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第54章(2 / 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谢景行一口气背完后,口都干了,赶忙端过一旁的茶盏喝了几口水,顺了顺气。
  祝世维听得高兴,额首称赞,“不错。”又问“可知其中含义”
  谢景行点点头,他们可是原文、译文一起背的,以他的习惯,是先将译文理解,再背诵原文,这样只需两三遍,便可将一篇古文背得八九不离十。
  没等祝世维再问,他又大概将含义说了说。
  祝世维心下更是满意,“既然如此,我就不再多花时间教你蒙学读物了,你已习过圣谕广训、增广贤文,那我便送你性理字训和小学两本书,你自己回去好生记忆,待开年后,我会考教上面的内容,若是过关,我便开始直接教你大学和中庸。”
  谢景行应道“是”
  眼看着日头越来越高,谢景行婉拒了祝世维留饭的好意,没有多留,和谢定安出了祝府。
  宁和镇上最大的书肆既会卖儿童的蒙学读物,也卖科举用书。
  当然也少不得读书必用的笔墨纸砚。
  谢景行上辈子练过书法,心里有打算,拿了一只羊毫和狼毫合一为一制成的兼毫笔,一斤松烟墨,又随意挑了一方石砚。
  兼毫笔价格不上不下,比不得那金银做管,紫檀做芯的昂贵毛笔,是用普通竹子制成,价格只需一百文。
  通州府多松树,大松树也极多,原材料广,松烟墨常见,一斤松烟墨不过两百文,墨用量大,练字练得勤的话,一斤墨用不了多久。
  石砚是最常见廉价的砚台,普通学子家里几乎都是用石砚,那些十贯百贯一方的砚台他可用不起,也只有这一百文一方的石砚,他才能忍下心疼。
  难怪寒门难出贵子,读书人也少见,只是进了一趟书肆,读书最大的消耗品纸还没有买,就已经花用了四百文,贫苦百姓一家吃穿用度节省着点,够用一月了。
  至于纸,有价钱昂贵的宣纸,也有价格适中的竹质纸,最便宜的莫过于用麻头、破布、稻草等制成的印书纸,所有纸张一百张为一开,印书纸一开一十五文,竹制纸三百文,宣纸不论是生宣还是熟宣便宜的都要九百文一开。
  谢景行想都没想就拿了五开印书纸,反正他只打算将繁体字练熟,用不上好纸。
  谢定安在一旁将谢景行选中的东西拿着,拿去柜台,让掌柜的结账。
  掌柜的见谢景行十余岁的模样,买的东西又是笔墨纸砚一整套,手上还抱着书籍,猜出他是刚进学的孩童。
  “小郎君,容我多说一句,我见你拿着这许多印书纸,许是为了练字,我这店里还有些名家字帖,不知小郎君是否需要”
  谢景行犹豫了下,他虽觉得自己的字也不差,可也不清楚大炎朝科举有没有规定必须用哪种字体,还是问了掌柜,“若是想考科举,不知该练哪种字帖”
  掌柜的走出柜台,从众多字帖里翻出了一本,“若要科举,必是要练馆阁体的,这个便是。”
  馆阁体谢景行没练过,幸亏他多问了一句。
  谢景行的字体大气又美观,可既然科举规定要用馆阁体,那他也只能从头练起。
  可别千辛万苦读书一朝,最后却因字体不符被罢取,到时候真是哭也没地方喊冤。
  最后谢景行花了六百多文才走出书肆。
  钱花的可真快
  牛车被书肆的一个伙计照看着,谢景行两人取回牛车,今日进镇上的目的已全部完成,该回家了。
  街上人来人往,牛车的速度快不起来,谢景行坐在牛车上看着周围熙攘的人群,路过天下商行后门那条街时,不经意间对上了一双清澈圆润的双眸。
  那双眼本来还失望的微垂着,见到谢景行后,圆圆的猫眼瞪得更大,从失落到惊喜不过一瞬。
  屿哥儿甩开身后的徐护卫,向着谢景行跑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