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_第117章 第十六章:再起波澜(八十节)(117)(2 / 3)
赵元成答道:“禀皇上,在此事上争论日久,难以弥合各方矛盾,请了淑妃懿旨,淑妃也难以裁断。只说无意干政,朝中大臣议定了,报她知晓就是……。”
易铭心想:怡晴小女人一个,没有政治野心,虽然当时升格当了太后,可这天下大事,她确实难以胜任。
赵元成又说道:“后来各方妥协,达成一致,决定由家父、朱信总长、秦任总理、唐王李侔、秦兴侯钱虎乙、戚兴侯吴能奇、忠谏侯范旷七人辅佐新君。这家父主掌军队,吴能奇协助家父,朱信总长负责宗务,秦任总理负责政务,唐王协助秦任总理,又主抓外交,范旷也协助秦总理。”
易铭又插话道:“这几个本来就是我大秦中流砥柱,为什么后来不能协同一致,闹得你死我活?”
赵元成说到这里,心情又激动起来。赵元成道:“开始还好,后来家父因处置了吴能奇手下,这吴能奇护短,事情就变得复杂。因这事涉及到吴能奇,如若深究,照我大秦律令,恐怕要撤职查办,所以他狗急跳墙、倒打一耙,来了个恶人先告状。他就在朝堂议事的时候向家父发难,说家父是奸臣,家父有意隐瞒皇上去处,是包藏祸心图谋篡逆……。”
易铭怒道:“他说你父亲篡逆就篡逆呀!你父亲就那么老实呀?”
赵元成道:“家父自然义正言辞予以驳斥,但吴能奇还诬陷家父,说家父非但隐瞒皇上下落,家父甚至已弑君。又说家父先是迫害睿王溺水而亡,继而又谋害皇上,这样无非是要篡位自立、改朝换代。”
易铭愤愤不平说道:“这个吴能奇,本来就奸佞小人一个,只是老子想不通,这满朝文武都由他信口雌黄啊?”
赵元成道:“开始时是有不少大臣帮着家父,不过后来,后来没人敢说话了,因为还有人在后头推波助澜……。”
易铭急问道:“谁?”
赵元成答道:“吴琦玉。”
易铭道:“吴琦玉!她?”
听到吴琦玉三个字,易铭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深知这祖宗能耐,在他面前,吴能奇只是前头的跳梁小丑,真正的幕后主使,肯定吴琦玉无疑。
赵元成看了一眼易铭,又继续说道:“禀皇上,是吴琦玉,不但有吴琦玉,还有唐王。唐王后来也发难,质问家父,要家父交代皇上下落。家父实在不知,又如何顶得过众人一再追问,简直百口莫辩,后来连其他支持家父的大臣都怀疑起家父来。”
易铭生平最恨叛徒汉奸,就问:“谁?都有谁?”
赵元成道:“有李马丁、周文秀、孙象丙等……。”
易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他冷静一想,认为这些人当中,或许有立场不稳出卖朋友的,比如周文秀就有这种可能。而李马丁和孙象丙,应该是真心关心自己这个皇上的下落,只是未能认识到此时站出来质疑赵龙甲,有些不合时宜,也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
果然,赵元成又说道:“满朝文武,最后只有顾炎武、方以智和远在四川的吴三桂为家父说话。后来连朱信总长、秦任总理都不敢说话了。于是,家父被冠以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我赵家几十口被议以谋反弑君大罪一律诛杀,男女老少,只我一人幸免呀皇上啊!您可要为我赵家作主啊!皇上,呜呜呜……。”
赵元成说道此处,悲愤交加,又哭起来。
易铭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他腾地站起来,由于情绪激动,他骂道:“妈的!朱信、秦任和那些大臣的良心都叫狗吃了,老子白白信任他们那么多年,就这样人云亦云跟着吴琦玉残害忠良。你们说!这几个该当何罪……。”
易铭说道这里,表情狰狞、咬牙切齿。那旁边韩知礼、杨明义还有潘胜安哪里见过皇上如此龙颜大怒,所以均被吓坏了,赶紧地跪下。
易铭大怒过后,又对赵元成道:“你说,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这吴琦玉又是如何逼死淑妃的?”
