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执笔牡丹亭(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院试考完徐言一下就陷入到无尽的空虚之中。 </p>
  乡试要在两年后才考,这期间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考试。 </p>
  虽然每天他仍然得坚持练习文章保持手感,但强度却是降低了不少。 </p>
  得了空闲,徐言自然得找些事做。 </p>
  鉴于西游释厄传的大获成功,徐言决定再出一本火书。 </p>
  这一次他将“魔爪”伸向了《牡丹亭》。 </p>
  没错就是那个四大名剧之一的《牡丹亭》。 </p>
  至于汤显祖汤老哥便对不起了,谁叫您老三年后才出生呢。 </p>
  之所以想写《牡丹亭》,是因为徐言想要对明代戏曲做一些推动。 </p>
  中明以后,南曲盛行四大声腔。 </p>
  分为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 </p>
  其中又以昆山腔最受欢迎。 </p>
  不过一开始昆山腔并没有像后世那么婉转动人。直到魏良辅对其进行改进,在宫调、伴奏、气韵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将昆山腔进行重新的规划整理,创立了一种清新典雅的声腔风格,时称“水磨调”,也就是新昆山腔。 </p>
  水磨腔的出现标志着昆曲走向繁盛。 </p>
  其实《牡丹亭》里面就有不少海盐腔的影子,但各部融合之后更适合称呼其为水磨腔,或者新昆山腔。 </p>
  若是按照历史发展水磨腔完全成熟还得至少几十年。徐言提前写出《牡丹亭》便是要推动这一进程。 </p>
  这样看来牡丹亭写好后倒是可以和徐渭聊聊。毕竟徐文长也是戏曲集大成者啊。 </p>
  至于他未来的大舅哥洪楩,也是个中好手。 </p>
  徐言觉得他的“战友”瞬间多了不少。 </p>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p>
  徐言情不自禁的哼了一嗓子,只觉得十分惬意。 </p>
  说干便干! </p>
  徐言坐在书案前铺纸研磨,酝酿了一番情绪。 </p>
  “忙处抛人闲处住。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p>
  不得不说汤显祖确实很有才,里面不少的词便是放到宋代也是佳作。 </p>
  徐言在思考就这么用了是不是有些可惜。 </p>
  不过在经过一番综合考虑后徐言还是决定保证《牡丹亭》的完整性。 </p>
  若是少了这些佳作,那《牡丹亭》还是《牡丹亭》吗? </p>
  却是: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淮扬。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p>
  徐言写了一小段却是停了下来。 </p>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