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的通牒_24(4 / 8)
“是,长官。”
“彼得。”康克林咳嗽了一下想站直身子,可那只假脚又让他摔倒在地,“天哪,对不起,对不起!”
“干吗这么说?”霍兰低声问道。
“我应该在边上看着,但我看不下去!”
“我明白。实在太近了。如果我是你,可能也看不下去。”
“不,你不明白!莫里斯说自己害死了大卫·韦伯,可是他当然没有。但我以前却真有这个打算,我真是想杀死他!我判断错了,可我却使出了浑身解数想杀死他!如今我又在这么干。我让他去了巴黎……害死他的不是莫里斯,是我!”
“小姐,把他靠在墙上。让他瘫在地板上好了,你出去吧。”
“是,长官!”护士执行了命令之后就匆匆离去,把霍兰和康克林两个人留在一尘不染的迷宫里。
“现在你给我听好了,搞外勤的。”中情局头发花白的局长跪在康克林身前低声说,“这种走马灯一样转个不停的内疚感最好还是打住——必须得打住——要不然谁也帮不了任何人的忙。我他妈根本不在乎你和帕诺夫干过什么事,不管是在十三年前、五年前,还是现在!我们都是些挺聪明的人;我们每个人之所以做出那些事,也都是因为当时我们认为那是正确的举动……没猜到吧,圣人亚历山大?没错,我听说过这个称呼。我们是会犯错。妈的,犯了错就很麻烦,对不对?也许我们其实没那么聪明。也许帕诺夫并不是最棒的行为……行为心理什么的专家;也许你算不上外勤人员里最狡猾的狗杂种,那个被封为圣人的家伙;也许我跟他们说的不一样,根本不是什么深入敌后的超级英雄兼战略家。那又怎么样?我们得扛着自己的包袱,该到哪儿去还是得到哪儿去。”
“我的天,闭嘴吧你!”康克林大吼。他靠着墙,挣扎着要站起来。
“嘘!”
“去他妈的!我可用不着你来说教!要是我那只脚还在,我肯定得跟你干一架。”
“现在咱们要动手了?”
“我以前可是黑带,还是一级的,上将先生。”
“哎唷,我的天。我可是连摔跤都不会呢。”
两个人的眼神碰到一起,康克林先轻声笑了起来。“真受不了你,彼得。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扶我起来,怎么样?我回休息室等你。快点,拉我一把。”
“我他妈才不拉你呢,”霍兰站起身,低头看着康克林,“自己拽自己吧。别人跟我说过,有个圣人曾经在敌占区走了二百二十五公里,穿过河流、小溪和丛林回到F大本营,见人就问有没有波旁威士忌喝。”
“哦,那可不一样。那时候我年轻多了,而且另一只脚还在。”
“就假装你现在也有呗,圣人亚历山大,”霍兰眨了眨眼,“我到屋里头去了。咱们俩得有一个人在。”
“混蛋!”
康克林在休息室里坐了一小时四十七分钟。他那只装着可脱卸假脚的断腿从来没抽搐过,但如今却一跳一跳地直抽。他不知道这种不可能出现的感觉意味着什么,但他不能对这种放射到整条腿的跳动置之不理。就算没有其他的问题,这也是件值得思索的事情。于是,他颇为留恋地回想起年轻时的日子,自己两只脚都还在的时候,还有更早的时光。哦,他原来多想改变这个世界!那种命中注定的感觉多么强烈——是命运,让他在高中时代成为最年轻的毕业生代表,成为乔治敦大学最年轻的新生,学术之路向他闪烁的光芒是多么明亮!后来,不知在哪个地方,有人发现他出生时的名字并非亚历山大·康克林,而是阿列克谢·尼古拉·孔索里科夫,从此他就开始走下坡路。那个男人的面目康克林如今已记不清楚,他当时随随便便地问了一个问题;康克林的回答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你也许会说俄语吧?”
“当然会。”他答道。来客这么问让他觉得有点好笑。“你显然知道,我父母是移民。我不单单长在一个俄罗斯家庭,而且周围的邻居也都是俄罗斯人,至少早些年是这样。你要是不会说俄语,想去ovoshoi otdel——就是食杂店——买块面包都难。在教会学校里,年纪大一点的牧师和修女——比如那些波兰人——都极力坚持要说俄语……这一点对我放弃宗教信仰肯定起到了作用。”
“但那都是早些年的事了,刚才你也说过。”
“对。”
“现在有什么变化呢?”
“照我看,你们政府报告上的某个部分肯定提到了这些变化,而且肯定很难让那位邪恶的麦卡锡参议员满意。”
回忆着这些对话,康克林也想起了那张脸。那是张中年人的脸,突然之间变得毫无表情,两眼蒙上了一层阴云,但却含着强自克制的怒火。“我向你保证,康克林先生,我和那位参议员没有任何关联。你说他邪恶,我却不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不过它们和今天的事不相干……发生了什么变化?”
“到了年纪一大把的时候,我父亲变成了原先在苏联时的那种人——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资本家。根据最近的统计,他在几个高级商业中心里拥有七家超市。店名都是‘康克林一角’。他现在八十多岁了,虽然我非常爱他,却不得不遗憾地说,他是麦卡锡参议员的热烈拥护者。考虑到他的年纪,苦苦奋斗了这么多年,又对苏联人恨之入骨,我干脆就不去和他讨论这个话题。”
“你非常聪明,而且很圆滑。” ↑返回顶部↑
“彼得。”康克林咳嗽了一下想站直身子,可那只假脚又让他摔倒在地,“天哪,对不起,对不起!”
