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倒霉的司马迁(3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有,而且还很大。
  你的祖父李广因为没有成功攻击到匈奴直接拔刀自刎。
  诈降?
  诈降不应该是战前使用的战术吗?
  打不过了,弹尽粮绝了,这能叫诈降?
  这不应该是怕死吗?】
  ————
  大汉,长安。
  “臣有罪。”李广跪在地上。
  刘彻看着须发偏白,痛哭流涕的李广实在是提不起怜悯之心。
  打不过,不丢人,看后辈言语除了卫青和霍去病,其他人对匈奴鲜有胜仗。
  可李陵怎么能立下军令状之后又投降了呢?
  当真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
  【司马迁最初他在《报任安书》中说“(李陵)欲得其当而报于汉”。
  但后来《史记》中却说“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怕是到了最后,司马迁自己也觉得他为李陵折辱至此十分不值。】
  【本来这个故事就该如此盖棺定论。
  无非讨论一下李陵是否诈降,刘彻是否不分青红皂白,司马迁冤不冤而已。】
  【但是架不住,后人阴谋论啊。】
  【东汉学者卫宏在《汉书旧仪注》中说:“司马迁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过,武帝怒而削去之。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故下(司马)迁蚕室。”照此说法,在司马迁受腐刑一案中,李陵投降匈奴只是诱因,更深层的原因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过分指责和揭露景帝、武帝父子在位时的过错。不巧的是,该篇后来被汉武帝御览,愤怒的汉武帝当即令人删去。李陵投降匈奴后,司马迁替其求情,汉武帝便借故发火,将司马迁处了腐刑。】
  【往前追溯,卫宏的观点实际上源于西汉末年的宗室刘歆。
  刘歆是西汉刘向之子、楚元王刘交的五世孙。
  他在《西京杂记》中称:“汉承周史官,至武帝置太史公。
  太史公司马谈,世为太史。
  子迁,年十三,使乘传行天下,求古诸侯史记,续孔氏古文,序世事,作传百三十卷,五十万字。
  谈死,子迁以世官复为太史公,位在丞相下。天下上计,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
  太史公序事如古春秋法,司马氏本古周史佚后也。
  作《景帝本纪》,极言其短及武帝之过,帝怒而削去之。
  后坐举李陵,陵降匈奴,下迁蚕室。
  有怨言,下狱死。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