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的通牒_24(5 / 8)
“聪明,而且圆滑。”康克林表示赞成。
“我在‘康克林一角’的几家店买过东西。价格可有点儿贵啊。”
“啊,没错。”
“‘康克林’这名字是从哪儿来的?”
“我父亲。我妈说他在一块机油广告牌上看到了这个名字,她觉得好像是这样。那是他们来到美国四五年之后。当然,孔索里科夫这个名字就得扔掉啦。我那位相当偏执的父亲曾经说过,‘在这地方用俄罗斯名字的人里头,只有犹太人才能挣钱。’对这个话题我也是避而不谈。”
“很圆滑。”
“这不难。他这个人也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就算他没有优点,我敢肯定你在施展圆滑手段、隐藏自己感受的时候也会很令人信服。”
“我怎么觉得你这是在套话呢?”
“因为确实就是这样,康克林先生。我是一个政府部门的代表,他们对你非常感兴趣。你加入这个部门将会前途无量,十年来我招募来的人个个都是如此。”
那番谈话发生在将近三十年前,康克林想。在“安全五号”内设的秘密医疗中心里,他的目光又一次移向上方,看着休息室的内门。中间的这三十年是多么疯狂啊。在一次不顾压力、不切实际的商业扩张中,他父亲承担了太多的经济风险,一心想赚取巨额的金钱——其实这些钱都源于他的想像,以及贪婪银行家的盘算。他损失了七家超市之中的六家,而最后一家规模最小的超市所能提供的生活方式却让他无法接受;于是,他挺省事地患了一场严重的中风,在康克林即将开始成年生活的时候死去了。
柏林——东西两个柏林。莫斯科、列宁格勒、塔什干、堪察加。维也纳、巴黎、里斯本、伊斯坦布尔。然后又回到世界的另一端,在东京、香港、汉城、柬埔寨、老挝的各个情报站工作,最后在西贡碰上了越战的悲剧。多年来,由于他轻而易举就能精通各种语言,而在多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中练出了专长,他成了中情局秘密行动中的尖兵、头号侦察员,往往还是在现场指挥秘密活动的策略家。后来有一个早晨,在笼罩湄公河三角洲的雾霭之中,一枚地雷炸掉了他的一只脚,也把他的生活炸得粉碎。作为一名外勤特工他已经没有什么前途,因为干这份工作必须得身手灵活;后来的日子每况愈下,他也离开了外勤领域。酗酒这一点他能接受,而且还以家族遗传来自遣。在俄罗斯,肃杀冬季的抑郁之感会一直持续到春天、夏天和秋天。这个骨瘦如柴、浑身打战的人眼看着就要垮掉,但却得到了喘息之机。大卫·韦伯——杰森·伯恩——又回到了他的生活中。
这时候幸而门开了,打断了他的沉思。彼得·霍兰缓缓走进休息室。他脸色苍白憔悴,目光呆滞,左手拿着两个小塑料盒,看样子里头各装着一盘磁带。
“我祈求上帝,”霍兰说话时的声音低沉而空洞,就跟耳语差不多,“这辈子再也别让我经历这种事情了,再也别让我看到这副情景。”
“莫里斯怎么样?”
“我看他活不下来……我觉得他会自杀。每隔一会沃尔什就得暂停。告诉你吧,那医生可吓得够呛。”
“天哪,他为什么不干脆停手不做?”
“我叫沃尔什停手来着。他说,莫里斯本人不仅作了明确的指示,而且还把指示写出来签上了名,要求他一字不差地照办。也许这帮医生之间有某种不成文的道德规范吧,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知道,沃尔什给莫里斯接了一台心电图仪,两眼几乎一刻不离地盯着仪器。我也和他一样;看仪器比看莫里斯本人要轻松。天哪,咱们快走!”
“等等。莫里斯怎么办?”
“他暂时还没法去参加欢迎归来的聚会。他得在这儿待上一两天,观察观察。沃尔什早晨会给我打电话。”
“我想去看看他。我得去看
他。”
“还是别看了,他整个人瘫在那儿,简直像是块洗碗布。相信我,你绝对不愿意见到他那副样子,莫里斯也是一样。咱们走。”
“到哪儿去?”
“你在维也纳的房子——我们在维也纳的房子。你那儿应该有磁带录音机吧?”
“除了登月火箭,我那儿什么设备都有,而且大部分我都不会操作。”
“我想在路上停一下,买瓶威士忌。”
“不管你想喝什么,公寓里都有。”
“屋里摆着酒,你不觉得难受么?”霍兰端详着康克林问道。
“要是我觉得难受,又有什么关系呢?” ↑返回顶部↑
“我在‘康克林一角’的几家店买过东西。价格可有点儿贵啊。”
“啊,没错。”
“‘康克林’这名字是从哪儿来的?”