“干吗这么说?”霍兰低声问道。
“我应该在边上看着,但我看不下去!”
“我明白。实在太近了。如果我是你,可能也看不下去。”
“不,你不明白!莫里斯说自己害死了大卫·韦伯,可是他当然没有。但我以前却真有这个打算,我真是想杀死他!我判断错了,可我却使出了浑身解数想杀死他!如今我又在这么干。我让他去了巴黎……害死他的不是莫里斯,是我!”
“小姐,把他靠在墙上。让他瘫在地板上好了,你出去吧。”
“是,长官!”护士执行了命令之后就匆匆离去,把霍兰和康克林两个人留在一尘不染的迷宫里。
“现在你给我听好了,搞外勤的。”中情局头发花白的局长跪在康克林身前低声说,“这种走马灯一样转个不停的内疚感最好还是打住——必须得打住——要不然谁也帮不了任何人的忙。我他妈根本不在乎你和帕诺夫干过什么事,不管是在十三年前、五年前,还是现在!我们都是些挺聪明的人;我们每个人之所以做出那些事,也都是因为当时我们认为那是正确的举动……没猜到吧,圣人亚历山大?没错,我听说过这个称呼。我们是会犯错。妈的,犯了错就很麻烦,对不对?也许我们其实没那么聪明。也许帕诺夫并不是最棒的行为……行为心理什么的专家;也许你算不上外勤人员里最狡猾的狗杂种,那个被封为圣人的家伙;也许我跟他们说的不一样,根本不是什么深入敌后的超级英雄兼战略家。那又怎么样?我们得扛着自己的包袱,该到哪儿去还是得到哪儿去。”
“我的天,闭嘴吧你!”康克林大吼。他靠着墙,挣扎着要站起来。
“嘘!”
“去他妈的!我可用不着你来说教!要是我那只脚还在,我肯定得跟你干一架。”
“现在咱们要动手了?”
“我以前可是黑带,还是一级的,上将先生。”
“哎唷,我的天。我可是连摔跤都不会呢。”
两个人的眼神碰到一起,康克林先轻声笑了起来。“真受不了你,彼得。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扶我起来,怎么样?我回休息室等你。快点,拉我一把。”
“我他妈才不拉你呢,”霍兰站起身,低头看着康克林,“自己拽自己吧。别人跟我说过,有个圣人曾经在敌占区走了二百二十五公里,穿过河流、小溪和丛林回到F大本营,见人就问有没有波旁威士忌喝。”
“哦,那可不一样。那时候我年轻多了,而且另一只脚还在。”
“就假装你现在也有呗,圣人亚历山大,”霍兰眨了眨眼,“我到屋里头去了。咱们俩得有一个人在。”
“混蛋!”
康克林在休息室里坐了一小时四十七分钟。他那只装着可脱卸假脚的断腿从来没抽搐过,但如今却一跳一跳地直抽。他不知道这种不可能出现的感觉意味着什么,但他不能对这种放射到整条腿的跳动置之不理。就算没有其他的问题,这也是件值得思索的事情。于是,他颇为留恋地回想起年轻时的日子,自己两只脚都还在的时候,还有更早的时光。哦,他原来多想改变这个世界!那种命中注定的感觉多么强烈——是命运,让他在高中时代成为最年轻的毕业生代表,成为乔治敦大学最年轻的新生,学术之路向他闪烁的光芒是多么明亮!后来,不知在哪个地方,有人发现他出生时的名字并非亚历山大·康克林,而是阿列克谢·尼古拉·孔索里科夫,从此他就开始走下坡路。那个男人的面目康克林如今已记不清楚,他当时随随便便地问了一个问题;康克林的回答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你也许会说俄语吧?”
“当然会。”他答道。来客这么问让他觉得有点好笑。“你显然知道,我父母是移民。我不单单长在一个俄罗斯家庭,而且周围的邻居也都是俄罗斯人,至少早些年是这样。你要是不会说俄语,想去ovoshoi otdel——就是食杂店——买块面包都难。在教会学校里,年纪大一点的牧师和修女——比如那些波兰人——都极力坚持要说俄语……这一点对我放弃宗教信仰肯定起到了作用。”
“但那都是早些年的事了,刚才你也说过。”
“对。”
“现在有什么变化呢?”
“照我看,你们政府报告上的某个部分肯定提到了这些变化,而且肯定很难让那位邪恶的麦卡锡参议员满意。”
回忆着这些对话,康克林也想起了那张脸。那是张中年人的脸,突然之间变得毫无表情,两眼蒙上了一层阴云,但却含着强自克制的怒火。“我向你保证,康克林先生,我和那位参议员没有任何关联。你说他邪恶,我却不会用这个词来形容他,不过它们和今天的事不相干……发生了什么变化?”
“到了年纪一大把的时候,我父亲变成了原先在苏联时的那种人——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人、资本家。根据最近的统计,他在几个高级商业中心里拥有七家超市。店名都是‘康克林一角’。他现在八十多岁了,虽然我非常爱他,却不得不遗憾地说,他是麦卡锡参议员的热烈拥护者。考虑到他的年纪,苦苦奋斗了这么多年,又对苏联人恨之入骨,我干脆就不去和他讨论这个话题。”
“你非常聪明,而且很圆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