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的通牒_24(6 / 8)
“一点关系也没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公寓里应该还有一间卧室,对不对?”
“对。”
“好。我们可能大半夜都得听这些东西,”局长举起那两盘磁带,“最初的几遍不会有任何意义。我们能听到的只有痛苦,而不是其中的信息。”
下午五点刚过,他们离开了中情局内部人称“安全五号”的那所房子。白昼越来越短,九月很快就要到了。落日宣告着即将来临的时节变化,那浓烈的色彩象征着一个季节的死亡,也象征着另一个季节的诞生。
“临死前的光芒总是格外明亮。”康克林说。坐在豪华轿车里,他往霍兰旁边的座位上一靠,朝车窗外望去。
“我认为你这句话不仅不合时宜,而且很可能是故作深沉。”彼得·霍兰疲惫地说,“不过在弄清这句话是谁的名言之前,我先不坚持后一个论断。是谁说的?”
“耶稣吧,我觉得是。”
“《圣经》从来都没被编辑过。那里头全是些篝火边的谈话,没有任何来自现场的证明。”
康克林若有所思地轻声一笑,“那些东西你到底读没读过?我是说《圣经》。”
“大部分——《圣经》的大部分。”
“是因为你不得不读吧?”
“见鬼,不是。我父母都是十足的不可知论者,他们俩要是再过头一点儿就会被斥为不信神的贱民。他们闭口不谈自己的宗教观点,这个星期送我和两个姐姐去参加新教的礼拜,下个星期就改做天主教的弥撒,再下个星期又换成犹太教堂。什么时候去哪个教堂从来都没有规律,不过我想,他俩是觉得应该让我们了解全局。这正是促使孩子们去读书的原因。天生的好奇心,包裹在神秘主义的外壳之中。”
“让人难以抗拒,”康克林表示赞同,“我丢掉了自己的信仰;可现在,在自称精神独立这么多年之后,我却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些什么。”
“比如说?”
“安慰,彼得。我从来都不觉得安慰。”
“你要安慰干吗呢?”
“我不知道。也许是用它来应付我无法控制的事情吧。”
“你的意思是,你从来都无法在借口之中找到安慰,用一个抽象的借口来开脱自己?对不起,亚历山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看法不同。我们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这一点任何忏悔带来的宽恕都改变不了。”
康克林转过头,大睁着双眼盯着霍兰,“谢谢你。”他说。
“谢什么?”
“因为你这番话就像是我以前说的,而且连用词都差不多……五年前我从香港回来的时候,长矛上就挑着一面‘负有责任’的旗帜。”
“你把我说糊涂了。”
“没什么。我现在回正轨了……‘要警惕:教堂之中的专横和只顾自己的想法都是陷阱。’”
“见鬼,这话是谁说的?”
“不是萨沃纳罗拉就是萨尔瓦多·达利,我也记不得了。”
“我的天,别再胡扯了!”霍兰笑着说。
“干吗不扯?咱们到现在好不容易才笑了一回。你那两个姐姐呢?她们后来怎么样?”
“这个笑话可就更逗了。”霍兰回答说。他低下头,勾着下巴,嘴边浮现出一丝顽皮的笑意,“一个在新德里当修女,另一个在纽约开了家公共公司自己当总裁,说起意第绪语来比她那一行的大多数同事都溜。几年前她告诉我,他们不再用‘非犹太女人’这一贬低词称呼她了。她热爱自己的生活;印度的那个姐姐也一样。”
“但是你却选择了军队。”
“没什么‘但是’,亚历山大……我的确选择了军队。那时候我是个愤愤不平的年轻人,当真认为咱们的这个国家为人所不齿。我出身于一个特权家庭,家里有钱,有影响,付得起预科学校的高昂学费。我的家庭确保我——是我,而不是费城或哈莱姆区街上的哪个黑小子——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我只是觉得,不管怎么样我必须对得起这份特权。我一定要向世人表明,我这种人并不是只知道利用自己的优势来逃避责任;反之,我们要利用它来扩展自己的责任。” ↑返回顶部↑
“对。”
“好。我们可能大半夜都得听这些东西,”局长举起那两盘磁带,“最初的几遍不会有任何意义。我们能听到的只有痛苦,而不是其中的信息。”
下午五点刚过,他们离开了中情局内部人称“安全五号”的那所房子。白昼越来越短,九月很快就要到了。落日宣告着即将来临的时节变化,那浓烈的色彩象征着一个季节的死亡,也象征着另一个季节的诞生。
“临死前的光芒总是格外明亮。”康克林说。坐在豪华轿车里,他往霍兰旁边的座位上一靠,朝车窗外望去。
“我认为你这句话不仅不合时宜,而且很可能是故作深沉。”彼得·霍兰疲惫地说,“不过在弄清这句话是谁的名言之前,我先不坚持后一个论断。是谁说的?”