赵元成答道:“是,禀皇上,家父被吴琦玉逼死了,她就让王夫之顶了辅政大臣空缺,后来又增加了方光琛和钱谦益两个。同时,唐王就升为首辅大臣,对朱大人、秦大人百般限制。后来这朝中要害,都是她吴琦玉的人,九位辅政中,她的人也占了七位。她扫清了家父这个障碍,然后就对新君下毒,又逼淑妃自尽。”
易铭恶狠狠问道:“幻生真是她毒死的?淑妃就那么懦弱呀?”
赵元成答道:“皇上啊!这宫里不比先前了,淑妃身边的,宫女太监,上上下下,都早就换成吴琦玉身边的人了呀!”
赵元成继续说道:“吴琦玉狼心狗肺、狼子野心从此昭然若揭,世人都知道她要干什么。她害了新君,就立她刚出生的儿子为帝,年号叫做正统。说是奠定大秦千秋伟业的,是唐王而非陛下您呀!所以改弦易张,叫正统就是这个意思。她成了太后,唐王成了太上皇,不过朝中大事,都是太后说了算。”
易铭心想:这点吴琦玉倒是说得不错,自己本来就是外来人员,都是李千秋的馊主意,他来来回回这么一搞,竟硬生生地把老大位子抢过来给了自己。
赵元成见易铭不打断他,于是又道:“皇上,吴琦玉后来见朱总长碍事,又将魔爪伸向朱总长。构陷他结党专权、图谋不轨,也锁拿了全家,这就是前头不久的事情。看样子也要斩草除根、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易铭惊讶他这位老祖宗,果然绝情狠毒,照她这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搞下去,这大秦江山,还不败在她手头啊!
易铭问道:“那郑成功和东北、朝鲜又是怎么回事?还有吴三桂,他怎么反了?” ↑返回顶部↑
易铭心想:怡晴小女人一个,没有政治野心,虽然当时升格当了太后,可这天下大事,她确实难以胜任。
赵元成又说道:“后来各方妥协,达成一致,决定由家父、朱信总长、秦任总理、唐王李侔、秦兴侯钱虎乙、戚兴侯吴能奇、忠谏侯范旷七人辅佐新君。这家父主掌军队,吴能奇协助家父,朱信总长负责宗务,秦任总理负责政务,唐王协助秦任总理,又主抓外交,范旷也协助秦总理。”
易铭又插话道:“这几个本来就是我大秦中流砥柱,为什么后来不能协同一致,闹得你死我活?”
赵元成说到这里,心情又激动起来。赵元成道:“开始还好,后来家父因处置了吴能奇手下,这吴能奇护短,事情就变得复杂。因这事涉及到吴能奇,如若深究,照我大秦律令,恐怕要撤职查办,所以他狗急跳墙、倒打一耙,来了个恶人先告状。他就在朝堂议事的时候向家父发难,说家父是奸臣,家父有意隐瞒皇上去处,是包藏祸心图谋篡逆……。”
易铭怒道:“他说你父亲篡逆就篡逆呀!你父亲就那么老实呀?”
赵元成道:“家父自然义正言辞予以驳斥,但吴能奇还诬陷家父,说家父非但隐瞒皇上下落,家父甚至已弑君。又说家父先是迫害睿王溺水而亡,继而又谋害皇上,这样无非是要篡位自立、改朝换代。”
易铭愤愤不平说道:“这个吴能奇,本来就奸佞小人一个,只是老子想不通,这满朝文武都由他信口雌黄啊?”
赵元成道:“开始时是有不少大臣帮着家父,不过后来,后来没人敢说话了,因为还有人在后头推波助澜……。”
易铭急问道:“谁?”
