢景行在一旁坐下,他这里没这么大规矩,必须让弟子站着回话,沉吟片刻后,说“也不瞒你,吴大夫像我推举你时,曾跟我大概提起过一些你的情况,可却不甚清晰,我只知你能识文断字,却不知到了何种程度”
  既然已成师徒,也没什么好隐瞒的,谢景行老实答道“弟子读的书很杂,却都跟科举无关,连大炎朝的蒙学读物都未曾见过、读过。”
  可上次在周家村借口考屿哥儿想探一下谢景行底时,谢景行不是知道夫业每荒于嬉而必精于勤出自圣谕广训,且看他的模样也知晓增广贤文,祝世维心下疑惑,也直接问了出来。
  谢景行才回想起这一茬,忙说“这两本书都是我犯了错,罚背下来的,除此以外,倒也学过一些论语、孟子中的句子,可也没学全。”
  祝世维回想起谢景行之前无心科举,如此便也说得通了,“既然学过一些,那里便把还记得的背过一遍吧。”
  按照大炎朝的教学顺序,应是会让学子先按顺序学完性理字训、小学、圣谕广训、增广贤文等蒙学书籍,待识字后,再读大学和中庸,明白其中道理,知道读书的意义,之后才会教学论语、孟子。
  也不知华夏这个神仙国度是如何教学怎的先教了论语和孟子,还不教全,看来他终究只是个凡夫俗子,无论如何不能理解,也参不透神仙国度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谢景行心里无奈,算上这辈子,他都已经多少年没学习过这些了,大学毕业后,更是将初、高中语文抛之脑后,也不知还记得多少,可他新拜的老师既然问了,他也只能尝试回忆。
  谢景行沉下心,挖掘脑袋里的记忆,越挖越心惊。
  之前谢景行只以为他能记得大学时参赛的那些唐诗宋词,一是因为时日较近,他印象深刻;一是因为在周宁肚子里时,为了抵抗时刻承受的剧痛,他常常默背的缘故。
  可现在随着回忆加深,他连小学时曾学过的课文都能记下来,难道,这辈子刚投胎时,脑袋的剧痛还使他的大脑进化了不成
  随着他沉默的时间变长,祝世维眼中逐渐出现狐疑之色,难道谢家小子一句都没记下来
  谢景行瞧见了,猛然回过神,可不能刚拜完师就给老师留下不学无术的印象,记忆的事情可以等回去再弄明白,现在当务之急是先过了老师的考校。
  谢景行收敛思绪,开始默背。
  真的跟才学完不久一样,谢景行背得流利,中间没有一点磕巴。
  祝世维听着谢景行的背诵,满意地点头,他也是于万千人中考取的举人、进士,自然是将四书五经牢记在心的,谢景行背的这些可没有一丝错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