“耶稣吧,我觉得是。”
“《圣经》从来都没被编辑过。那里头全是些篝火边的谈话,没有任何来自现场的证明。”
康克林若有所思地轻声一笑,“那些东西你到底读没读过?我是说《圣经》。”
“大部分——《圣经》的大部分。”
“是因为你不得不读吧?”
“见鬼,不是。我父母都是十足的不可知论者,他们俩要是再过头一点儿就会被斥为不信神的贱民。他们闭口不谈自己的宗教观点,这个星期送我和两个姐姐去参加新教的礼拜,下个星期就改做天主教的弥撒,再下个星期又换成犹太教堂。什么时候去哪个教堂从来都没有规律,不过我想,他俩是觉得应该让我们了解全局。这正是促使孩子们去读书的原因。天生的好奇心,包裹在神秘主义的外壳之中。”
“让人难以抗拒,”康克林表示赞同,“我丢掉了自己的信仰;可现在,在自称精神独立这么多年之后,我却在怀疑自己是不是错过了些什么。”
“比如说?”
“安慰,彼得。我从来都不觉得安慰。”
“你要安慰干吗呢?”
“我不知道。也许是用它来应付我无法控制的事情吧。”
“你的意思是,你从来都无法在借口之中找到安慰,用一个抽象的借口来开脱自己?对不起,亚历山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看法不同。我们要为自己做的事负责,这一点任何忏悔带来的宽恕都改变不了。”
康克林转过头,大睁着双眼盯着霍兰,“谢谢你。”他说。
“谢什么?”
“因为你这番话就像是我以前说的,而且连用词都差不多……五年前我从香港回来的时候,长矛上就挑着一面‘负有责任’的旗帜。”
“你把我说糊涂了。”
“没什么。我现在回正轨了……‘要警惕:教堂之中的专横和只顾自己的想法都是陷阱。’”
“见鬼,这话是谁说的?”
“不是萨沃纳罗拉就是萨尔瓦多·达利,我也记不得了。”
“我的天,别再胡扯了!”霍兰笑着说。
“干吗不扯?咱们到现在好不容易才笑了一回。你那两个姐姐呢?她们后来怎么样?”
“这个笑话可就更逗了。”霍兰回答说。他低下头,勾着下巴,嘴边浮现出一丝顽皮的笑意,“一个在新德里当修女,另一个在纽约开了家公共公司自己当总裁,说起意第绪语来比她那一行的大多数同事都溜。几年前她告诉我,他们不再用‘非犹太女人’这一贬低词称呼她了。她热爱自己的生活;印度的那个姐姐也一样。”
“但是你却选择了军队。”
“没什么‘但是’,亚历山大……我的确选择了军队。那时候我是个愤愤不平的年轻人,当真认为咱们的这个国家为人所不齿。我出身于一个特权家庭,家里有钱,有影响,付得起预科学校的高昂学费。我的家庭确保我——是我,而不是费城或哈莱姆区街上的哪个黑小子——顺理成章地进入了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我只是觉得,不管怎么样我必须对得起这份特权。我一定要向世人表明,我这种人并不是只知道利用自己的优势来逃避责任;反之,我们要利用它来扩展自己的责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