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李三才的“赋税新措”(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就在侯平赶往辽东的时候,大明朝廷掀起了一场滔天巨浪。
  事情的起因是九月二十五日,南京户科给事中王建中上了一封奏折。
  浙江嘉兴府嘉善县六月报告,说万历九年丈量田土时,该县豪富大户朱灼等人贿赂经理人员,隐瞒田土三万三千五百亩。
  这些田都以非法手段寄生在嘉兴、秀水两县。
  由于这些隐田都不缴税粮,最终只能让三个县百姓一起平摊赔偿。
  嘉善知县查明了事情的真相,请求户部派人下去督促该浙江省巡抚、巡按等官严加查勘,限期上报。
  并请求治豪强之罪,以缓解小民被连累赔偿税粮的苦楚。
  万历皇帝同意了嘉善知县的请求。
  原本这事就到此为止了,但是有一个人不原意就此了结。
  李三才当即上了一封奏疏,痛陈了农民之苦。
  收获不多,还要承担沉重的赋税,反观富商,巧取豪夺,还要逃税漏税。
  然后他在奏疏建议提高商税,以平衡日渐萎靡的农税。
  随后还附上了详细的商税征收细节。
  其中最低的商税比例都达到了十抽其一,比如印刷、米粮之类的生意。
  而高的达到了十抽其三的地步,比如字画、古玩、金、银等贵重金属交易。
  可是这封奏疏可谓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朝堂之上吵成了一片。
  只是大明朝堂有一个隐性的潜规则,没人敢在明面上为商人发声。
  也就是说,如果正面攻击李三才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会被扣上一顶勾结商贾的帽子。
  可是这么大的事,不阻止又不行。
  一但李三才的税收改革真的通过了,这不就要了他们的半条命吗?
  都想阻止税改政策,但又都不敢在明面上反对李三才。
  怎么办呢?
  一时间朝堂之上乱成了一锅粥。
  几天过后,万历皇帝下发内阁走流程。
  方从哲和吴道南都不敢签。
  直到此时,一封八百里加急的书信送到了宫中。
  是前任首辅叶向高的来信,信中先是狠狠的肯定了李三才的税改政策。
  说这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但是这样的政策如果冒然全国推广的话,只怕会引起大的动乱。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