赵元成答道:“吴琦玉。”
易铭道:“吴琦玉!她?”
听到吴琦玉三个字,易铭一点也不感到意外,他深知这祖宗能耐,在他面前,吴能奇只是前头的跳梁小丑,真正的幕后主使,肯定吴琦玉无疑。
赵元成看了一眼易铭,又继续说道:“禀皇上,是吴琦玉,不但有吴琦玉,还有唐王。唐王后来也发难,质问家父,要家父交代皇上下落。家父实在不知,又如何顶得过众人一再追问,简直百口莫辩,后来连其他支持家父的大臣都怀疑起家父来。”
易铭生平最恨叛徒汉奸,就问:“谁?都有谁?”
赵元成道:“有李马丁、周文秀、孙象丙等……。”
易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过他冷静一想,认为这些人当中,或许有立场不稳出卖朋友的,比如周文秀就有这种可能。而李马丁和孙象丙,应该是真心关心自己这个皇上的下落,只是未能认识到此时站出来质疑赵龙甲,有些不合时宜,也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
果然,赵元成又说道:“满朝文武,最后只有顾炎武、方以智和远在四川的吴三桂为家父说话。后来连朱信总长、秦任总理都不敢说话了。于是,家父被冠以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我赵家几十口被议以谋反弑君大罪一律诛杀,男女老少,只我一人幸免呀皇上啊!您可要为我赵家作主啊!皇上,呜呜呜……。”
赵元成说道此处,悲愤交加,又哭起来。
易铭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他腾地站起来,由于情绪激动,他骂道:“妈的!朱信、秦任和那些大臣的良心都叫狗吃了,老子白白信任他们那么多年,就这样人云亦云跟着吴琦玉残害忠良。你们说!这几个该当何罪……。”
易铭说道这里,表情狰狞、咬牙切齿。那旁边韩知礼、杨明义还有潘胜安哪里见过皇上如此龙颜大怒,所以均被吓坏了,赶紧地跪下。
易铭大怒过后,又对赵元成道:“你说,后来又发生了什么?这吴琦玉又是如何逼死淑妃的?”
赵元成答道:“是,禀皇上,家父被吴琦玉逼死了,她就让王夫之顶了辅政大臣空缺,后来又增加了方光琛和钱谦益两个。同时,唐王就升为首辅大臣,对朱大人、秦大人百般限制。后来这朝中要害,都是她吴琦玉的人,九位辅政中,她的人也占了七位。她扫清了家父这个障碍,然后就对新君下毒,又逼淑妃自尽。”
易铭恶狠狠问道:“幻生真是她毒死的?淑妃就那么懦弱呀?”
赵元成答道:“皇上啊!这宫里不比先前了,淑妃身边的,宫女太监,上上下下,都早就换成吴琦玉身边的人了呀!”
赵元成继续说道:“吴琦玉狼心狗肺、狼子野心从此昭然若揭,世人都知道她要干什么。她害了新君,就立她刚出生的儿子为帝,年号叫做正统。说是奠定大秦千秋伟业的,是唐王而非陛下您呀!所以改弦易张,叫正统就是这个意思。她成了太后,唐王成了太上皇,不过朝中大事,都是太后说了算。”
易铭心想:这点吴琦玉倒是说得不错,自己本来就是外来人员,都是李千秋的馊主意,他来来回回这么一搞,竟硬生生地把老大位子抢过来给了自己。
赵元成见易铭不打断他,于是又道:“皇上,吴琦玉后来见朱总长碍事,又将魔爪伸向朱总长。构陷他结党专权、图谋不轨,也锁拿了全家,这就是前头不久的事情。看样子也要斩草除根、一个不留全部杀掉……。”
易铭惊讶他这位老祖宗,果然绝情狠毒,照她这样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搞下去,这大秦江山,还不败在她手头啊!
易铭问道:“那郑成功和东北、朝鲜又是怎么回事?还有吴三桂,他怎么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