“我父亲。我妈说他在一块机油广告牌上看到了这个名字,她觉得好像是这样。那是他们来到美国四五年之后。当然,孔索里科夫这个名字就得扔掉啦。我那位相当偏执的父亲曾经说过,‘在这地方用俄罗斯名字的人里头,只有犹太人才能挣钱。’对这个话题我也是避而不谈。”
“很圆滑。”
“这不难。他这个人也还是有一些优点的。”
“就算他没有优点,我敢肯定你在施展圆滑手段、隐藏自己感受的时候也会很令人信服。”
“我怎么觉得你这是在套话呢?”
“因为确实就是这样,康克林先生。我是一个政府部门的代表,他们对你非常感兴趣。你加入这个部门将会前途无量,十年来我招募来的人个个都是如此。”
那番谈话发生在将近三十年前,康克林想。在“安全五号”内设的秘密医疗中心里,他的目光又一次移向上方,看着休息室的内门。中间的这三十年是多么疯狂啊。在一次不顾压力、不切实际的商业扩张中,他父亲承担了太多的经济风险,一心想赚取巨额的金钱——其实这些钱都源于他的想像,以及贪婪银行家的盘算。他损失了七家超市之中的六家,而最后一家规模最小的超市所能提供的生活方式却让他无法接受;于是,他挺省事地患了一场严重的中风,在康克林即将开始成年生活的时候死去了。
柏林——东西两个柏林。莫斯科、列宁格勒、塔什干、堪察加。维也纳、巴黎、里斯本、伊斯坦布尔。然后又回到世界的另一端,在东京、香港、汉城、柬埔寨、老挝的各个情报站工作,最后在西贡碰上了越战的悲剧。多年来,由于他轻而易举就能精通各种语言,而在多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中练出了专长,他成了中情局秘密行动中的尖兵、头号侦察员,往往还是在现场指挥秘密活动的策略家。后来有一个早晨,在笼罩湄公河三角洲的雾霭之中,一枚地雷炸掉了他的一只脚,也把他的生活炸得粉碎。作为一名外勤特工他已经没有什么前途,因为干这份工作必须得身手灵活;后来的日子每况愈下,他也离开了外勤领域。酗酒这一点他能接受,而且还以家族遗传来自遣。在俄罗斯,肃杀冬季的抑郁之感会一直持续到春天、夏天和秋天。这个骨瘦如柴、浑身打战的人眼看着就要垮掉,但却得到了喘息之机。大卫·韦伯——杰森·伯恩——又回到了他的生活中。
这时候幸而门开了,打断了他的沉思。彼得·霍兰缓缓走进休息室。他脸色苍白憔悴,目光呆滞,左手拿着两个小塑料盒,看样子里头各装着一盘磁带。
“我祈求上帝,”霍兰说话时的声音低沉而空洞,就跟耳语差不多,“这辈子再也别让我经历这种事情了,再也别让我看到这副情景。”
“莫里斯怎么样?”
“我看他活不下来……我觉得他会自杀。每隔一会沃尔什就得暂停。告诉你吧,那医生可吓得够呛。”
“天哪,他为什么不干脆停手不做?”
“我叫沃尔什停手来着。他说,莫里斯本人不仅作了明确的指示,而且还把指示写出来签上了名,要求他一字不差地照办。也许这帮医生之间有某种不成文的道德规范吧,这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知道,沃尔什给莫里斯接了一台心电图仪,两眼几乎一刻不离地盯着仪器。我也和他一样;看仪器比看莫里斯本人要轻松。天哪,咱们快走!”
“等等。莫里斯怎么办?”
“他暂时还没法去参加欢迎归来的聚会。他得在这儿待上一两天,观察观察。沃尔什早晨会给我打电话。”
“我想去看看他。我得去看
他。”
“还是别看了,他整个人瘫在那儿,简直像是块洗碗布。相信我,你绝对不愿意见到他那副样子,莫里斯也是一样。咱们走。”
“到哪儿去?”
“你在维也纳的房子——我们在维也纳的房子。你那儿应该有磁带录音机吧?”
“除了登月火箭,我那儿什么设备都有,而且大部分我都不会操作。”
“我想在路上停一下,买瓶威士忌。”
“不管你想喝什么,公寓里都有。”
“屋里摆着酒,你不觉得难受么?”霍兰端详着康克林问道。
“要是我觉得难受,又有什么关系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