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狙击电话(3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投资尽管小,但花在影片本上的钱,相比较而言,占的比重是一般电影的好几倍。这也使得张斯可以精益求精,一再地重拍,用最好的设备,寻找最好的效果。
  “第一场,第一镜,第七次拍摄,开始!”
  场记迅速离开,机器运转,低低的声音传来。现场一片热闹,大家演着自己的戏份,李赛格则与一个跟班,在人群中穿梭。镜头跟了上去,从手持到摇臂,从摇臂到轨道,竟然一直没停……工作人员几乎是屏住呼吸,旁若无人,注意力完全在镜头上。
  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镜头,一镜到底,足足有十余分钟。从主人公出现在街头,到他进电话亭,一刻未歇。镜头始终跟着,时而平移,时而摇动,时而绕着他旋转,时而自人的胯下钻过……介绍故事的时候,将周围的环境拍摄的清清楚楚。
  论难度的话,张斯前世看过《俄罗斯方舟》,一部电影只有一个镜头,眼前与它比起来,算是非常小儿科了。但这样的长镜头,在国内毕竟少见,大家还不能纯属的运用。难度倒不在镜头本身,而在于场面的调度。
  十余分钟,所有人都处于表演的状态,完全无视镜头飞来移去,是非常困难的。大家只是一般人,即算是几位专业演员,也只是拍电影的,并不是搞话剧的。所以拍摄起来,有点吃力,总要一遍又一遍地重来。
  这个镜头,在原作中是不存在的,张斯是在有意增加难度,顺便练一练自己的控制力。也是因为其它镜头拍摄的非常迅速,临近结尾了,依然剩下许多资金与时间,浪费了可惜。于是,他想将这个镜头拿出来重拍。
  没有取巧的方法,大家只能一次又一次地排练,熟悉了动作流程,然后看运气了。
  数百米的距离,一两百号人同时表演,镜头开后就不再停下……想一想,也知道其中的难度。好在大家并不赶时间,一遍又一遍地试炼,终于在第十六次拍摄时成功了。当张斯宣布通过时,现场雷动,欢欣吵闹,仿佛打了一场胜仗。
  改动的地方,还不止于此。
  由美国到华夏,总有些不适应的地方,除非仍像《活埋》一样,搞一部英语电影,否则就得大幅度改动。同时,他也在有意增加社会评判性,将许多现实的问题,塞入其中,以使得它获得过多深刻的意义。
  最后,则是情节上的改动。
  那个送披萨的伙计被杀,是许多人不能理解的,所以需要给他找一个理由。否则凶手的之前做的,看似有意义的事,就会与之形成矛盾。张斯在披萨伙计身上添加了罪恶,给了他一个该死的理由。
  由于投入的大,又极为用心,他相信这部电影,会比原作更出色。
  与此同时,杨雨薇的宣传也全力展开,将影片的信息,挑选一些,透露给观众。本来关注度就十分高,如此一来,就更聚焦了。杨雨薇感觉不满意,又扔出了一颗炸弹:张斯亲自参演,将成为片中的重要角色!
  这一下就不得不火了,张斯演电影,倒不是第一次。观众曾在《清澈时光》中见过,那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图书馆管理员。出镜时间不长,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观众稍有印象,并不深刻。
  对于他亲自参与《狙击电话亭》,观众十分意外,更是非常好奇。
  这样一位作家,诗人,导演……会否演戏呢?而且还是重要角色,这倒可以算作他的第一次触电,冲着张斯的身份,也是值得一看的。只是,到底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许多观众想,最好是很厉害的那种。
  电影尚未拍完,已经风起云涌,热闹非凡了。
  大家佩服张斯的人气,也佩服杨雨薇的手段。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